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0 毫秒
1.
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一诗的手稿,目前能见到的有两种:一是书于1949年4月28日的横写款式;另一种是常见的竖写款式,未标明书写日期,以字体风格看,当书于20世纪50年代.两者比较,后者以"落花时节读华章"替换前者的"暮春时节读华章",这一改动自然较为形象.1957年1月公开发表时,毛泽东以此为定本.  相似文献   

2.
李友唐 《世纪桥》2006,(7):39-40
大家知道,在遵义会议上凯丰同志是明确反对毛泽东思想的。遵义会议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凯丰,站起来说:“你,毛泽东懂得什么是马列主义?你顶多是看了些《孙子兵法》。你的军事战略都是从那里学来的,现在用不上了。你还会什么,不就是凭着《孙子兵法》指挥  相似文献   

3.
1971年10月26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第1976次会议以压倒多数通过了"两阿提案",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知消息后,毛泽东高兴之余,对周恩来、乔冠华等人说:"有一出京剧就叫<定军山>,是谭鑫培、谭富英的拿手戏.你们看看<魏书>的<夏侯渊传>.  相似文献   

4.
周树辉 《湘潮》2021,(4):43-45
毛泽东在回忆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历史时曾说:“中国党在历史上有两个重要会议。一次是1935年遵义会议,一次是1938年的六中全会。”“六中全会是决定中国之命运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读<旧唐书>、<新唐书>中的<马周传>时,留下许多圈点、批注,对马周甚为赞赏.他曾经这样评价马周的<陈时政疏>:"贾生<治安策>以后第一奇文.宋人万言书,如苏轼之流所为者,纸上空谈耳.""傅说、吕望,何足道哉.马周才德,迥乎远矣."贾生即贾谊,西汉著名政论家.毛泽东说过,贾谊的<治安策>"是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好就好在"全文切中当时事理,有一种颇好的气氛".  相似文献   

6.
1936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毛泽东终于有时间静下心来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阐释马克思主义的著述,为总结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作理论准备.1936年11月至1937年4月.毛泽东读西洛可夫等著、李达等译的<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中译本第三版) (以下简称<教程>)一书第三章第十一节"否定之否定的法则"时,在批注中引用了明朝初年的民间散曲<锁南枝>中的"哥哥身上有妹妹,妹妹身上有哥哥"两句话,以新鲜活泼、耐人寻味的民间笔调独特地说明了他对马克思主义否定之否定辩证法则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1945年4月20日,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原则上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总结了建党以来,特别是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前这一段党的历史及其经验教训,高度评价了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杰出贡献,肯定了毛泽东在党史上的伟大地位和作用.本文拟就当时<历史决议>突出毛泽东的原因作初步剖析.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毛泽东读李达<社会学大纲>和<矛盾论>初稿及定稿的比较,论述了毛泽东矛盾辩证法的贡献和缺失,说明了毛泽东"两类矛盾"和"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与李达<社会学大纲>和<<矛盾论>解说>的理论联系.  相似文献   

9.
一 毛泽东在回忆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历史时曾说:“大家学习党史,学习路线,知道中国党历史上有两个重要关键的会议。一次是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一次是1938年的六中全会。”“六中全会是决定中国之命运的……但是如果没有共产国际的指示,六中全会还是很难解决问题的。”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转变过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富仁 《唯实》2002,(2):20-22
在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的形成过程中 ,从中国传统哲学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转变是众所周知的。问题是在这个转变中 ,是否存在一个以接受西方哲学思想为主的过渡阶段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其理由如下。毛泽东自己对当年思想历程的回忆很能说明问题。他在 1 971年的一次谈话中说 :我读了 6年孔夫子的书 ,又读了 7年资本主义的书 ,到 1 91 8年才读马列主义。显然 ,这里说的读孔夫子的书 ,是学习和接受以儒家学说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文化 ;读资本主义的书 ,主要是学习和接受西方思想文化 ;然后才是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 1 950年 ,毛泽东在同周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