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权法定是物权法上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原有的内容是否仍得坚持,对此需要进行必要的反思。在反思与坚持物权法定原则的同时,有必要引入讨论的则是我国物权法中关于准物权制度的立法完善问题,对准物权立法的完善有助于物权法定原则的维系。  相似文献   

2.
民法学界关于物权行为理论的纷争一直没有停止,本文没有妄加定论,仅从物权行为的事实判断、价值判断出发,论述了物权行为理论的客观性和合理性,进而提出我国物权立法结合社会经济实际发展情况,应科学采纳物权行为理论的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物权法》也正在起草制定过程中。对于基于法律行为而生的物权变动,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立法对策,就成为在理论上必须首先解决的一个问题。其核心无非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我国现行立法是否采纳了物权行为理论;第二,我国物权法或民法典的制定是否应当接受物权行为理论;第三.在确认物权行为的条件上接受何种物权主义。对此,笔者简要作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4.
季秀平 《河北法学》2006,24(1):7-11
我国未来物权法,对于不动产登记簿的开放对象应当有所限制,但对于开放内容不应有所限制;物权人的返还原物请求权不应当适用诉讼时效;应当建立取得时效制度,并应区分一般动产、准不动产、未登记不动产而规定不同的成立条件;在动产的转让人为无权处分而受让人为善意的情况下,转让人与受让人之间的合同是否有效不应当以"无权处分"为条件,只有在转让合同无效的情形下,受让人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才是依善意取得制度的取得,此时的取得是原始取得;在共同共有的情形下,原则上处分共有物应当经共有人全体一致同意,但应容有若干例外;不应当规定居住权;动产抵押的公示方式问题无法彻底解决,如果规定动产抵押,应当实行登记要件主义,适于烙印、打刻或贴标签的动产,应当采取烙印、打刻或贴标签的方式,其他无法解决公示方式的动产应当禁止抵押;主债权履行期届满后,抵押权人行使抵押权,原则上不应当有一个时间限制,但抵押人非为债务人时可容有例外;在债务人不偿债时,抵押权人不能直接让抵押人交出抵押物,实现抵押权,但可以持抵押权登记簿副本直接申请法院拍卖抵押物.  相似文献   

5.
我国物权立法中规定集体所有权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松 《法学杂志》2005,(4):17-20
正在讨论中的《物权法》(草案)对集体所有权作了规定,奠定了集体所有权立法的基础,但其距离集体财产关系的法律调整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各个条文自身仍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在《物权法》中应对集体所有权作一般原则规定,集体所有的具体制度应由专门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6.
物权法是各国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同样起着基础性的支架作用。我国专门的物权法起草工作是从1994年开始的,至今已历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三审。  相似文献   

7.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并于200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物权法》于万众瞩目中破土而出,掀开了我国法治进程新的一页。这部法律历尽讨论修改,凝聚了我国几代法律人的心血,汇集了中华民族的智慧,被国人引以为国富民强的法律基石,被世界各国誉为中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  相似文献   

8.
法言 《中国司法》2005,(9):49-50
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将公证制度引入物权立法,是完善我国物权登记制度的趋势所向。一、物权立法明确物权变动中的公证效力和责任,具有理论与实践依据首先,是运用法律手段保障和促进物权变动合法、规范、有序的客观需要。近年来,随着公证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公证工作已逐步剥离行政色彩,公证权不再是行政管理权的演变和衍生;公证机构作为法律证明机构,也不再是行政机关的派生物。有的学者认为,公证的首要职能是对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重大法律行为、法律事件和法律文书进行证明,引导…  相似文献   

9.
王策 《经济与法》2003,(12):17-1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确立我国的物权法律制度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国碳税立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之后,我们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和严峻,碳税立法已是我国当前必须采取的应对策略。本文对我国碳税立法的必要性、碳税立法的基本形态以及碳税立法的功能定位等几个问题作了分析,指出碳税立法对建立我国自下而上的碳减排机制、应对碳关税、解决碳排放中的负外部性问题,以及用规则应对规则意义重大;文章还通过对绿色税收体系的系统分析,认为我国的碳税立法应当采用单项立法的形式;立法的功能之一是促进我国低碳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1.
《物权法》实施对船舶物权立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法》实施后,其一般规定对船舶物权有适用的余地,但《物权法》对船舶物权采用不同于一般财产的变动模式,导致船舶物权在直接适用《物权法》时将产生制度上的冲突,对此,需要通过修改《海商法》和《船舶登记条例》,另行进行制度上的配置。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我国社区矫正立法条件是否具备的问题 关于社区矫正立法条件问题,包含着影响社区矫正立法的重要因素问题和社区矫正立法所具备的或者所处在的状况问题。因此,分析思考和回答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有两大层次的问题要明确。  相似文献   

13.
物权请求权与我国物权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物权请求权并非是物上请求权 ,应为物权请求权正名。物权请求权不是一种独立的请求权 ,而仅是物权的效力或权能的体现 ,或可作为物权的一种物权保护方法而存在的结论。《德国民法典》和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物权编修正草案有关物权请求权之立法模式可资借鉴。文章检讨了我国现行立法及《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对物权请求权之规定 ,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物权立法若干问题新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利明 《法学》2004,(7):78-89
我国物权法应当采纳物权而不是财产权的概念。物权法中不需要设立财产权总则 ;应当坚持物权法定原则 ;并根据物权的对世性建构物权的体系 ;所有权有必要类型化 ;担保物权也需要在物权法中规定。  相似文献   

15.
关于完善我国海上保险立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海商法》于1993年7月1日生效之后,1995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下称《保险法》)开始施行。至此,我国海上保险市场的立法日趋完备,调整海上保险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也更趋合理、明确和完整。但是,随着我国海上保险业务和海事司法实践的发展,现行有关海上保险的法律规范仍有进一步完善和明确的必要。一、关于现行海上保险法律规范的适用和法律性质(-)有关成文法的适用现行成文法中,无疑《海商法》和《保险法)}是有关海上保险法律规范最主要的法律渊源。《海商法》第十二章规定了海上保险合同的法律关系,《保险…  相似文献   

16.
旅游吸引物具有复杂性、多元性、部分内容的不确定性,在法律上其部分内容尚具有不受法律保护性,因而,与物权法领域中的各类具体可控的"物"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从法律角度看,不适合对旅游吸引物权进行整体立法保护,而应区分情况,针对不同性质的旅游吸引物,在现有法律框架内,分清其不同的权利属性,并以不同的法律方式进行调整、保护或规制。  相似文献   

17.
公有制与中国物权立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孟勤国 《法学》2004,(2):44-53
现代社会财产归属与财产利用普遍分离 ,公有财产的归属和利用天然分离 ,因此 ,现代社会和公有制对建立财产利用权利制度有着同样的需求和任务 ,两者并无内在冲突。中国物权立法在追求物权法现代化的同时 ,可以而且应该充分反映公有制的要求 ,切实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公证应当成为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必经前置性程序 (一)从物权变动模式看,我国采取的权利登记制和实质审查制为公证制度的引入提供了制度性前提. 物权变动模式主要是指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从大陆法系国家来看,物权变动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意思主义的立法模式;二是形式主义的立法模式.从我国物权法草案的规定看,我国采用的物权变动立法模式基本上属于形式主义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9.
《政法学刊》2016,(1):5-10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法律规范体系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的时代要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立法是一个系统工程,在价值追求上要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协调发展;在立法模式上,在相当长时期内应当实行分散立法,集中立法只是未来立法的一种理想;在立法层级上,实行中央立法为主,地方立法为辅,允许地方就区域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自主立法,并根据全面深化改革和当地的现实需要,进行适度的先行性立法。同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立法应该遵循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差序性实现原则和政府供给与管理原则。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电子商务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信息技术在全球的迅速发展及广泛运用 ,其必将给社会经济关系带来巨大的推动和影响。与此同时 ,在这一领域出现的不少问题亟需加快立法进程予以规范。为此 ,作者通过考察国外有关电子商务立法的特点及经验 ,认为我国在电子商务立法方面需解决以下问题 :合法性问题、可信赖性问题、可执行性问题和法律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