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香港情思     
每翻过一页台历,我就想到离香港回归祖国的日子又近了一天。报纸、广播、电视的“倒计时”使我常常回忆起1991年5月在香港生活的24个日日夜夜,其时情景历历如在眼前,盼望回归的情思与日俱增。1997年7月1日这个具有时代历史意义的闪光日子在向我们走来了,我们应该怎样迎接呢?我有幸参力吐了香港中华总商会主办的第26期香港工商业研讨班的学习。当我们上海的几名学员由广州乘火车抵达九龙车站时,就受到香港女企业家张永珍女士的热情欢迎,原来她是上海人,能讲一口流利的上海话,早就在上海投资办企业了。这使我顿感亲切,于是就随意地…  相似文献   

2.
古驿道情思     
前年,50岁了,我才第一次去探访父母的老家——皖赣浙交界处婺源县的一个名叫虹关的小山村。回京后,兴致勃勃地同家人絮叨了好几个月,尤其是村口那棵六七个人抱不过来的千年大樟树。在大学读外语的女儿听得瞪圆了眼,几次说:“我也要去!”于是,有了第二次故乡行。 女儿进村的第一件事;便是绕着那棵“江南第一樟”饱看了几圈,然后站在“虹关古樟”碑旁摄影留念。乡亲们说:“这一次,你们该去爬一爬古驿道了。” 婺源旧属徽州,一条翻山越岭的驿道,从徽州(今安徽歙县)南下饶州(今江西波阳县),正好从虹关穿过。靠着它,一千多年来,吴头楚尾,人来车往,商旅不绝。我的父母,  相似文献   

3.
剪报情思     
宜修 《侨园》2012,(6):35
今年回国过年,临返美前收拾行李时,爹爹一直守在我的身边.我知道他多想像以往一样,能帮我紧紧行李带、过过秤……但他,已经力不从心了.我不敢多想,免得酸楚的泪不争气.我劝爹爹去忙他自己的事儿,尽管我知道:和他这样近距离的相伴,已经只剩下几个小时了.爹爹仿佛想到什么,从书柜里拿来了一只大信封.里面抽出来的,全是国外中文报上发表过的我的陋文.那是我从报纸上剪下后,寄给他的.爹爹语气平缓地告诉我:你发表过的文章,我收到的,一篇不落地全收在这只大信封里.爹爹没有往下说,我更是答应着看了一眼,便赶紧别过了头.  相似文献   

4.
龟山情思     
高延萍 《侨园》2014,(4):41-41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眼睛”,而那些“眼睛”大都是现代人工建造的电视塔.唯有武汉的“眼睛”是自然形成的,那就龟山.龟山像一座绿峰耸立在武汉的市中心,这在全国的大都市中恐怕也是得天独厚的.龟山虽不算高,只有几百米,但在两江之滨的城市中心,也可以一览众山小了.  相似文献   

5.
煤都情思     
这就是有10万职工的矿区吗? 昔日的低矮的工棚、污水横流的小街、阴湿的煤窑、佝偻着身子的煤工……一点影子也没有了。迎面扑来的是阵阵现代化矿区的气息。 在电脑控制的平顶山矿务局中心调度室,百米之下的煤层、温度、掘进尺度、空气含量等清晰地显示在屏幕上。四对现代化矿井、一对特级矿井,是煤炭部“安全放心”单位。 在这里“安全为天”。梁尤平局长每天清晨走进调度室的第一件事就是看12个矿的安全情况,煤层  相似文献   

6.
鼓浪屿情思     
鼓浪屿犹如一株盛开的芙蓉,被波光潋滟的大海,托出辽阔湛蓝的水面。岛上,一幢幢别致的楼阁,一条条蜿蜒的马路,一尊尊刀削斧凿般的巨石,都淹没在一片碧绿的树海,芳香的花湖之中。就在浪滔飞溅的大海身边,耸立着一座险峻陡峭的石山,宛如一只腾空跃起的金凤,昂首遥望,风里迎,雨里盼,朝朝暮暮,日日夜夜,热切地等待着远方亲  相似文献   

7.
边寨情思     
我的家乡——爱店,是中越边境的一个小镇。我家门口离国境界碑不到一百米。多年来,两国边民通婚,国界两边结下了不少姑舅表亲。国界南边,我也有表兄弟和一些亲友。两国友好时,他们经常过境来赶街、看电影。自卫还击战前,越南当局把边境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居民向南内迁了,我的越南亲人从此杳无音讯。但他们的音容笑貌,还不时出现在我脑海中 记得“文化大革命”期间,我被七批八斗之后,  相似文献   

8.
侗乡情思     
在侗乡采访的时间不长,可是那可爱的侗乡和侗族同胞却给我留下无穷的思念。 我第一次结识侗族同胞,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那天,我们在柳州的名胜地鱼峰山游览,相传这里是刘三姐“骑鲤升天”,化成歌仙的地方。山虽不高,却十分陡峭,登起来颇为吃力。岭南天暖,四月的骄阳就有点儿咄咄逼人之势,晒得我们汗流浃背,半途中就躲进山腰的凉亭小憩。忽然间,象刮来一阵春风,山下跑上来一群小“妹仔”(方言,即姑娘)。十来个人一个个都长得健康、秀美,墨眉亮眼,一身朝气。真象是山下岩洞间歌仙刘三姐和那一群唱歌的姐妹们的塑像活起来了,飘然走上山来。从服饰上看,是兄弟  相似文献   

9.
《民主》2019,(11)
<正>抗日战争胜利后,我的爷爷车向忱在中共中央安排下,回到了离别14年的家乡——辽宁沈阳,开始建设新东北的工作,那时爷爷一家住在沈阳和平区南三马路16号。2008年,他的旧居被作为文物得以保留。夏末秋初,清静的院落被绿树环绕,偶尔,会有路过的行人在院外驻足、观望,轻声议论。阳光从  相似文献   

10.
《各界》2010,(11):F0003-F0003
辛弃疾(1140-1207),南宋爱画词人。原字坦夫,改宇幼安,中年名所屠日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汉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相似文献   

11.
《各界》2011,(5):F0003-F0003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宇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伟大的盛唐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三别”。唐肃宗时,富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相似文献   

12.
俞俭  刘菁 《瞭望》1997,(13)
这是一座平常的小楼,两层灰色砖木结构的五十年代建筑。小楼默默矗立在南昌西郊望城岗上,楼前一棵金桂,一棵银桂,环绕小楼是一人多高的冬青。 小楼又极不平常,它记录了1969年10月到1973年2月,邓小平滴居江西的三年多艰难岁月。在小平同志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这是一个极不平常的驿站。此后,人们亲切地称这幢楼为“小平楼”。  相似文献   

13.
报告文学从来是、而且不能不是一种战斗性的文体。诗歌小说之类如果还可以闭上眼睛玩自我表现,玩象牙之塔,玩为艺术而艺术之类的把戏,报告文学是不能享这种清福的。它必须直薄人生,和时代和现实肉搏,而且还必须扑向社会生活的敏感点。因此,在生活激流汹涌的大转变的年代,报告文学最能表现人民的渴望和焦虑,成为文学现象中最有生气最赢得  相似文献   

14.
建国之初,我在中共重庆市沙坪坝区委工作,1950年机关借得川东地下党员王焕志同志夫家的私人别墅——杨家花园——的屋宇作了办公的地方。杨家花园近旁的绿野里有一片墓地,是30年代末由同情革命的大有农场女主人铙国模捐赠给八路军驻渝办事处作为公墓的。墓地安葬着17位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和重庆《新华日报》社去世的同志以及个别亡故的亲属,这就是人称小龙坎复元寺的“八办公墓”。邓颖超同志的母亲杨振德女士和周恩来同志的生父周懋臣先生也安葬于此,都立有墓碑,我们常去瞻仰。去年我重来故地,却不见了那些墓及墓碑。经打听,却引出一段令人感奋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