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深入开展村企结对共建活动合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举国上下共同关注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初,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对我市今后一段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多项推进举措,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通过村企结对,实现农村资源与企业资源的优化组合,合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并论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目标,重庆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市领导多次就我市新农村建设作了重要讲话。汪洋书记在全市农村工作座谈会上,要求认识统筹城乡发展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积极探索和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提出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更新农业生产经营观念、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等四项工作重点。王鸿举市长强调要正确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协调推进我市“三百工程”、搞好整村扶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提高农村人口综合素质等四大关系。总之一句话,在落实中央精神和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中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认识和把握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些重大的发展关系问题,这样才能够建立在积极稳妥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根据中央精神和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要注意认识和处理好以下方面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3.
围绕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大连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其他统战系统有关单位积极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和建言献策活动,形成了《抓住历史机遇加速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目前,石家庄市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阻碍了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影响了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本文介绍了我市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现状,并且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加强我市农村公共事业建设,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天津支部生活》2006,(5):32-3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一项繁重的历史任务和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扎实稳步地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进程,本期“绿野篇”特编辑了一组关于新农村建设方面的稿件,供广大读者学习使用。  相似文献   

6.
《天津支部生活》2007,(12):45-45
从本期开始,新栏目——村镇巡礼,和广大读者见面了。它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简要介绍我市主要明星村镇的风采,反映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成就。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是发展经济,重点要培育新产业.围绕推动产业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丰城市委、市政府扬优成势,找准突破口,以点带面,推进我市524.7平方公里富硒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切实把富硒农业开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点、农民增收的支撑点、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的新亮点"来抓,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运作,全力推进"一带一园一村"建设,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打造中国生态硒谷.……  相似文献   

8.
赵恒权 《新长征》2007,(4):50-5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战略任务在为农村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机遇的同时,也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按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我们双辽市委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从解决农村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加大工作力度,创新方式方法,充分发挥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我市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9.
坚持三个创新 解决突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长征》2007,(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战略任务在为农村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机遇的同时,也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按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我们双辽市委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从解决农村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加大工作力度,创新方式方法,充分发挥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我市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0.
陈黎 《理论导报》2005,(5):46-4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点,也是我市对接长珠闽的难点、重点.笔者以为对接要成功,小康社会目标要实现,只有彻底改革当代中国农村传统体制,实现城乡资源共享、人力互助、市场互动、产业互补、创新建型、科学、文明、高效的现代农村制度,才能彻底解决当代中国的“三农“问题.结合会昌实际,以为要厉行“十化“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破解新农村建设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在“十一五“期间农村发展的主要目标,也与我市建设“五新一好“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农民自主投入,在于是否能够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从当前的农村发展现状来看,影响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生产组织模式的过度松散.要加快农村发展就必须要建立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笔者认为,在农村建立经济联合会不失为一种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承担着具体组织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重要职责。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实现村级有效治理,是进一步激活农民群众和村级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的迫切要求。为谋划和推进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村级组织建设,绍兴市委组织部门进行了专题调研,找准问题,理清思路,并提出对策措施。一、村级组织推进新农村建设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通过近几年来的不懈努力,特别是扎实开展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我市村级组织建设水平得到了有力提升,但我们通过调研也清醒地看到,一些村级组织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是农村村社,村社工作如何关键在村支两委干部队伍。带着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问题,围绕成都市委“三新突破年”和彭州市委“农业稳基础”、冲刺全国百强县奋斗目标,自年初以来,市委党校组织教师展开了系列调查活动,在广泛听取20个镇59个村59名村社支部书记、村主任意见的基础上,对建设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4.
王和余 《新长征》2007,(11):44-46
农村党员干部是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排头兵,他们素质高低,能力强弱,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近年来,我市一直把“能人人党治村”工作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工作,初步探索出一条党群携手共同致富的有效途径,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上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至目前,白城市有3680名致富能人被发展成为党员,  相似文献   

15.
王恺 《唯实》2006,(2):36-3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对农村基层组织的历史使命和现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培育农村“新党员”、打造农村“新干部”,建立农村“新组织”。下一步,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我们将以培养技能型党员、建设技能型干部队伍、建立技能型村级组织为抓手,着力提高农村党员的致富能力,着力提高村级基层组织的服务能力,使他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体现先进性,确保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在苏中前列。我们的基本设想是:  相似文献   

16.
《新长征》2007,(21)
农村党员干部是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排头兵,他们素质高低,能力强弱,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近年来,我市一直把"能人入党治村"工作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工作,初步探索出一条党群携手共同致富的有效途径,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上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至目前,白城市有3680名致富能人被发展成为党员,有1.2万名党员  相似文献   

17.
为了学习借鉴韩国新村运动的成功经验,加快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农工委组织有关领导分期分批赴韩国培训。2005年11月27日至12月&#183;11日,我市首批30名学员赴韩国学习考察。现发表赴韩国学习学员唐洪军撰写的《扫描韩国新农村》,供大家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8.
太原市委党校第23期中青班学员在学习期间赴我市农村、企业、科研机构参观调研园林绿化、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等情况,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认识,增长了才干。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党开始了新形势下的新农村建设.从土地承包入手,解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制度基础;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夯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基础;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丰富和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基础;实行多予少取放活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拓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群众基础.这一时期的新农村建设措施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但是,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限制,新农村建设困难重重.为此,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发动了新一轮富有时代内函的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袁卫东 《学习月刊》2009,(12):50-51
当阳是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乡风文明中心户建设为抓手,以培育新型农民为重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市发展乡风文明中心户655户,辐射带动近6万农户。我市开展乡风文明建设的情况,得到了省委宣传部和各大媒体的关注。2008年底,省文明新村创建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李春明在会上强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