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规"是法律和党内规章授权纪检和监察机关在查处违反党纪、政纪的案件时可以使用的一项组织措施,在我国反腐斗争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双规"的作用已经被人们所熟知,现阶段"双规"的存在无疑具有现实的合理性。我们在考察其合理性的同时,还应该将其放入法律的视野加以考察,分析其适法性以及与法律的兼容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监察体制改革为界线,党纪与国法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从"纪法分离"到"纪法衔接"的变迁历程。法治反腐不能仅依靠国法,因为法的空缺性决定其腐败预防的不及时性及腐败治理的不全面性;而法的开放结构,又为国法接纳党纪,共同服务于法治反腐实践奠定了法理根基。在坚持法治反腐理念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中国特色反腐实践过程中积累的党纪资源优势,促进"纪法衔接",是监察体制改革全面深化阶段的重要目标。在法治反腐意义上,党纪与国法之间不具有可比较性,因此,不论是强调"党纪高于国法"还是认为"国法高于党纪",都是伪命题。正确发挥党纪与国法在法治反腐中的功能,就必须要以两者为基本素材,构建体系化的法治反腐规则。  相似文献   

3.
据《现代快报》报道,为杜绝医药代表到医院搞药品临床促销、给医生回扣,河南省郑州市第一医院专门成立了"反腐便衣"小组,并在医院日夜巡逻,以严查药品"临床促销"和医生吃回扣行为。如发现给医生回扣的医药促销代表,"便衣"们会将其扭送到检察机关,接受回扣的当事人也会受到严肃处理。如此"便衣反腐",效果如何暂且不论,单单就这种"反腐"运作方式,就很令人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4.
"网络反腐"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我国党风廉政建设中出现的一个新名词。互联网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举报腐败对象、监督公权运行、制造社会舆论的强大反腐功能。当前全国公安机关正在建设和完善具有公安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作为传统监督和专门机构反腐的重要补充,网络反腐在新时期的公安机关反腐倡廉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借鉴和运用好网络反腐这一利器,在公安反腐工作中建立健全网络反腐的体制机制,在公安反腐工作中发挥网络反腐的反腐倡廉教育作用,对深刻理解新媒体时代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廉政建设的新期待和新要求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亲亲相隐"原则其在中国法制史上存在达两千年之久,并非全然是封建糟粕,它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同时也有对家庭伦理和"孝""悌"等因素的考量。目前诸多发达国家都有类似"亲亲相隐"的规定,亲亲相隐具有其合理性、可行性。我国承袭"亲亲相隐"以完善我国亲属作证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反腐工作中,"双规"一直是最行之有效、令腐败分子恐惧不安的手段。然而,在社会上有很多人都对该制度的认识不够明确。其实,它的准确提法是"双规""双指",本文针对当前社会各界争议较激烈的"双规""双指"这种纪检监察部门的棠件调查手段,在探究其诞生的特殊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对"双规""双指"进行了辩证的分析,既肯定了其在打击腐败斗争中所起到的极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正面作用;又提出了"双规""双指"存在具有相对局限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实行需要配套和完善 官员财产公开申报制度,起源于230年前的瑞典,有"阳光法案"、"终端反腐"之称.1883年,英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财产申报的法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在许多国家已被证实为行之有效的反腐倡廉制度,也是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反腐手段之一."阳光法案"目前已在90多个国家实施,其最终目标是让官员不想贪、不敢贪和不能贪.  相似文献   

8.
近期,美国控制组件公司对外界声称贿赂中石油、中海油等中国企业人员事件曝光.有网民质疑"中国相关部门似乎总是‘后知后觉"',称"美国人先一步‘帮'中国反腐".就此话题,笔者独家专访了中央党校教授、著名反腐专家林喆.  相似文献   

9.
"廉政" 多年来,朱少中在湖南当地口碑颇佳.老百姓对他津津乐道的,是两件与反腐有关的事迹. 几年前,朱少中的父亲去世,朱少中在灵堂前立了一块牌子,上写"拒收礼金".与朱少中相熟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朱少中的父亲在临死前,还把朱少中叫到床前,叮嘱其做官要清廉.  相似文献   

10.
一个官员因在公开场合吸天价烟遭媒体"盯梢"后,其他官员便马上"引以为戒",随即收敛其腐败锋芒.对这些主动收敛其奢靡锋芒的官员而言,倒下去的那个官员,更像是一棵为众官员望风报信的"消息树",他令这些平日里奢靡成性的官员赶忙伏下身来,顺势躲过了一波反腐火力的扫射.  相似文献   

11.
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导致公共政策合法性供给的"广场化",一切公权力的运行都必须面临公众的监督、评判和检验,当体制内反腐的动力不足或公信力流失时,"体制外"的网络反腐就会火爆登场。然而,网络反腐是一柄"双刃剑",它在推动反腐进程的同时也存在偶然性与迸发性、反腐旗号下的多重动机和目的、理性与非理性的错杂交织和随机性的非程式化路径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当下社会转型和体制改革密切相关,并可能导致一定的风险。对此,应以制度反腐替代"运动式"反腐,建立官民对接、开放参与的反腐制度和机制,提升网络公众的理性精神和参与能力,强化司法在反腐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把网络反腐纳入法治轨道。  相似文献   

12.
杨俊锋 《政府法制》2006,(21):50-51
近期,多名副省级官员被中纪委“双规”的新闻频频出现。其背后,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腐风暴”正在全国各地全面打响。而房地产业是此次反腐风暴的“中心”。这场已经在神州大地悄然展开的“反腐风暴”,其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广,速度之快,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此次中央政府重拳出击,对于早已是风声鹤唳的房地产市场来说,无疑又要来一番“伤筋动骨”了。毋庸置疑,这种“阵痛”对于国内房地产市场早日走上健康发展之路而言,的确是十分必要的。地产商业贿赂黑幕重重今年年初,中央对治理商业贿赂进行全面部署,“反商业贿赂”更被认为是2006年度的反腐…  相似文献   

13.
周心怡  胡霞 《法制与社会》2014,(16):139-140,154
互联网正从"e时代"正在进入"微时代",微博的出现为民众提供了参与反腐的新平台,进而形成了近年来特有的微博反腐现象。伴随着微博反腐现象的频发,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需要对微博反腐现象进行法理思考和法律调整,在维护其特有的反腐功能的同时,也对随之产生的不良现象进行法律控制。  相似文献   

14.
孙瑜 《政法论丛》2004,(6):55-58
“坦白从宽 ,抗拒从严”日益受到人们的质疑 ,不少学者主张予以废除。但是 ,本文认为“坦白从宽 ,抗拒从严”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其本质与辩诉交易等具有一致性 ,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弥补缺陷 ,进一步完善以使其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全懂全能型腐败"不乏代表人物 "全懂全能型"腐败分子当下并不少见.日前被提起公诉的湖南省湘潭市原副市长朱少华即是其中典型代表.他一向以清廉、上进的正面形象示人,曾公开发表反腐檄文,痛斥"崇拜金钱,权力至上"的腐朽理念,透彻分析反腐经验.然而就是此人,在任湘潭县县长、县委书记、湘潭市副市长期间,大肆受贿,先后收受百万元.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作为当今最热门的政治话题,反映在行政法上,就是要求行政主体树立人本法律观,重视行政合理性.因为"以人为本"与行政合理性原则都体现了现代行政法治的要求。本文正是在这一层面上对我国行政合理性原则的理论和制度进行了考察、反思,并对其地位与适用进行了重构,以期对我国的行政法治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微博反腐的兴起对于反腐工作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诸多微博反腐的成功案例在体现其巨大作用的同时,也反映出其本身存在的弊端与局限性。法制化将是微博反腐的最佳选择,只有从立法完善、机制构建、正当程序和司法建设等方面入手,将微博反腐纳入法制化的轨道,才能进一步发挥微博在反腐领域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彩超 《法制与社会》2013,(16):145-146
现阶段我国的腐败的形势依然严峻,要使反腐倡廉取得实质成效,法治反腐是必然选择。法治反腐根在良法。法治反腐重在打"虎"。法治反腐更要关"虎"。法治反腐命在"善治"。  相似文献   

19.
傅佳清 《法制与社会》2013,(34):271-272
网络反腐是一个新鲜事物,它的兴起与网络本身的特点密切相关,网络反腐在打击腐败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同时应当理性看待网络反腐,不能盲目崇拜.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项刑事政策,"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对嫌疑人、被告人供述犯罪事实具有明显的激励作用,对于那些拒不供认有罪、推翻供述或者"认罪态度不好"的被告人,则会产生一种从重处罚的效果.尽管这一政策在指导法院量刑方面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却对被告人供述的自愿性以及被告人的无罪辩护权具有否定作用.由此,中国刑事诉讼制度形成了一种"义务本位主义"的诉讼模式.根据这一模式,面对国家追诉机关的调查讯问,嫌疑人负有服从和配合的义务,以协助国家机关查明事实真相.在这种强调公民服从义务的政策影响下,所谓被告人供述的自愿性、保持沉默的权利、不受强迫自证其罪的特权、被告人与国家的平等对抗等自由主义哲学意义上的理念,并没有太多的存在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