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阳觅剑 《南风窗》2012,(12):51-53
如果说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是针对不能运用理智的人群,那么,互联网时代中国的启蒙运动可以说是针对被"洗脑"的人群,它或许可以"将被洗过的脑子再洗一次"作为口号。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启蒙运动"特指18世纪发生在欧洲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的先锋队是一群思想者,他们后来被称为"知识分子"。启蒙运动的精神与要义、知识分子的气质与行动自18世纪传承、从欧洲蔓  相似文献   

2.
《南风窗》2016,(16)
正在准备这期封面报道时,我听到一位我非常尊敬的老师、学者和思想者说:"我一生中从未遇到像现在这样复杂的时代。"时代的复杂并不仅仅与一个因素相关,政治、经济、文化、技术……而可能是各种变量的总和。对于人文知识分子来说,哪怕在世界范围内,都到了一个转折点,也应该要思考:人类将何去何从,人文知识分子还能做些什么。这个命题和我们每天的吃喝拉撒并无关系,但也许我们内心深处知道,并非如此。作为编辑和写作者,就像电影《星  相似文献   

3.
如今,要对知识分子群体作出范围明确的界定,即使不是不可能,也将是十分困难的。唐太宗李世民看到新科进士们鱼贯而入的情景,欣喜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皇朝时代的知识分子就是指这些奋力博取功名的读书人,他们把服务皇朝作为毕生目标。及科举废除,读书与做官拉开了距离,同时,知识分子与官府也拉开了距离。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在不断增强,他们对政治权威已不再言听计从。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学界通常将战后日本的护宪运动与护宪思想不加区别地等同于"和平主义"运动与思想,但实际上,战后日本的护宪运动及其指导思想具有更加复杂的特点与变化过程。战后知识分子护宪运动的思想基础并非一般所论的放弃战争、消灭军队的"和平主义",而是基于新宪法中所规定的国民主权原则的民主思想。进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护宪运动(尤其是知识分子护宪运动)影响力衰退的主要思想原因,也并非和平主义思潮的衰退,而是护宪运动主体的国民主权思想的式微。  相似文献   

5.
在布迪厄的头脑中,似乎有个挥之不去的问题:知识分子在政治、经济主导的现代社会中有什么作用?他们与权力机制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当被证明是权力关系的同谋者之后,他们还能做什么?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布迪厄认真谨慎地思考着知识分子这个群体的身份、历史,这既与他的个人气质、生活轨迹相联系,也和战后法国思想界的大气候有着难以割断的关系。张意在专著《文化与符号权力——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导论》①(简称《导论》)一书中对布迪厄的法国思想资源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并抓住“实践”与“符号权力”两个主题展开论述。自解构主义运动在大西洋…  相似文献   

6.
正出版方:南京大学出版社传统的公共知识分子,曾在美国的政治和政策制定上扮演重要角色,如今却被新兴的思想领袖所取代。《思想产业》揭开了当下美国知识分子、财阀、思想产业和政府决策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日本从明治时代起,一批知识分子接触西方的先进思想,为了建立和平而平等的社会,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并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向社会推广这一先进思想。虽然遭到军国主义政府的压制,但是,他们坚持自己的理念,不断发表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成果。当时日本社会主义者幸德秋水等翻译《共产党宣言》、高畠素之翻译《资本论》,介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这之后,日本社会不断积累马克思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继"革命"之后,杨奎松将研究重心转向"建国史",他的关注点首先放在了知识分子在新中国的命运变迁上,试图解释和理解他们对时代巨变的认识,以及采取的应变行为。本书讨论了3位知识分子的"转向",分  相似文献   

9.
正理查德·沃林(Richard Wolin)是著名左翼学者,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院历史学和政治思想史杰出教授,著名欧洲思想史家,代表作有《本雅明:救赎美学》、《存在的政治》、《海德格尔争论集》、《文化批评的观念》、《迷宫》、《海德格尔的孩子们》、《非理性的诱惑》等。他长期持续关注知识分子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其近作《东方之风:法国知识分子、文化大革命和60年代的遗产》,标志着他的研究转向左翼知识分子与  相似文献   

10.
<正>在谈到中国改革时,要区分两类知识分子。于建嵘说,"历来的政治社会变化,都需要知识分子提供意识形态上、价值观念上的正确性说明,他们还提供变化在精神上的动力。当中国的官方知识分子提供不了这些东西的时候,改革也很难提供一个全民的共识。"于建嵘说的"官方知识分子"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纯粹的知识分子,而是中国的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不能被称为纯粹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只能称为"跟文字和知识打交道的人"。虽然于建嵘尝试区分真正意义上的纯粹知识分子和官方知识分子,但是,他从知识分子的功能上,用知识分子在改革中起重要的作用来划分。第一,提供改革正确性的背书;第二,提供变化在精神上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石勇 《南风窗》2012,(12):46-47,50
今天的中国,进入了一个"全面的利益冲突"时代。社会变了,知识分子作为一个松散的群体,在整体上变了吗?赫拉克利特说:万物皆流。"知识分子",无论指的是一个有点含混的概念,还是一个松散的异质性群体,在时间的流逝中,也不会停留在它,以及他们曾经呆过的地方。在中国——当然不仅仅是在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重要"职能",  相似文献   

12.
宁二 《南风窗》2007,(2):32-33
知识分子精神的断裂《南风窗》(以下简称《南》):你一直研究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脉络,你认为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精神的断裂点发生在什么时候?谢泳(以下简称谢):从思想史角度观察,1949年前在中国知识界,确实有一个自由主义的脉络,时代转换之后发生的一个主要现象是:自由主义的主要领袖人物都离开了中国,比如胡适、傅斯年他们,这些人开始主要集中在欧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后,回归到台湾。比如台湾大学当年的主力其实是老北大的底子。从思想史角度评价,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抗战胜利后有一些分化。其中比较有参政意识的知识分子,开始左倾,  相似文献   

13.
杨军 《南风窗》2014,(7):80-83
<正>现实政治以实现目的为最高标准,知识分子则应该遵循真理原则,把实事求是作为不可逾越的红线、安身立命的根本。这应该成为知识分子共同体的一项共识。曾经,价值观不同的中国知识分子是可以坐下来对话的,切磋、碰撞甚至争论得面红耳赤。不知从何时起,这种交流被互不理睬、互不认同甚至隔空对骂取代。思想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当社会转型走到矛盾最尖锐的时候,当腐败和反腐败的交锋日趋白热化,知识分子的共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正上一代的,虽然资讯不很发达,但人们却能在有限的讯息里找到攸关社会国家的大话题,寻找出时代努力的方向。但到了今日,这种大问题已告消失,甚至所谓"新闻"的本质也变了。近年来,世界变化最大的就是"知识分子论"。从18世纪到20世纪中期,全世界的知识分子普遍都有一种价值观,那就是知识分子的角色就要为人民作先锋。知识分子的反抗者角色,对社会的进步,尤其是自由平等发挥了很大的作用。1960年代的欧美社会出现的新左派,乃是知识分子最后的集结。  相似文献   

15.
林赞治 《南风窗》2014,(10):88-89
<正>从历史上看,当革命处于高潮,它趋于信仰至上,意志统一,不容异议和反对。而知识分子偏偏喜欢质疑,结果为革命所淘汰。革命首先是观念的革命。观念是知识分子的思想创造,其中,最富于成就的观念,就是个人自由和民主权利的观念。农民起义、宗教改革没有这样的观念,是知识分子——社会学家科塞称为"观念人"——最早把它写在革命的旗帜上。知识分子的角色知识分子萌生于中世纪,伴随工业革命和中产阶级的产生、发展而壮大为一个有为的群体。在价值观的形成方面,他们是从社会底层、被压迫阶级那里获  相似文献   

16.
杨军 《南风窗》2007,(2):24-25
种种迹象表明,当改革步入艰难时刻,一场思想和文化的崛起正在孕育,而这正需要知识分子精神的重建。  相似文献   

17.
叶竹盛 《南风窗》2014,(21):8-8
<正>知识分子未必是有知识的人。王小波写过,"我年轻时当过知青。当时没什么知识,就被当作知识分子送到乡下去插队"。他还说,当年他被硬推为知识分子,实际上是有人要收拾他。先扣帽子再整人,这是那时的套路。后来知识分子终于正名了,王小波也成了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但是好日子没过多久,这个称谓很快又变得不纯粹了。一些在公共话语圈踊跃发言的人,被戏谑称为"公知",也就是公共知识分子的简称。有时候为了表达更为强烈的感情色彩,就说是"臭公知",算是对"臭老九"的继承。  相似文献   

18.
南书房     
《南风窗》2014,(8):96
《危机时刻:德国保守主义革命》曹卫东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2月版1933年纳粹政权前后,德国思想界的保守主义知识分子一方面拒绝与希特勒政权合作,另一方面却又为它在思想层面的合法化提供了智力支持。本书收录众多  相似文献   

19.
唐小兵 《南风窗》2014,(20):88-90
《今天我们如伺谈政治》这册精选集中的商人群体、政治人物和知识分子,都或深或浅地在涉足这个时代的政治,政治在塑造我们对这个时代的特定理解形式,而我们自身的一言一行其实也在参与塑造这个时代的政治文化和公共文化。  相似文献   

20.
林贤治 《南风窗》2014,(11):86-87
<正>亨廷顿认为,"知识分子带有革命性,几乎是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里的普遍现象。"布林顿认为,知识分子的背叛是革命的预兆。亨廷顿反驳说,在大多数情况下,知识分子不可能背弃现存秩序,因为他们从来就不是现存秩序的一部分。亨廷顿说,"知识分子带有革命性,几乎是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里的普遍现象。"天生的反对派卢梭是大革命的思想先驱者,是反叛的精灵,激进主义的巫师式人物。1790年,在法国议会大厅里竖立起卢梭的半身雕像,旁侧放着一本《社会契约论》和一部已获通过的法律。卢梭的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