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季羡林先生在《中国文化的内涵》中提出:“中国文化的特性最明显地表现在或者可以称为深义文化上.这就是它的伦理色彩,它所主张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对此,我们有些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北京大学走过了百年历程,成长着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产生着一批批国家的栋梁之才。季羡林先生,便是最优秀的学者之一。他渊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谦虚真诚、光明磊落的人品,凝聚成了他特殊的精神魅力。海内外的学人都知道北大有个季羡林,都非常敬重这位宽额头,沉...  相似文献   

3.
应当较这个真──与茅于轼先生商榷复旦大学王志波《读书》杂志九六年第二期刊登了茅于拭先生的《何必较这个真》一文。在此,作为一个对经济学感兴趣的读者,我想就茅于轼先生的文章发表一点浅见,并求教于茅先生。我们生存、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有许多规则,包括显形的规...  相似文献   

4.
肖国刚  马英 《前沿》2004,1(9):62-64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这种二元对立观念已经根深蒂固的统治着理论和实践者的思维 ,随着实践的发展越来越不合时宜。本文首先阐述了教育理论界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二元对立关系基本看法并揭示了这种观点的利弊 ,接着批驳了这种对立观的理论基础 ,从而实现了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对立观的解构 ,最后提出了解构这种对立观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鲁烟 《春秋》2013,(5):33-33
2002年3月1日上午,春寒料峭。时任《春秋》杂志总编辑的我,在北京大学朗润园一所普通的公寓里,终于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界的泰斗、我们的山东老乡季羡林先生。  相似文献   

6.
消费主义是对消费文化的歪曲,其实质是和消费文化背道而驰的。消费主义倡导单纯物质消费和享乐主义而忽视消费的文化含量,正是消费文化所反对和批判的。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给人类发展带来了无穷的贻害。在对消费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的同时,要善于识别哪些是消费主义,哪些是真正的消费文化。以免把消费主义和消费文化混为一谈,不恰当地对消费文化的整体进行错误的批判。  相似文献   

7.
8.
“三纲五常”不宜推陈出新──与王玉德先生商榷中国矿业大学费英秋近年来,不断有人撰文倡导把儒学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最近,又在《探索与争鸣吟年第6期读到王玉德先生的《“三纲五常”可以推陈出新》一文,笔者对该文的观点不敢苟同。王文根据“韩国以‘三纲...  相似文献   

9.
个人主义不能救中国──与周成名先生商榷吴新文,杨士田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探索与争鸣》1996年第1期发表了周成名先生的《道德建设不能超越经济发展的现实》一文(以下简称周文),强调道德的工具性,主张道德...  相似文献   

10.
教育市场化是教育改革的误区──与杨德广先生商榷无锡轻工业学院教授吴启文《探索与争鸣》今年第2期刊登杨德广先生的《高等院校走进市场才能走出困境》一文,对高校如何解决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主动走进市场,向市场要经费的设想,认为高校在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12.
蒋庆先生提出,所谓"先进文化",即是建立在尧舜文武周公孔子道统上的儒家文化,也就是尚德尚仁的"君子文化",是把善和公正放在第一位的文化,而不是近代西方那种尚力尚利的"小人文化",不是把强力、霸权、功利、效率、欲望放在第一位的文化.蒋庆先生的观点是片面而偏狭的,这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他没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儒家文化的基本特性,儒家文化的系统性、历时性和民族性决定了其不可能都是先进文化;二是他把善或道德当成评价文化是否先进的唯一标准,实际上,只有能够实现真善美利四种价值的最大化与最优化,才能称为先进文化;三是他忽视了儒家文化的社会功用性.其实,儒家文化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正负多种作用,决定了它不可能隶属于某种单一文化类型.  相似文献   

13.
自我殖民化、东方参与了东方主义的建构过程的说法都是从萨义德那里开始的。批评萨义德在东方主义论述中没有提及被殖民者,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东方主义最大的破绽既不是没有注意西方内部的反殖民传统,也不是对真正的东方人重视不够,而是单一主体,即以"我"/"他"、"主体"/"客观"二元对立的方式看待西方人和东方人,从而构建汉学主义。因此,汉学主义研究须突破这种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14.
刘建华 《小康》2012,(6):49
广东转型发展进程中,粤东、粤西两翼齐飞的战略格局是以双转移为启动力的。粤西重镇韶关在迎接转移中面临一些实际的困难和阻力,但韶关市市长艾学峰认为饥不择食的时代已经过去,韶关不会重走污染治理之路,而是要质量招商  相似文献   

15.
16.
走出“个人主义”的误区──与周成名先生商榷复旦大学肖巍,江涛改革开放大潮激起我国社会全方位的深刻变化,迫使人们不得不检讨以往包括道德观念的意识形态体系,并力图重建之。周成名先生在《道德建设不能超越经济发展的现实》一文(载本刊1996年第1期)认为,在...  相似文献   

17.
18.
《探索与争鸣》1997年第5期发表了沈其敬先生《法治文明高于伦理文明吗——与蒋德海先生商榷》(以下简称“沈文”)一文。本着探索与争鸣的精神,笔者不避浅陋,在此仅就沈文核心观点的立论依据提些看法。民本关民主沈文中指出,儒家伦理思想可以用“仁”来概括,儒家哲学基本精神是以“人”为中心,管理目标可以概括为“修已安人”四个字。人为万物之灵,人治则万物皆治,人安则天下太平。儒家思想的确可以用一个“仁”字概括。孟子也的确表达过“民为贵,杜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沈文中也花了大量笔墨引用《伦语})、《孟子》等…  相似文献   

19.
“法制拜物教”之说不能成立──与曾峻先生商榷山东烟台盛国军《探索与争鸣》1995年第11期发表了曾峻先生的文章《警惕“法制拜物教”》,读后受到了一些启发,但对文中的基本观点及一些提法不敢苟同。我认为,“法制拜物教”之说,根本不能成立。理由如下:第一,...  相似文献   

20.
读了《探索与争鸣》杂志去年第10期王晓华《建构主义:中国文化的唯一希望》和李达轩的《缺乏哲学底蕴的中国现代文学》两文,颇有感想。两文所论问题的宽窄和具体陈述虽有不同,但都围绕哲学中心论,把中国文化或文学的欠佳归于哲学的落后。我们姑且不去质疑这种哲学中心的合法性.也不必以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观指出他们都是以西方的哲学或文化来评贬中国文化,虽然笔者也认为中国的文化是有不少不如他人之处。这里只想就他们的一些观点提出几点疑问。第一,何为哲学.或日他们是在什么意义上使用哲学一词的‘t王文比较割显,似乎哲学的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