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与实践》2009,(2):1-1
向德平:1964年生。1981起在武汉大学学习,先后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任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秘书长、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妇女、社会性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城市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社会学会副会长、湖北省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2.
林闽钢 教授     
林闽钢,男,1967年出生,福建福州市人,先后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并先后获得法学学士、法学硕士(社会学专业)、法学博士(社会学专业)学位,曾受United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资助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作访问学者,现为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成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保障理论、制度与政策等,出版、主编学术著作近10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近90篇,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7月11-12日,第25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经济新常态下的社会改革与社会治理"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其中,由中国社会学会性别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联合举办的"世妇会20年:性别社会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分论坛也如期进行。本论坛28位发言人就性别社会学的有关理论与实证问题进行了探讨。一、性别理论反思与拓展1."社会性别研究"发展及实践总结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佟新教授总结了1995年第  相似文献   

4.
陶文昭     
《学习与实践》2009,(3):1-1
郑杭生:浙江杭州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主要从事理论社会学与应用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11月30日,"中国梦与中国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在杭州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中国社会学会会长宋林飞、中国社会学会秘书长谢寿光、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张翼等50余名国内著名社会学专家齐聚杭州展开研讨。本次会议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观察与思考》杂志社联合主办。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大背景下,本次会议结  相似文献   

6.
正3月22日至23日,由中国社会学会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社会学高峰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19所社会学博士点单位的学科负责人以及江苏、上海、甘肃等省社科院社会学专家约50人参加了论坛。  相似文献   

7.
中国逻辑学会法律逻辑专业委员会第四届会员大会暨全国法律逻辑第九次学术研讨会1998年7月14日至16日在南京江苏公安专科学校举行。中国逻辑学会法律逻辑专业委员会主任雍琦教授,副主任朱武研究员、黄菊丽教授、陈康扬教授,江苏省逻辑学会会长张桂岳教授,以及全国各地的法律逻辑学界代表和江苏省逻辑学界代表共80余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自2006年中国社会学年会首次设立妇女/性别社会学独立分论坛以来,依托中国社会学会性别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发展网络社会学子网络以及国内各高校和研究机构,在不同的历史时点分别围绕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性别研究方法论、世妇会20年性别社会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等热点议题展开研讨,扩大了妇女/性别社会学的社会影响力。2016年中国社会学年会设立了"新发展理念下的社会性别平等观念与实践""性别与生活:小康社会建设新视角"两个分论坛,反映了妇女/性别社会学研究议题的不断细化和研究队伍的持续壮大。  相似文献   

9.
自2006年中国社会学年会首次设立妇女/性别社会学独立分论坛以来,依托中国社会学会性别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发展网络社会学子网络以及国内各高校和研究机构,在不同的历史时点分别围绕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性别研究方法论、世妇会20年性别社会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等热点议题展开研讨,扩大了妇女/性别社会学的社会影响力。2016年中国社会学年会设立了"新发展理念下的社会性别平等观念与实践""性别与生活:小康社会建设新视角"两个分论坛,反映了妇女/性别社会学研究议题的不断细化和研究队伍的持续壮大。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社会学会主办,湖北省社会学会和华中理工大学社会学系承办的“纪念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工十周年暨1999年学术年会”,于1999年6月12日-15日在华中理工大学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四川、湖北、广东及海内外各地的180余名社会学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的研讨主题是: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的回顾与新世纪前瞻。大会共收到论文93篇。大会主要讨论了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社会学学科建设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一直是社会学学科建设精神武器和理论支柱,经过艰苦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研究著述等工作加强了学…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网与社会资本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联合承办的第七届"社会网及关系管理"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0月7日~11日在华东理工大学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主题为"参与·分享·成长——社会网及关系管理研究的国际化和本土化",来自海内外的60所高校的120位专家学者参与此次研讨会,涂善东副校长致开幕词,商学院副院长李玉刚致辞,研究生院常务  相似文献   

12.
社会学方法对法律认识的影响是逐渐形成并展开的。起初社会理论对法律问题的关注目的在于搜集一些所谓的社会材料,可是,随着法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法学与社会学之间构成了一种良性的互浸关系。这种穿行于法律与社会之间的认识活动,不仅为社会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法律材料,更为法律认识开辟了一种多元化的方法指向。  相似文献   

13.
正4月27日,台当局"教育部"作出"拔管"决议,驳回管中闵当选台湾大学校长的资格,要求台湾大学遴选委员会重新完成遴选程序后再报给台当局"教育部"。5月12日,台湾大学校务会议决定不服从台当局"教育部"重启遴选的要求,决议"请教育部尽速发聘管中闵",但台当局"教育部"仍重申要台湾大学重启遴选。多方反对台当局"教育部""拔管"  相似文献   

14.
童潇 《学习与实践》2008,(11):139-146
本文提出了"郑杭生社会学思想"的概念,用以概括郑杭生教授及其学术团队在理论社会学及其应用方面所开创学术成果的整体内容。本文认为,郑杭生社会学思想的创建来源既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传统哲学及传统文化、西方哲学与社会学思潮的影响,又深深根植于中国转型社会加速期与新型现代性的建构实践。郑杭生社会学思想的逻辑理路是:世界观——建设性反思批判思想;方法论——本土特质与世界眼光;具体方法——立足现实、开发传统、借鉴国外、创造特色;深层理念——促进社会进步,减缩发展代价:思想展开——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学科本土论、社会互构论。这五个方面既相互影响,又浑然一体。郑杭生社会学思想的贡献是:在世界上提出了具有东方学术品格的中国人自己的原创性社会学理论,形成了一套分析中国社会特别是转型社会的理论框架,为社会学本土化工作提供了某种典范,也为不同类型社会的良性运行提供了某种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陆学艺,1933年8月出生,江苏无锡人.1965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哲学所并留所工作.1978年以后,长期从事三农问题和社会学理论研究.1985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1987年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1988-1998年任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8-2005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2006年当选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1990年当选为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1996年、2000年当选为中国社会学会会长.1993年、1998年先后当选为第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2000年起兼任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已由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  相似文献   

16.
编委风采     
《青年探索》2010,(4):F0003-F0003
<正>李伟民,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教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理事,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分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社会学会常务副秘书长、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什么是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有什么障碍?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了当前中国一大热点话题。最近,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邓伟志(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朱力(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吴忠民(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社会学教研室教授)。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期间,理论社会学的理念导向更趋成熟,理论社会学研究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以及理论社会学的应用研究的兴起,是为中国理论社会学的重大进展标志.此外,理论社会学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社会学理论主流题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基础理论和分支理论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显著成果.在此基础上,中国社会学理论自觉精神的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研究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持续发展、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引介吸取与反思批判、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发掘与创新性运用、社会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发展等,将成为下一个五年可以预见到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如何理解我国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从哪里着眼推进社会管理创新?9月24日,记者采访了来大连"一校两院"作报告的李培林。李培林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学会常务副会长,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咨询委员会委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相似文献   

20.
30年中国女性/性别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7年9月"中国社会学学会女性/性别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会"正式成立,它标志这一学科走向了主流社会学界。30年的女性/性别社会学研究好像走过一个世纪,因为它不仅承接了传统社会学的知识、经历了社会转型,还应对了整个社会科学界的理论挑战和全球化的政治影响。这一学科发展路径和研究内容十分繁杂,为更好的评述,本文做了个粗浅的限定:第一,因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本文采用了最简单做法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