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地专页     
《中国民政》2006,(6):58-58
大同市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山西省《大同市政府关于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出台,突出强调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全市需要建立和完善的12项社会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低保制度;积极开展农村特困群众生活救助工作,探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扎实做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进一步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互助制度;加快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加快实施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积极实施城乡教育救助;积极实施再就业援助;积极实施法律援助;积极实施廉租住房等方面的救助。市政府还成立了救助体系工作领导组,统一组织、协调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大同市民政局孙亚格)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双城市民政部门紧紧围绕"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主线.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职能作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和完善社会救助组织,搭好有效救助平台,极大地促进了市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一是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市民政局通过实行城镇居民低保、农村居民低保、农村居民大病救助制度,率先在全省建立了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改善了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目前,全市共有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对困难群众的长效帮扶机制,从2006年起,新疆阿勒泰地区探索性地开展了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着力建设一个各级政府主导、社会积极参与、政策法规完善、资金保障落实、组织网络健全,覆盖城乡困难群众,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政发〔2006〕125号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加强社会救助工作,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现就推进全省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认真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医疗和子女就学等困难问题。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事关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生保障工作,不断健全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从最初单一的城市低保发展到目前包括农村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城乡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和农村敬老院建设在内的比较完善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社会救助覆盖人口逐年增长,救助资金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江西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部署要求,顺应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持续加大社会救助投入,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城乡统筹,基本实现城乡救助服务均等化,建立了城乡统筹、资源融合、分层分类的综合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7.
政务了望     
民政部采取五措施保障困难群众生活一、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灾民救助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相配套,以临时救助和政策扶持、社会帮扶为补充的全方位的救助体系,多方面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及其他方面的困难。二、进一步完善具体的救助制度,如农村低保、城乡医疗救助、农村五保供养等,尽快按照政策的要求做到应保尽保,  相似文献   

8.
工作动态     
涿州市 积极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河北省涿州市出台《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实 施方案》,建立完善了城乡居民低保、农村五保 供养、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城镇居民住房保障、 司法救助、劳动就业援助,电网改造费用减免, 特殊困难临时救助等九项制。救助资金的来源 有上级拨付的专项资金、本市财政列支的资金 和接受的社会捐赠等,各项社会救助资金能够 及时到位。为把救助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该市成 立了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政府主导、归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讯     
湖南省省政府印发《关于建立全省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通知》(湘政发[2005]14号),要求今年全省普遍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通知要求,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建立和完善以城乡低保(农村特困户救助)和救灾、五保供养为基础,以就业、医疗、教育、住房、扶贫和法律等专项救助相衔接,以完善各项优惠政策相配套,以其他临时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为解决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制度和政策保障。要加强部门  相似文献   

10.
短讯     
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上海市嘉定区设立了社会救助应急专项资金,进一步完善以低保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救助体系。这一救助措施的出台,对保障全区城乡困难群众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张洲平顾晓华)  相似文献   

11.
关于建立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吴学军 《前沿》2006,(10):177-181
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本文对照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所具备的特征,分析了目前我国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障碍,强调建立起多层次、立体化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就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加快社会救助立法,科学设定救助标准,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建立社会救助资源的配置机制和社会互助机制,形成一体化的社会救助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汕头市金平区致力于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努力解决好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城乡低保、五保供养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等多项救助为支撑,以慈善救助、社会互助和临时救助为补充,建立覆盖城乡、兼顾边缘的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3.
正为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充分发挥兜底扶贫作用,近年来成都市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创新管理机制,提升保障水平,推动社会救助与精准脱贫协同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一、实行城乡和区域统筹,提升救助制度公平性。一是在全面消除城乡低保标准差异基础上,2015年全市实现低保标准分区域(即中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黄山市积极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城乡大病医疗救助等重点救助制度,启动住房、教育、法律、就业等专项救助和慈善等社会帮扶救助,仅2005年就有10万多困难群众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救助,为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5.
琼府[2007]41号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保障工作,大力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全省初步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救助基本框架。但是,我省目前还存在社会救助面较窄、救助标准偏低、救助资源分散、整体救助能力不强等不足,社会救助水平与城乡困难群众的救助需求还有不小差距。为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我省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提高社会救助能力和水平,现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6.
杜锁强 《中国民政》2006,(11):27-28
搞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近年来,西安市从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制度入手,注意搞好配套制度建设,已形成了“以城乡低保制度为基础,以教育资助、医疗救助、住房补助等制度相配套,政府救助与社会救助相结合,经常性救助与临时性救助相结合”的社会救助体系,为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构筑了一道安全屏障,有力地促进了和谐西安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江西政报》2006,(13):33-34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省政府决定,自2006年7月1日起,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扩大农村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范围,建立城市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制度。现就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8.
工作动态     
汉中市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取得成效陕西省汉中市着力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了以城乡低保为主体、农村五保供养、社会医疗救助和临时性救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有效地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截止2009年底,全市城市低保对象有44341户77708人,占城镇人  相似文献   

19.
今年以来,钟山县加大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城乡医疗救助等方面工作的创新力度,采取“四率先”有力举措,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社会救助事业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发展目标和发展遵循。在新时代,着眼于社会救助的高质量发展以及实现社会救助制度的良性运行和救助政策的有效传递,有效提升社会救助的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