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型过程中的中国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其根本原因是国家权力和权能配置不合理,公共权力和职业权力因缺乏有力制约而被滥用。因此,"十二五"时期要从根本上解决复合性社会矛盾,就应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重构中国的权力体系及其运行机制,使得公权力能按规范的轨道运行。  相似文献   

2.
关于加强权力监督、消除腐败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权力监督,是中国反腐败的战略选择,但不能把加强权力监督理解成减少公权.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权力监督体系,应起步于落实基层民主监督,要努力做到效能互补,提高整体监督功效.  相似文献   

3.
吴锋 《法制博览》2015,(6):159-160
如果想要通过制度来将权力控制住,那么一定要先建立"制度笼子";第二部才是要将权力困入笼子当中从而将权力"关住"。而要打造实用的制度笼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一定要以制度文化的培养为基础,将执行作为指导方向,放眼与权力的各个方面,以确保在权力系统运作的每一个环节、应用权利的每一个区域都一定要确立可以与之分庭抗礼的力量。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一定要将权力的透明化工作进一步加强,强化对权力的监管,尽可能地将社会主义法治加以完善,一定要建设权力拥有者所畏惧的执法体系,逐渐使权力拥有者不敢腐并逐渐演变成为不想腐。  相似文献   

4.
治理腐败的能力及成效是衡量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从权力监督的视角来看,一些国家治理腐败的特点主要有:以法律规范权力,厘清权力作用边界,规范政党组织及其活动,引领公共权力的良性运行;以权力约束权力,通过议会制度分权制衡,发挥党内监督、党际监督的约束功能,使权力行使受到有效制约;以权利监督权力,注重运用民众监督、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打压权力腐败的空间。从这些经验可以看出,提高治理腐败能力,关键在于强化对权力的监督:打造完善的法律规范的笼子,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腐败;加强人大监督、党际监督和党内监督,增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能力,多管齐下治理腐败;畅通民众与新闻媒体监督渠道,通过网络反腐、微博问政等加强监督,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民众参与腐败治理。  相似文献   

5.
石勇 《南风窗》2011,(20):33-35
不清楚许迈永是否认为,"组织"就是一个利益集团,一个封闭的、自律运转的权力体系,而不是一个受人民委托进行社会治理的"政治共同体"。但他的种种行为,毫无疑问背叛了"组织"一再宣扬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6.
策划人语在我国党政权力体系中,县委书记是一个数量庞大而又极为特殊的群体。正如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所说,县一级在我们党和国家组织结构中处于关键地位,县委书记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治国的骨干力量,是党的中高级领导干部的重要来源。建设好县级领导班子,全国大局就能基本稳定。尽管县委书记总数不到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1%,但权力大、责任大、影响大。由于传统丰厚的郡县制政治制度和文化遗产,当人们耳闻目睹一些名声不  相似文献   

7.
权力是一种政治上的强制力,是职责范围内的影响力和支配力。对权力而言,没有监督的制约和没有制约的监督都是危险的。如何用制度藩篱将公共权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不致出现滥用和越界,是西方国家反腐败历程中一直在探索的课题,其做法和经验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必须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和中国的国情来决定改革的内容和步骤,进行权力监督与制约制度的设计。我们要打造的"制度笼子",是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和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以提高"四自能力"为关键、规范用权行为为重点、扩大党内民主为保证、健全制度为根本,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坚持齐抓共管,不断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相似文献   

8.
钟岷源 《南风窗》2011,(9):30-31
官员教授、官员博导的产生,根源于现实中政府和官员的权力过大及高校的行政本位。政府行政体系掌握强大的资源;官本位主宰高校,直接导致高校与行政体系越走越近。  相似文献   

9.
权力结构、权力国际战略与权力运用是观察美国网络霸权的三个视角。在权力结构上,虽然美国在网络空间的基础层与逻辑层稍有衰退,但在网络空间内容层,美国仍然主导着权力结构,足以支撑其霸权地位。在权力国际战略上,美国在网络空间成功建构了地缘关系、业缘关系、价值观同盟关系,用以推动美国网权的扩散,为网络霸权的分担寻找国际支持,最终形成"扩散性网络霸权"。在权力运用上,美国通过强制、威慑、防范、建构等方式对别国产生影响,也通过吸引手段对国外公众产生影响。美国在虚拟世界建构的全球网络霸权不仅与美国在现实世界的霸权起到互补作用,也可能会对其霸主地位的日趋衰微起到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主要大国确立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雅尔塔体系,成为维系战后秩序和开展全球治理的基石。美苏主宰世界及权力集中于少数大国的霸权治理成为这一时期全球治理体系的主要特征。冷战结束后,全球治理出现权力转移和扩散,全球治理体系发生变革与转型,即由实力决定的权力型全球治理体系向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合作型全球治理体系转变。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与转型的主要特征是霸权治理的衰落和合作治理的兴起。这种变革与转型主要表现在全球治理体系的“去中心化”倾向、联合国推动和主导的全球治理取得重大进展、大量新兴治理组织和机制兴起等。未来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方向是积极推动合作治理,实现全球治理体系从“权力逻辑”到“能力逻辑”、从“国家”到“非国家”、从“传统”到“非传统”、从“全球型”到“地区型”、从“经济型”到“社会型”的转型。  相似文献   

11.
浅论政治传播中的符号化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治过程中随处可见传播的影响,而政治传播的起点则是政治现实的符号化。即一方面用若干符号、概念来概括纷繁复杂的政治现象,另一方面将这些符号化了的事物纳入一个明确的价值判断体系之中,从而在受众中形成清晰的统一认识、统一意志。谁掌握了定义政治现实的权力,谁便拥有了语话权,并在决策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关键词:政治传播、现实符号化、政治权力。  相似文献   

12.
国际关系中的“权力”问题——关系性权力观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系性权力观认为,权力关系是行为体例行化了的互动与交易的产物。在权力关系中,并通过权力关系,国际关系的行为体实现了关于偏好和预期的信息的互动,并完成了对各自所拥有的资源和事件的控制权的交易,从而获得了解决自身所面临问题的行动能力,同时还实现了对他者行动的影响、控制和支配。与关注权力冲突、压迫和剥夺一面的实体性权力观不同,关系性权力观看重作为不等价交易和冲突性合作过程的权力关系,强调权力关系的整合、使动功能。判断和理解国际关系行为体的行为,必须首先对具体行动领域的权力关系进行知识的重构。  相似文献   

13.
传统现实主义权力转移理论认为权力转移的根本原因在于内生的工业化动力导致权力转移的不可逆转性,由于受制于意识形态等局限,该理论侧重强调西方的主导者地位,强调预防权力转移带来的冲击与挑战,这种研究不可避免具有先天的逻辑缺陷。新古典现实主义范式之一的道义现实主义是目前现实主义的一个中国学派分支,该理论也对权力转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应对,是探析当今大国权力转移的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4.
姜凌雯 《法制博览》2015,(7):178-179
在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指引下,中国站在了新一轮改革的历史新起点上。本轮改革的核心是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但经济领域的改革要继续深入,政治体制改革却是必要的保障。通过人大、司法等方面的改革,最终确立起决策、执行、监督相分离的权力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以权力制约权力对于推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制约权力的公法模式并不充分,多元化的权力制约机制是我国的必然选择。循依法治国之道,实现社会制约权力,是制约权力、推动和谐社会构建的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亨廷顿和福山提出的"政治衰败"概念存在着结构欠缺的问题,应当进行重构。概念结构应当由基本层次、第二层次和操作层次构成,三个层次分别对应实在论、本体论和因果论的理论。"政治衰败"以"权力失序"为本质属性,是一种不同权力之间可以随意且无障碍地进行相互转化的政治变迁形态;其基本层次存在结构性的"政体隐患"和过程性的"权力互斗"两个原因变量;其第二层次分别由政治权力内部失衡、政经关系失序、社会政治参与失控,以及权力主体高能动、公共规则失灵两组维度构成;其操作层次由16个有助于展示和分析因果机制的定性指标构成。  相似文献   

17.
覃爱玲 《南风窗》2014,(26):28-31
伴随着强大的反腐运动,中央地方权力的重构,领导个人权威的加强,中国政治、经济和外交改革也在发生明显的趋势性变化。这种趋势,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8.
台湾权力结构是由“中央”、省市、县市、乡镇市、村里五个层级组成的统治体系。台湾地方实行不完全的地方自治,即集权“中央”统治下的部分自治与准自治。基本上,县市以下权力结构(村里除外)是民主政治的完全自治体系;台湾省与“院辖市”有不程度的部分自治,即  相似文献   

19.
彼此的约束     
邢少文 《南风窗》2012,(2):12-12
在当下的中国,政治权力与资本的结合,权力资本化与资本权力化的程度,或许正处于巅峰时期,而基于自由竞争和法治理念的市场经济制度还有待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0.
分裂国家统一模式的比较研究——复合权力结构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分裂国家中,越南、德国、也门三国分别通过武力、吸收、一体化模式完成了国家统一。分裂国家统一及其模式选择不是行为体取向单一发展的逻辑,而是复合权力结构综合作用的结果,横向上包含硬权力和软权力结构两大内容,纵向上涉及全球、地区、国家权力结构三个层次。通过比较研究可见,同质性复合权力结构影响国家能否完成统一,而异质性复合权力结构影响国家统一模式的选择。该结论对中国的统一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