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霍布森的"自由社会主义"思想是建立在其经济思想、工人运动和国家的关系以及社会有机体思想之上的.在此基础上,霍布森主张实行"有限的社会主义"也就是"自由的社会主义",这种自由社会主义实际上是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趋同的产物,也可以说是二者的中间道路.他的这一思想是今天"第三条道路"的重要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南书房     
李跃华 《南风窗》2011,(13):104-104
《霍布斯与共和主义》【英】昆廷·斯金纳著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5月版昆廷斯金纳毕业于剑桥大学,1978年出版《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一书,出版后获得好评,被认为是思想史研究中的"斯金纳革命"。作者曾于1998年发表一篇著名的就职演讲,题为《自由主义之前的自由》,现在他进一步展开其中的若干主题,成就了本书。斯金纳不仅将霍布斯的政治理论视为一个总的思想体系,而且视  相似文献   

3.
新书介绍     
《南风窗》2013,(15):96-96
《公意的边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5月版北上2《卢梭的"公意"理论与中国近现代的激进思潮有何渊源?现代政治生活中如何厘清公意与私意的界限,以确保正义,提升个人幸福感?本书囊括12位国内知名学者的犀利讲演,他们将自身最关注的"中国社会基本问题"化作最生动平实的语言与读者分享,并重点反思公意的边界与底线。  相似文献   

4.
霍布豪斯作为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社会自由主义思想主要涉及自由观、财产观和国家观等三个方面.霍布豪斯的自由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个人自由与社会集体的善之间的有机的互动关系,提出了"社会和谐"的思想,在国家观上表现出多元主义.霍布豪斯的新自由主义思想,实质上是用社会主义思想的某些内容来补充和改造自由主义,是与第二国际欧洲社会党内的修正主义、改良主义思潮,亦即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社会主义工人国际所属各党的社会民主主义相近的.  相似文献   

5.
从《海角七号》到《1895》,一现实,一历史,"相反相成"地表现了当下台湾的"政治正确":以"草根"为底的"爱台湾"意识;以"多元"、"宽容"的历史观重新评价殖民历史与对日关系。  相似文献   

6.
新书讯     
正比较政治学理论与方法潘维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3月版定价:35.00元本书系作者在《政治常识》一书的基础上修改而成。该书是作者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授"比较政治学"的讲稿,也是为《世界各国政府的社会谱系》一书的写作而准备的理论篇。本书通过划分物质、精神、制度三种文明,结合农牧、制造、  相似文献   

7.
周保松 《南风窗》2013,(6):86-87
政治正当性的建立,是立足于当下的我们─自由平等的公民─在公共领域自由运用我们的理性和道德能力,通过持续不断的商谈对话论证,最后达致的反思性认可。1690年,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一本书,叫《政府二论》,而第二论的副题是"论公民政府的真正起源、权限与目的"。在这本书中,洛克做了一些重要宣称。他说,人生而自由平等独立,并拥有一些自然权利,包括生命、自由、健康和财产权。  相似文献   

8.
2010年6月28日美国"麦克唐纳诉芝加哥政府"一案最终肯定了美国公民的持枪权利。"持枪权"的论争反映了个人自由与社会安全、公民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一个优秀的判决需要建立在现实的利益平衡之上。对权利的捍卫与信仰需要每一位公民用自己的践行去解读。  相似文献   

9.
改革与精神     
最深入研究改革与精神信仰关系的著作非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莫属,本书可和他的《儒教与道教》合起来读。韦伯一方面关心西方从古代农业社会到近代工业社会何以产生了突破,另一方面他也纳闷中国几千年有辉煌  相似文献   

10.
改革与精神     
最深入研究改革与精神信仰关系的著作非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莫属,本书可和他的《儒教与道教》合起来读。韦伯一方面关心西方从古代农业社会到近代工业社会何以产生了突破,另一方面他也纳闷中国几千年有辉煌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总体上而非仅仅从"经济结构"的角度出发,详细阐述了马克思在各个阶段对"生活者"概念的理解。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考察了生活者的存在,认为生活者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异化形态。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考察了生活者经营生活的状况,认为"生活过程"的概念是马克思人学思想与唯物史观的中介。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马克思重新从消费的视角出发解释生产,指出将物质生活作为"需要—生产—满足需要"的过程来把握,是从生活的视角出发而产生的理论路径。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论述了人与土地之间物质变换的破坏,将人与自然物质代谢的破坏视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状态。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自由思想》(Свободнаямысль)杂志2007年第5期刊登了鲍里斯.斯拉文(БорисСлавин)教授的文章《罗塞利的"社会自由主义"与当代》,对意大利著名社会主义运动活动家卡洛·罗塞利《自由社会主义》一书作了评析。斯拉文认为,在今天的俄罗斯回顾罗塞利在20世纪20年代末撰写的这本书很有必要,因为俄罗斯当代的历史,一方面表明了官僚社会主义及其相应产生的教条马克思主义的无效性,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在俄罗斯仍继续存在的自由主义政策的完全无效性。所有这些迫使人们向那些在20世纪最初30多年间就试图在理论上克服教条马克思主义和激进自由主义的所有消极方面的人请教,而提出"自由社会主义"思想的罗塞利正是这样的理论家。现将文章主要观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南书房     
《南风窗》2016,(8)
正《《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美】孔飞力著李明欢译江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年3月版从殖民统治者到被奴役的臣民,从独立后民族国家执掌大权的统治集团到洋溢民族主义激情的知识精英;从颐指气使的大富豪到埋头养家糊口的升斗小民,"华人"与周边"他者"之间呈现出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本书熟练运用的社会心理剖析法,对华人移民置身其中的"他者"条分缕析。作者为美国著名汉学家。  相似文献   

14.
手机阅读     
杂言 《南风窗》2011,(16):97-97
《徘徊的灵魂》王石著中信出版社马上阅读:编辑短信"搜徘徊的灵魂"到10658080听王石说"灵魂"王石写过一本书《让灵魂跟上脚步》。王石又写了一本书《徘徊的灵魂》,据说,本书是王石"灵魂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看来,国内著名企业家王石正在往"灵魂探索者"的角色转换。王石一代的民营企业家,在中国多如过江之鲫。他们创造了财富,享有了财富,  相似文献   

15.
"包容"是"北京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先进文化之都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指针.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一伟大思想,是蔡元培先生提出来的,就从历史上确立了北京大学的学术地位,这一思想也影响着北京这座历史名城人文观念的形成,至今仍然光芒闪耀.应该说明的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从来就不是绝对的.蔡元培先生早就指出:"自由"与"容",不是"不受限制的宽容与自由",而是有条件的宽容与自由;条件是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不是毫无根据的胡说八道,是在社会发展中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而不是早已被历史与社会淘汰的没有任何价值的东西.  相似文献   

16.
南书房     
《南风窗》2011,(13)
《霍布斯与共和主义》【英】昆廷·斯金纳著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5月版昆廷斯金纳毕业于剑桥大学,1978年出版《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一书,出版后获得好评,被认为是思想史研究中的斯金纳革命。作者曾于1998年发表一篇著名的就职演讲,题为《自由主义之前的自由》,现在他进一步展开其中的若干主题,成就了本书。斯金纳不仅将霍布斯的政治理论视为一个总的思想体系,而且视  相似文献   

17.
李惠斌 《南风窗》2013,(7):10-10
中国1978年以来发生的这场改革,已经进行了34年有余。到目前为止,这场大变革的最大成功在于解放了劳动,解放和发展了劳动生产力。劳动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重新找到了在传统计划经济中失去了很久的自由和权利,从而使得巨大的社会生产力仿佛魔力般地从地下被呼唤了出来。权利,这个与个人自由几乎是同义语的语词,它的失而复得,成为劳动解放的集中的象征。权利首先是财产权,是财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实施,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日渐成为学界注目的热点问题之一,如何解读马克思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命题,引起了学者们的争议。研读经典著作可以发现,马克思在强调"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与"一切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的同时,又着重突出了"一切人"在"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中所具有的优先性。  相似文献   

19.
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之际,再次重读这本著作,一些在《资本论》中读来觉得困惑的问题,如马克思说的生产资料的私有权是劳动者生存、发展以及自由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的思想以及劳动者的协作和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或公有制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思想,尤其是马克思讲的在上述资本主义成就的基础上重建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问题等等,忽然变得明晰起来。我的观点是:对消灭私有制问题不能作简单理解;现代公有制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是马克思认为切实可行的理想。  相似文献   

20.
微天下     
《南风窗》2012,(7):17-17
@熊培云:中国既不能回到从前,也不能继续滑向野蛮资本主义。抛弃飘浮空洞的左右之争,当务之急是在自由、平等等基础上筑就文明底线,约束权力,保障民权,即在具体人权基础上完成国家与社会的上下之争,制止社会成员间互戕互害。舍此,纵是终日算计、攻讦、劳碌,也不可能有一个精神正常的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