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会转型期的当今中国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诸多利益格局深层次的调整,导致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大,各种心理障碍和疾病大幅增加。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社会形态多元化、群体多层化、价值多重化、诱惑多样化、问题具体化等诸多新课题。如今,心理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关注个体心理健康也逐渐得到社会的共识。如何缓解人的心理压力、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实现人的自身和谐,  相似文献   

2.
论网络环境下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佳 《民主》2008,(8):30-31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日益普及。把人类带进了“网络时代”。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深刻地影响着社会进程和人类的未来,改变着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与思维方式,冲击着当前人们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心理发展和道德观念等。而广大中小学生正处于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如何抓住机遇,因势利导,利用互联网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成为当前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观念和生活方式已经发生转变.人类疾病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得现有的疾病防治模式和手段已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这给中药材开发利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实现我县林业中药资源开发,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潮流和我国改革形势的深入发展,随着物质文明成果和精神文明成果的不断扩大,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过去那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封闭狭隘的传统小生产者的生活方式,正在逐步地被一种开放进取、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所代替。而新的生活方式的形成、发展和完善,又将对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论述社会主义生活方式之前,我们必须首先弄清什么是生活方式?对此,人们有着不同的理解。我认为生活方式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映人们生命活动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等诸因素的统一体,通常是指人们的衣食住行、工作、休息娱乐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网络文化是伴随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它与其他文化形式一样,成为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6.
《理论参考》2009,(8):41-43
思想解放需要发展网络民意 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世界,更改变了中国。人们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网络拉平了世界,拉近了人们表达思想、传播思想、交流思想的距离,使人们参与社会公共生活乃至政治生活的方式变得多样化起来。这是一个崭新的天地,这个开阔地带不仅对于蓬勃发展的民间社会是个考验,对于党政机构更是一个从来没有面对过的考验!忽略网络,或者对网络抱有一种敌对、拒绝、排斥的态度,网络就将以同样的态度进行回击,而网络民意的背后,实际上就是民间情绪的一种表达。这样的表达是多样化的,伤害之,难免会伤害民间各种思潮。  相似文献   

7.
任凤琴 《学理论》2014,(2):48-49
随着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交往的日益频繁,公共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安全与健康。面对疾病和死亡的挑战,人们不得不深刻反思危机背后的社会问题。从伦理学的角度重新审视现代语境下人类社会和人的存在方式,以期引起人们对健康和生命的关注。珍爱生命,选择健康生活方式是提高公共健康问题的前提和保障;国家和政府要通过立法或政策等方式担负起社会伦理责任。  相似文献   

8.
人际交往,即人们之间的交流与往来,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满足需要、达到目的而进行的信息交流和联系,它可以通过人与人的相互知觉沟通感情,以便相互促进。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交往本身又成为人们的一种需要。交往已经成为“人们日常活动、日常接触中的必然伴侣”(马克思语),它是现实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不能脱离的一种活动,是人类特有的相互沟通和相互作用的基本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9.
二十城市研究生生活价值观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问题的提出 生活价值观是社会价值观念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生存、发展过程中选择和判断区分什么样的生活目的最有意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最积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最令人满意等基本而重要问题的观念系统;或者说是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确定选择什么样的生存与发展模式最有价值的标准,并作为主体规范自身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简言之,生活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生活及其意义的总评价和看法。我们的问卷调查表就是基于这一理论认定,并借鉴莫里斯(Morris)编制的“生活方式问卷”(Ways to Live Questionnaire)和罗克奇(Rokeach)编制的“价值调查表”(Values Survey)设计而成。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成份的多元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同时也塑造着在思维方式、价值尺度、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诸方面能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大势相接的新人。人们的人文素质逐渐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公民权利和责任意识的觉醒、独立自主精神的增强及自我价值目标的日益彰明,而变化的实质,则是在市场经济的塑造下,人的主体意识的逐渐觉醒。正是这样的主客观因素,导致了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这是在新的社会机制作用下的必然结果,也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但是,如果以为随着经济体制的…  相似文献   

11.
教育作为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推动力,为一切社会所必需。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教育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这种巨大的变化对人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更新的要求,以增新、补充、拓展、提高知识和技能为目标的新的教育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必须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并将这四种学习作为每个人一生中的学习支柱。那种不学习、不更新知识的人,必将被社会淘汰。“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人们在2t世纪获得生存与发展的主动力。  相似文献   

12.
试论物质利益的实现贾乃物质利益是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问题。在社会生活中,它具有极强的诱惑力;有人羡慕追求它,也有人曾诅咒反对它。从古至今,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人们的活动都离不开物质利益。人类的一些发明创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劳动,虽然包含了“精神动...  相似文献   

13.
所谓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成果,是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进步状况。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它表现为人们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精神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发展的成果,它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一、为人们的正当权益提供法律保障,以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处在衣不遮体、食不裹腹、屋不挡漏生活条件下的人们是没有心思,也不可能去吟诗…  相似文献   

14.
关注生活质量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在经历了狩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如今的信息社会以后,自然而然地就将进入一个以关注文化精神、生态环境以及情感梦想的社会。这与当代世界发展中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发展的一体化趋势是相吻合的。因此,关注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质量,成为了一个人们普遍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认识亚文化,先要了解主导文化的涵义。广义的文化概念包括人类活动的全部结果,既包括精神的也包括物质的。它是包括社会成员的衣食住行、文化娱乐、工作技术和生活方式,以及接人待物的礼仪、婚丧嫁娶的传统,还有更高一层次的宗教信仰、哲学、政治等等在内的有机整体。正是这一切,构成了人类社会生活和活动的基本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文化是通过社会而传播的,每一个人的人格发展、素质修养,都是他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的产物。人类之所以形成一个个不同类型的传统社会,除了种  相似文献   

16.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改变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式,并催生出继陆地、海洋、太空之后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社会空间场域——网络虚拟社会。以善恶评价方式来调节人们活动行为、实现自我完善的道德随着人的虚拟化生存"入驻"网络虚拟社会,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道德体系——网络虚拟道德。网络虚拟道德的生成有其特定的技术条件、社会背景和实践载体。网络虚拟道德本质上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在网络虚拟社会中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生活,与传统道德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关于网络虚拟道德的论域,其研究的主旨是重点关注个体道德的发展,涉及的领域属于社会公德的范畴,学科的归属为技术伦理学的分支。  相似文献   

17.
现代科学技术、信息、网络等催生了全球化,使得世界联系日益加强和紧密。这种全球化的浪潮同时也席卷了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一方面,不仅在客观上对民族国家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特别是经济规则、政治规则造成了消解,使得社会方式与规则在全球走向融合;另一方面,全球化也使得人们的思维方式、文化理念等主观意义上的东西悄然变化。现代对传统的消解,全球对本土的侵蚀,二者合二为一,同时对社会发生作用。造使得谋求人类发展及建构人类生产规则、生活规则、行为规则的政治也不得不做出相应的反应。本文认为,在全球化进程中,应当站在全球视野和思维的高度上,民族国家的政治妥协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认为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内因主要来源于自我意识发展不平衡;而社会文化环境变迁所带来的压力,则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外部诱因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学认为,“交往”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共同活动的特殊形式,是人的整个关系系统的实现。在人类社会中,交往既是团结个体的方式,也是个体本身发展的方式。因此,交往的存在既是社会关系的现实,也是人际关系的现实。人们的各类关系都是在交往的专门形式中才得以实现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文艺创作是人类艺术地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其功能就是通过审美的形式,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现实和改造现实,而要做到这一点,文艺工作者就必须深入生活,到人民群众中去汲取营养。进入新时期以来,邓小平为使文艺工作者深刻理解文艺作品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生活在文艺家头脑中的能动反映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自觉深入社会生活,又对文艺工作者必须深人生活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阐发。邓小平的这些论述,集中于《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的祝辞》(以下简称《祝辞》)一文中。本文将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