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屯昌县南吕镇大罗村是该镇最早实现富余劳动力转移,为村民们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劳务输出专业村。近几年来,外出务工使这个原来年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的贫困村旧貌换新颜,村民们盖起崭新的瓦房、平顶房,购进电视、摩托车、手机等现代用品,过上了红火的生活。大罗村370户,人口1853人,耕地面积1650亩,是个人多地少、经济不发达的贫困村。20世纪90年代,大罗村一批年轻人走出小山村,到全国各地去打工。其中,20岁的村民甘孙道在外出打工时边工作边学习,学会了一手陶瓷工艺绘画的技能,几年后他开始自主创业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老板;村民甘德孟经过奋…  相似文献   

2.
正"幸亏有‘自然村民理事会’出面解决,要不然就出大事了。"提起2016年12月村里发生的大事,平乐县青龙乡自道村村民记忆犹新:自道村在村口建了一块村名石碑,因建石碑的这块地与隔壁山脚源村有争议,临近春节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两村部分群众受少数人煽动,情绪激动,事态恶化可能演变成群体性事件。两村的理事会掌握情况后,立即向乡政府报告情况,同时主持村民会议解释原因化解情绪。乡政  相似文献   

3.
许福根 《人民政坛》2009,(10):47-48
桥头湾铁路过道口是邵武市拿口镇册前村和一居村村民外出的必经便道,但二十多年来,由于路段较窄和山体遮挡,过道口已夺走了26条鲜活的生命。悲剧冲击着人大代表许福根的心,他立志要运用代表的权力,改变这条夺命路—  相似文献   

4.
正村集体经济为零,道路是"泥水路",手机没信号被戏称为"失联村"……这曾是钦州市钦南区沙埠镇坭桥村最头痛的问题。2015年以前,坭桥村7个村仅有2个实现道路水泥硬化,一到下雨天,道路泥泞不堪,村民外出苦不堪言,农产品无法运出销售,群众增产增收困难。村党支部书记班超仁暗自发誓:"我就是用手挖,也要修好路!"为了改变家乡面貌,班超仁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带领村民投工投劳,让村里的6条"泥水路"变成了水  相似文献   

5.
中廖村     
《新东方》2016,(3)
<正>三亚市吉阳区中廖村地处东线高速公路与海榆中线公路交汇处,环境优美,是一个纯黎族村庄。中廖村民风淳朴,近年来全村实现了无刑事案件、无群众上访事件、无吸毒人员、无房屋违建的"四无"目标。全村总面积6810亩,分为8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12户,总人口3350人。主要收入来源为种植业、养殖业收入和村民外出务工收入。中廖村通过"基层党建+服务平台,打造党员群众精神家园""基层  相似文献   

6.
王敏 《中国民政》2021,(4):64-64
2021年春节,我回到了丈夫的老家。村距离镇政府25公里,辖18个村民小组,农户361户1429人。这里曾是国家级贫困村,没有集体收入,全靠转移支付和上级的扶贫资金;基本是山地,耕地仅146亩,且全部为一季稻,主要经济作物有茶油、杉木、毛竹、金桔等;外出务工是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现在,村子旧貎换新颜,脱贫后的村民们衣食住行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一个普通农民把10年积攒下来的13万多元血汗钱用于修村道,此举在万宁市演绎出一段“推迟建私房,无偿修村道”的感人故事。34岁的陈香聪,家住紧挨着东线高速公路万宁东星出口的看天塘村。1991年,万宁县大茂镇看天塘村的部分土地被征用修建东线高速公路,当有关方面就征地补偿征求村民意见时,大多数村民的意见是提高补偿标准、修自来水管等。那年只有21岁的陈香聪却主张将补偿款为村里修一条像样的环村大路,解决村民外出难题。可惜人微言轻,他的意见被否决了。一气之下,陈香聪一个人跑到东星出口路附近,搭起一间棚屋住了下来,靠编竹筐和收废铁…  相似文献   

8.
2月9日上午,金华市金东区澧浦镇方山村整村1153人解除隔离,戴着口罩依然难掩激动的村民,举起“我们解除隔离啦”的牌子庆祝。1月27日,因有1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后确诊),该村开始整村隔离14天——全村留守1153人,不能外出,外人也不能进入。  相似文献   

9.
海口市秀英区长流镇康安村是一个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革命老区,但解放几十年来几乎没变化,村里十多年没种过一棵树,没修过—条路,村民生活设施落后。然而,近两年来,通过创建文明生态村,康安村变了。抚今追昔,村民们竖起大拇指直夸村里的退休干部们,认为是他们的辛勤付出促进了村庄的发展。康安村现有退休干部150多人。2004年,村里开始动员创建文明生态村,但是许多村民等靠要思想严重,消极面对村里的创建活动。退休干部们听说了这些情况,纷纷赶回村里,共同商议,出谋划策。有11位离退休干部自动组成了一个联络小组,负责宣传动员,向所有村里外出…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东莞市清溪镇渔梁围村村民向当地纪委实名举担:7月21日,由村委会副书记朱月兴带队,该村首批30多名村干部、党员及村民代表外出旅游,人均花费5880元,按照两批52人计算,总费用将达30多万元。而朱月兴称,这是经过村民代表和村委共同商定的,费用全部为村集体出资,属村民自治行为。我国农村实行的村民自治,就是广大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  相似文献   

11.
周大标 《今日浙江》2014,(14):57-57
正左溪镇岱根村地处海拔600多米的山上,距离庆元县城60多公里。能人下山脱贫,年轻人外出务工后,空旷的大山里留守着80多位村民,他们种水稻,栽吊瓜,培育食用菌,赚着微薄的收入。因为收入有限,如果遇到天灾病险,往往"一夜返贫"。工作中,我思量着在岱根村筹建互助基金的念头,给村民多提供一份保障。这在左溪镇早有先例。2012年8月,青竹村在县慈善总会倡议下,探索人人皆可慈善的"微慈善"公益,捐款数  相似文献   

12.
<正>走进恭城瑶族自治县西岭乡西岭村,整洁的环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村民们表示,这多亏了莫石荣。谈起西岭村村主任莫石荣,村民说:"我们都愿意选会办事、能为百姓办好事的村干部,莫主任我们没有选错。"去年9月,村"两委"换届选举,91%的选民选举了莫石荣当村主任,村民们开玩笑地称之为"莫满票"。这几年,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土地都留给老年人管理,由于缺少劳力和资金,土地没有发挥很好的效益。一直从事水果生意  相似文献   

13.
兰溪市人大代表、兰溪市诸葛镇菰塘畈村党支部书记方永 升,是一个善谋发展、善待百姓、善带民富的基层人大代表。改革 开放初期,他发动村民走出家门,外出务工,该村先后有76户 295人在各地从事豆制品加工业,成为远近闻名的豆腐专业村。 之后,他又发动村民养殖珍珠,在全村形成了淡水珍珠养殖热, 养殖面积达1500多亩,村集体经济也有了稳定的来源。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新洲县旧街镇七里岗村党支部抓住修建京九铁路的契机,充分发挥靠近火车站的优势,带领村民艰苦奋斗脱贫致富,使集体经济飞速发展,农民收入成倍增加。1993年,村集体系计结存现金180万元,村民个人储蓄现金31.5万元。半年之内,摆脱了贫困,跃为新洲县东部山区首富村。过去,这个村由于位置偏僻,地质贫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导致农民收入低微,集体欠外债7万余元。面对这个烂摊子,村干部失去信心,纷纷辞职,“下海”谋生。村里土地荒芜,外出乞讨现象时有发生。政府年年救济村民生活。1993年7月,穿越该村的一段京九铁路动工…  相似文献   

15.
<正>65万个村卫生室、140万名乡村医生是我国农村医疗体系的"基石",是国家医疗预防保障体系的"神经末梢"。信阳市平桥区洋河镇周畈村卫生所所长胡秀丽便是这百万乡村医生中的一员。不管是在留守老人口中,还是在外出打拼的村民心里,"胡秀丽"这三个字都是一份平安和踏实的念想。她在农村医疗卫生第一线坚守近30年,用默默奉献守护着村民的安康。从医以来,她对周畈村218名慢性病人进行专案管理,建立村民健康档案  相似文献   

16.
叶海燕 《前沿》2014,(23):137-139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以A村村民季节性外出务工为个案,分析村民季节性务工对农村公共权力行使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为:权力的削弱;正式动员能力弱化;代理人地位季节性变化;政策效果周期性的变化。文章最后讨论与反思了农村公共权力行使的三种路径选择:以"小村并入大村"的方式推行村组合并;积极培育民间组织建立现代村庄社会关联;村干部自身角色与思想观念的积极转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江苏省姜堰市创新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模式,多形式、多途径治理"薄弱村",做到了村事村民议、村情村民知、村财村民理。该市先后被表彰为全国和江苏省村民自治模范市、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市、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市。  相似文献   

18.
人权短波     
《人权》2003,(2)
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成效明显 85%的村实行依法治村 司法部公布的数据表明,目前,中国已有85%的村实行依法治村。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普遍实行村民自治,农村基层民主得到发展,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机制不断优化,逐步形成了村民的事情村民定,村民的事村民管,大家  相似文献   

19.
张玲 《传承》2011,(21):26-28
依法治村的实质和核心是村民自治,依法治村就是依法进行村民自治。如何坚持依法治村,如何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一是要处理好村民自治和坚持党组织领导的关系;二是要抓好"四大民主"的落实;三是要处理好村委会和村支部的关系;四是要全面推行一制三化。  相似文献   

20.
儋州市白马井镇钱地村有人口1142人,劳动力635人,仅有314亩土地,12艘渔船,是典型的人多地少村庄。要致富,要发展,只有走出去。于是,钱地村开始了劳务输出,积极发展打工经济。为了提高外出打工成功率,钱地村组织210人参加了市、镇举办的各类劳动技能培训班学习,其中有50多名将到香港、珠海的渔船上工作的渔民参加了专业培训,30名村民参加市“阳光工程”培训,提高了劳动技能和竞争力,村民外出打工成功率达100%。目前,全村有近200人到广东珠三角打工,主要在珠海渔港从事捕捞和渔货贸易加工;近100人到三亚、海口打工,主要进行渔货贸易,网具维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