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峻 《学习导报》2008,(4):45-47
女书.一种世界仅存的妇女专用文字。 女书.一朵绽放在文化园地里的奇葩。  相似文献   

2.
女书的界定什么是女书?女书研究的学者宫哲兵先生认为:"‘女书’这个概念,包含着三种含义:一是指文字,二是指用这种文字写成的作品,三是指写有这种文字的物件。"本人从民俗学科的角度出发,对"女书"有不同的理解,析解如下。我们知道,民俗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形  相似文献   

3.
女书,流传在江永县上江圩镇、潇浦镇、黄甲岭乡、铜山岭农场等地,是一种记录当地土话、在妇女中传承使用的特殊文字,称之为女字,通称为女书。  相似文献   

4.
“千年奇字”江永女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书,流传在江永县上江圩镇、潇浦镇、黄甲岭乡、铜山岭农场等地,是一种记录当地土话、在妇女中传承使用的特殊文字,称之为女字,通称为女书。关于女书的渊源,民间有九斤姑娘、盘巧姑娘造字说,但流传最广的要数玉秀造字的传说了。在宋代,荆田村有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叫胡玉秀,被选为皇妃,在宫中受到冷遇,万般清苦,想给家人写信,便创造了“女字”。至今在荆田村还保存着“御书楼”,在民间流传着《玉秀探亲书》。女书是一种特殊的表音文字,有2000多个字符。与其他文字相比,具有五大独特之处:一是妇用男不用;二是传女不传男;三是记录当地方言土语…  相似文献   

5.
读书、藏书、著书.是历代文人毕生之快事.书自然成了文人最心爱的东西。读书人多了,就有了层次或日境界之分。窃以为,读书有四种境界—— 一曰书奴。古人谓之寻章摘句者也。评介书籍.多从修辞造句、谋篇布局、华章美文角度去考虑,似在森林中寻佳木,抚其根干,赏其枝叶.啧啧称奇,至于书之内涵几何.观点成否.则退居其次,概不深究。再者,对世事无洞察之功,心无定见.书云亦云.心随书走.终被书所虏.恰似肓人摸象.惊叹之下而未窥书之全貌矣。  相似文献   

6.
书的未来     
哪怕在印刷术发明之后.书也从未成为传递信息的唯一手段,还有油画、大众图像印刷品、口授等方式。但是,书被证明是最适合传递信息的工具。书分两种:供阅读的书和供查阅的书。对“供阅读的书”而言.我把正常阅读它们的方式称作“侦探小说的方式”。你从第1页开始读起.作者一上来就告诉你罪案已经发生.随着案情的进展.你就逐段逐段地读下去,直到读完为止.  相似文献   

7.
《魏书》记有孝文帝"以冲女为夫人"一事。有女嫁与皇室,此应为陇西李氏家族值得大书特书之事,然而奇怪的是,《李媛华墓志》中记载了李冲六女的婚配情况,惟独不书婚配与孝文帝为夫人之女。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8.
我想.大凡以读书支撑人生信念的人.都从灵魂深处对书充满着热爱和敬意。我常常感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它的浑身一定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气息,仿佛是清晨田野中的雾岚。即使不读,搁在膝盖上也怪舒服的.似乎书中会溢出溪水潺潺的流淌声和鸟儿的窃窃私语声。  相似文献   

9.
殉书者     
世间有一种人,他们嗜书如命.为书而生也因书而死。 早些时候有一位书果子,人到暮年还不断买书。不仅如此,他还与书店老板约定,打算预留一笔钱在书店,委托老板待其死后,隔些日子就焚点新书给他.以便他在阴间也能照读不误。生前爱书死后仍不忘读书,这样的书虫可谓少见。  相似文献   

10.
聂力中将是聂荣臻元帅之女,她在《山高水长——回忆父亲聂荣臻》一书中,回顾了聂帅在历史转折点上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  相似文献   

11.
老骥 《前线》2009,(1):61-61
近读一本由动物谈及人生的书,感触颇深。书中描述的动物对“经验”的痴信.不少故事对人很有启示意义。 把一条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小箱子里.中间用玻璃将它们隔开,情况会怎样?刚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进攻.不料撞在玻璃上而失败。  相似文献   

12.
美国著名记者兼专栏作家索尔兹伯里的名著《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曾提到延安时代的“红色历史学家”徐梦秋,书中写道:“长征期间担任红军政治部秘书处主任的徐梦秋.是一位上层社会的儿子。长征结束到延安毛泽东就指示他写一部长征的历史.1936年.徐梦秋告诉海伦·斯诺.他已收集了700份文件.其他几乎全部丢失了。1938年.他在上海发表了第一集有关长征的个人记载。  相似文献   

13.
《党史纵览》2010,(10):55-55
乌兰夫之女云杉在《红星照耀的家庭——共和国开创者家事追忆》一书中,深情地回忆了父亲乌兰夫真实、生动而又不为人熟知的往事。  相似文献   

14.
据《长江日报》报道,在号称武汉“图书大世界”的图书市场上.一套函套式包装的《四书五经》,其纸质盒子封面足有8开大。揭开两层盖子.发现里面还有一个用瓦楞纸隔出上下两层的长方形盒子。上层是一套4册线装书.下层是一块1厘米厚的泡沫板.似乎是为了增加书的厚度。整套书重2.7公斤,其包装就达1.4公斤.比书还重0.1公斤。  相似文献   

15.
文学家高尔基曾言:“书和人一样,也是有生命的一种现象。它也是活的,会说话的东西。”读书本质上是人的精神灵魂与书的思想生命的一种不期而遇。这种人与书在生活这片绿地的“相遇”.呈现出不同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林觉民在绝笔书《与妻书>中有这样几句话:“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无疑,这给整个民族留下了一个悬念:究竟烈士遗孀腹中的孩子生下来没有?如果生下来了,是男还是女?后来的命运又怎样呢?  相似文献   

17.
《廉政瞭望》2004,(9):42-44
外交部引人瞩目最年轻的副部长。一度主持“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八月中旬尚在非洲访问.8月19日.一纸任免书免去了他副部长的职务……  相似文献   

18.
沧南  彭臻 《学习月刊》2010,(21):18-19
毛泽东既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问家。他革了一辈子的命,也读了一辈子的书。他曾经说过:“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读书,不单是为了扩大知识面、搞好下作,而是他生活的一种常态。他把读书看成像空气一样,须臾不可离开。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坛上出现一个流派一“山药蛋派”。有着乡土气息的名称.概括了它的文学特色.作家们以鲜活质朴的人物形象、清新朴实的民间语言.反映农村,书写农民,作品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凝聚着璀璨的光华,为人民大众尤其农民所喜闻乐见。创始人赵树理的创作理念.代表了这个流派的大众化方向:写农民看得懂的书(不识字的也能听得懂),出农民买得起的书(选择便宜出版社).足见作家与农民息息相通的情怀.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06,(10):81-81,80
一、填空题 1.8月9日,( )一书在全国出版发行,它是全党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件大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