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指对刑事犯罪区别对待,既要有力地打击和震慑犯罪,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又要重视依法从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从根本上缓解社会冲突,减少社会对立面,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又一个“五一”劳动节已经来临,在这个属于劳动者的节日里,观察近年来频发不止的劳资冲突事件以及劳动者的种种现实困境等等,无不意味着,如何保护劳动者的权利和尊严,已经成为国家转型期最重要的议题之一。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阶层,劳动者是伴随资本的力量而诞生的,面对强大而噬利的资本,劳动者不仅弱小,其劳动价值也往往被轻视。  相似文献   

3.
活出尊严     
活出尊严陈鲁民何谓尊严?《辞海》释为“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一个没有尊严的人,就无法与世人平起平坐,一个没有尊严的民族,也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无论是单个的人,还是一个民族,都不能没有尊严。尊严,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容。昔日,尊严就是苏武牧...  相似文献   

4.
8月2日,两位年轻公民杨涛、王金贵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请求审查有关法规,使一段时间以来闹得沸沸扬扬的“婚检”争议出现了新的变数。事情的起因是,对于结婚登记是否必须持有婚检证明,今年6月下旬修订的《黑龙江省母婴保健条例》、国务院2003年颁布的《婚姻登记条例》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1994年通过的《母婴保健法》出现了不相一致的规定。这种立法冲突不仅使执法者无所适从,也损害了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相似文献   

5.
《公安研究》2012,(6):89-89
马岭在《河北法学》2011年第12期撰文认为,国家权力也有尊严,但不能高于人的尊严,更不能建立在侵犯人的尊严基础之上。侵犯人的尊严有私人间的个体侵犯、当权者的侵犯、“上位者”的侵犯、多数人的侵犯等等。国家权力直接侵犯或参与侵犯人格尊严往往危害更大,而最严重的侵犯人格尊严多发生在国家权力与民间联手之时。宪法保障人格尊严意味着国家权力不仅不能侵犯人的尊严,还有保障人的尊严之义务。  相似文献   

6.
拉斯韦尔的政策科学理论特别是民主的政策科学思想对政治科学产生了影响力。以实证主义科学方法来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并最终实现人类尊严这一最高价值是贯穿其学术生涯的核心理念。但是对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固守使得拉斯韦尔无法有效调和科学与民主的内在冲突,人类尊严的最终价值也将难以实现。通过科学观与民主观两个维度来分析拉斯韦尔的学术思想历程,可以认清其政策科学理论思想的实质,揭示其民主政策科学理念中的内在困境。  相似文献   

7.
史秀艳 《前沿》2013,(14):31-33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社会成员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内容,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保障当代中国人的尊严都有着非常重的意义。公平正义是当代中国人的尊严实现的前提,体面劳动是当代中国人的尊严实现的关键,社会保障是当代中国人的尊严实现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李抒望 《前进》2011,(3):27-29
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像当代中国的春天这样,一年一度,成为人民法定的大集会的季节。确切地说,是法定的300万各级人民代表大集会的季节。去年,在全国人代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句“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使这个报告赢得了历史性的尊严。春去春回,人民的尊严从何而来?概而言之,人民有了地位,就有了尊严。  相似文献   

9.
不一样的文化可一样尊重人的尊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豪才 《人权》2011,(6):2-3
第一,增进全人类的幸福与尊严,构筑人权保障的坚实根基 人的尊严,顾名思义是指人固有的尊贵与威严,即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品质。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人的尊严这一概念的提出源自于人的理性和道德性。从内容上来看,人的尊严包含了对人的价值重要性的概括和认可,也包含了人与人之间应得到平等对待的要求,反对歧视和不公正的待遇。  相似文献   

10.
论“让人民更有尊严地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尊严生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追求,也是人本执政理念的应有之义。,从历史发展、现实环境、未来要求和国际经验来看,实现人的尊严生活有客观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尊严”内涵着平等的人格和政治参与、发展的目的性以及自我发展等内容,人有尊严地生活应该奠定在物质和思想基础、社会公正、民权以及社会保障五个方面上。建构收入分配运行机制、社会公正机制、行政权力阳光运行机制、人权机制以及自我实现机制,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尊严生活。  相似文献   

11.
《上海支部生活》2012,(12):48-48
十八大强调,我们坚信,香港同胞、澳门同胞不仅有智慧、有能力、有办法把特别行政区管理好、建设好,也一定能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享做中国人的尊严和荣耀。香港《大公报》发表题为《同享荣耀共护尊严港人勿负中央厚望》的社评说,共享做一个中国人的尊严与荣耀中,共享荣耀,是成果、也是权利;共享尊严,还要讲责任、付出和承担。  相似文献   

12.
高心满 《人权》2012,(4):32-34
从学术角度而言,人的尊严是人权的源泉,这一观点有着深厚的学术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人权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以人的尊严为基本考量的人权理论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在这个倡导权利的时代,人的尊严与人权保护是一种具有普世意义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3.
宪法及其所蕴涵着的民主法制价值显示着人类对自身尊严的深刻理解和制约国家权力的制度化努力。因此,自现代民族国家确立以来,人类社会都力图通过宪法及其变迁,建构国家层面的民主政治制度框架,协调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冲突并形成和巩固社会共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宪法  相似文献   

14.
《公安研究》2011,(9):94-94
赫雅书、刘金福、李燕在《长白学刊》2011年第2期撰文认为,民生是个多维的概念,对精神层面民生问题的关注不可或缺、不容漠视。关注尊严层面的民生问题,应当确立尊严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理念,在民生工作中强化对人的尊严的敬畏和保护;必须实现体面劳动;必须强化公民权利意识,尤其要强化权利平等意识。  相似文献   

15.
远程 《民主与法制》2008,(23):51-53
爱情要以伦理尊严为基础,以生活要素作支撑。而李玉民20年痴迷于一份不伦之恋,爱得没有尊严.没有希望,丢了公职,最后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相似文献   

16.
由于宪法及其蕴涵的宪政秩序显示着人类对自身尊严的深刻理解和对现代国家权力的制度制约的努力,因而在现代文明体系中获得普遍认同、得到广泛实践。自宪法在现代民族国家确立以来,人类社会都力图协调稳定必要性和变化必要性这两种彼此冲突的要求。为了缩小宪法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距离,就需要以某些方式改变宪法,使宪法的规定或其内容发生一定的变迁。通过宪法变迁实现制度变革以体现宪法的权威性和宪政秩序的稳定性,就成为现代立宪国家的重要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7.
对于人类来说,最基本的尊严应该是人性尊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维护人性尊严的原则写入了宪法。主持人:尊严是一个颇为流行的概念。当人们为了特别突出强调心目中感到神圣而不可剥夺的权利。展现自我认定的基本价值和崇高的目标时,往往都会有意识地使用到它,并且还会附加若干特有的限定词,诸如民族尊严、国家尊严、  相似文献   

18.
柳华文 《人权》2011,(1):9-12
2010年3月5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提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这是媒体所称的中国领导人的“尊严论”,或者说是人的尊严的视角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19.
试述宪法尊严与人大权威张赤平宪法尊严或宪法权威,它是指宪法在整个国家法律体系中的最高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宪法尊严主要表现在:第一,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它任何法律都不得超越宪法,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同时,宪法还是其它法律的立法基础和应当遵循的基本原...  相似文献   

20.
“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正式宣布的治政目标,也是今年两会最大的亮点之一。此前,温总理已在2月12日的春节团拜会首次提出这一愿景,2月27日与网民在线交流时又阐述了“尊严”的含义。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被反复强调,其中传达出的崭新国家价值观和执政理念,耐人寻味,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