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村民自治背景下乡村关系失范的宏观体制根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村民自治的实施与推进,中国乡村社会形成了以国家行政管制和村民自治为核心内容的"乡政村治"政治格局.按照制度文本上的规定,乡镇政府是农村最低一级政权,村民委员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二者之间是"指导-协助"关系.然而,现实中乡村关系却存在着失范乃至冲突的一面.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乡镇行政职能的有效履行和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乡村关系现状的分析,以"国家与社会"关系为视角,着重从理论上分析了乡村关系失范的宏观体制根源.文章认为,乡镇政府对村委会的过度干预、村委会的附属行政化是当前乡村关系的主要难题;乡村关系失范的宏观体制根源,主要包括国家的农村发展战略、压力型行政体制、权力与利益的自我膨胀性、制度供给的短缺、现行的财税制度、党政美系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高校被诉引起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发生了两起有重大影响的高校学生诉学校拒发毕业证、学位证行政诉讼案。高校之所以能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是由高校行使自主权时的法律地位和自主权的法律性质所决定。基于现代行政法理论,高校在基于法律法规的授权对学生行使诸如颁发毕业证、进行处分等教育管理权时,是作为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而具有行政主体的资格。应从树立依法治校的法治理念、加强和完善高等教育法制以及建立一套健全的教育行政与司法救济制度三个方面促进高校依法行使自主权。  相似文献   

3.
史锋 《唯实》2004,(9):90-94
村民自治是《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创立的一项法律制度,它对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这一制度在立法上存在着一些缺陷,现行法律对村民、自治主体及其权利义务的界定不明确;自治组织的设置及其权力配置欠合理;村民自治的运作缺乏保障机制等问题.在实践中出现的村民参选资格问题;村民会议名存实亡问题;村“两委“相互矛盾问题和对侵犯村民自治权的行为得不到有效制约问题等.因此,制定一部完善的《村民自治法》,来切实保障村民的自治权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村民自治立法缺失及其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锋 《唯实》2004,(8):90-94
村民自治是《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创立的一项法律制度,它对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这一制度在立法上存在着一些缺陷,现行法律对村民、自治主体及其权利义务的界定不明确;自治组织的设置及其权力配置欠合理;村民自治的运作缺乏保障机制等问题.在实践中出现的村民参选资格问题;村民会议名存实亡问题;村"两委"相互矛盾问题和对侵犯村民自治权的行为得不到有效制约问题等.因此,制定一部完善的《村民自治法》,来切实保障村民的自治权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正>行政诉讼法中的举证责任分配制度是其重要的内容,在我国,有关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内容的规定主要体现在行政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一系列相关的司法解释之中。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鲜明特点就是其与刑事诉讼以及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分配的不同,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行政诉讼被告负有举证责任。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在这一方面的规定虽然有所进步,但是依然没有明确原告、被告以及诉讼第三人之间举证责任的分配。一、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不足我国现行规范体系中关于举证责任分配的相关  相似文献   

6.
村民自治立法缺失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锋 《唯实》2004,(Z1)
村民自治是《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创立的一项法律制度 ,它对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 ,这一制度在立法上存在着一些缺陷 ,现行法律对村民、自治主体及其权利义务的界定不明确 ;自治组织的设置及其权力配置欠合理 ;村民自治的运作缺乏保障机制等问题。在实践中出现的村民参选资格问题 ;村民会议名存实亡问题 ;村“两委”相互矛盾问题和对侵犯村民自治权的行为得不到有效制约问题等。因此 ,制定一部完善的《村民自治法》 ,来切实保障村民的自治权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村委会是村民自治组织常设的、执行事务性的机构,且事实上承担着农村的绝大部分工作,因而是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核心机构。它具有管理自治事务与处理委托事务的职能。在其对自治事务进行管理时,由于其管理行为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加之村委会本身是能够负担因实施行政职务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机构,因而我们可以确认其在管理自治事务时的行政主体地位。对此,我国立法应予以明确,以保障村民的权利救济,促进农村自治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村级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当前,就村民自治的运行状况,国内外学者大致分为三大类型:两分法、三分法和四模型说。为推进村民自治走向深入,亟待理顺村民委员会与乡政府、村民委员会与村级党组织、村民委员会自治职能与其它职能的关系,以及遏制并根除村民自治权力的异化现象。十余年来,村民自治的实践推动了我国农村基层社区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必将对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起到越来越明显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村官"是行政村两委干部的简称,即在行政村共产党员支部委员会和村民自治委员会中担任一定职务的村民。村支部的职能是宣传党的政策,帮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实,带领广大基层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家致富奔小康。村委会是村民民主选举的自治组织,带领广大村民致富,协助乡镇政府工作,它不属于国家机关。然而,在新形势下,"村官"职务犯罪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村官”是行政村两委干部的简称,即在行政村共产党员支部委员会和村民自治委员会中担任一定职务的村民。村支部的职能是宣传党的政策,帮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实,带领广大基层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家致富奔小康。村委会是村民民主选举的自治组织,带领广大村民致富,协助乡镇政府工作,它不属于国家机关。然而,在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