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践》2014,(2)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意见》共8个部分。一、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合理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强化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二、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三农"投入稳  相似文献   

2.
宋强  耿弘 《求实》2012,(8):44-47
通过对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沿革的解读与反思发现,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中多头分散的管制模式及社会性参与不足是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症结所在。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从变革当前的监管体制入手,构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集中统一的大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同时,要建立食品安全监管新体制的架构,并对新体制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3.
蔡小娥 《学习月刊》2014,(18):24-25
近年来,我国公共食品安全事件屡屡曝光,使得食品安全及其监管这一话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笔者通过总结国外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成熟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国情,分析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中的漏洞,提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思路和建议,以期对我国正在进行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有所裨益。一、监管模式现状: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的漏洞(一)食品安全分段监管模式易产生监管盲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主要是“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这种体制的弊端:一是浪费监管资源,容易出现监管肓区。食药、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环保等部门都能管,但不同部门仅负责食品链的不同环节,容易出现“人人都管事,事事无人管”的监管盲区。二是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导致监管效率低下,难以形成合力。三是监管主体主要是政府,计会共治的格局并未真正形成。  相似文献   

4.
<正>新的食品安全法将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最严监管如何避免花架子?相关负责人表示:实现最严监管,首先是源头严防。食品安全的监管从源头抓起,这是好事。但与企业的恶行相比,执法部门的失职渎职,导致食品安全体系形同虚设,这样的危害更值得重视。一出事就把责任推给"狡猾"的企业,一出事就把原因归结为缺乏监管标准,一出事就把原因归结为缺乏执法依据,监管部门这种卸责"三板斧"戏码必须叫  相似文献   

5.
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直接影响到食品的安全。文章介绍了我国及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从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食品安全法规及标准体系、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监管三个维度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出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以期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6.
食品安全是当前我国乃至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制定《食品安全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是"保民生"的迫切要求,是"保稳定"的必然需要,是实现"保增长"任务的重要体现。2009年的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食品安全法》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确立了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体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统一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建立食品召回制度,明确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完善应急管理制度,强化了违法生产经营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总体比较稳定。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食品安全的基础还较薄弱,严重影响和制约食品安全的因素还很多。目前主要有六个因素对我国的食品安全造成比较大的影响。一是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不健全,综合监管机制不完善,分段监管衔接不严密,部门监管职责不明确。  相似文献   

8.
食品安全是一种公共产品,它的提供需要政府和第三方等公共经济主体的介入。现行分段监管体制中的衔接不当、政府提供的信息不完善、政府监管的手段过于依赖直接管制等造成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由此需要在深化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建立消费者获取安全信息的渠道、倡导生产者和经营者自我管制以及第三方管制等方面完善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9.
正疾呼改革的经济学家吴敬琏多次来贵州,为贵州带来他对中国改革的看法。"要想从源头上要解决环境破坏的问题,就要依靠改革去改变体制。体制的改变能够推进增长模式的转变;实现增长模式的转变,才能从源头上解决环境恶化、环境破坏的问题。"吴敬琏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会上说。"十二五"期间,贵州完成改革任务385项,争取到国家级改革试点175个,行政管理体制、商事制度、国企产权制度、矿产资源配置体制、精准扶贫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司法体制等改革产生较大反响。  相似文献   

10.
《江淮》2008,(3)
郎溪县立足县情,着力在保障农民饮食安全和农产品(绿茶)质量安全上下功夫,成功破解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难题。2007年8月22日,郎溪县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确认为首批60个"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之一。  相似文献   

11.
《江淮》2004,(6)
当前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因素主要有:生产经营方式分散,质量监管乏力。在我国,作为食品主体的农产品无一不以个体生产为主。对这一极度分散的群体,不论其在履行食品安全方面义务如何,单就追究事故责任而论就说不清、查不明、管不住,这种生产模式带来很大的食品安全隐患。六个部门管不好一头猪。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执法主体面临两大难题:一是执法对象是数目众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低下的个体户,他们对所承担的保障食品安全的责任和义务没有到位或没有能力完全履行,不仅增加了执法难度,而且不时发生责任和义务的错位,执法主体替责任主体代劳或受过;二是执法监督体制尚未完全理顺,职责分工不明,分段各自执法、各依一法、重复执法均有所见。公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2.
厉磊 《求实》2017,(1):58-67
理顺监管体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绿色发展的监管体制不等同于环境监管体制,其内涵和外延都大于后者。绿色发展监管体制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和手段。绿色发展的监管体制是指政府、企业和公众为实现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从源头、过程和结果对国土空间、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监督和管理而形成的规范体系。完整准确理解绿色发展的监管体制,有助于实现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国才 《奋斗》2014,(3):27-28
正"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2013年末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食品安全放在更加重要位置来谋划,对农产品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回应了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关切,更彰显了党和政府勇于担当、为民纾困的坚强决心。最近,省政府颁布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纲要》。作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我们将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的原则,加快构建种植养殖、加工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16,(5)
正2015年以来,呼和浩特市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建设食品药品安全呼和浩特"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坚持标本兼治,加强统筹协调,狠抓普法执法,探索监管模式,强化监管措施,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创建工作得到了社会认可。建立党政同责机制。将食品安全作为一把手工程,对本地区食品安全负总责,重大食品安全事项主要领导亲自  相似文献   

15.
<正>2003年以来,在中央纪委、国家发改委的指导帮助下,湖北积极担当全国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的先行者、试验田,着眼解决公共资源交易体制弊端、制度痼疾和现实问题,破冰探路、改革创新,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一委一办(局)一中心”的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体制,形成了公共资源交易“湖北模式”,受到了中央纪委、国家发改委的充分肯定。当前,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机制综合监管改革已经到了船至中流、人到半山,愈进愈难、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及时总结改革成效和经验,分析现有体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增强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体制的科学性、前瞻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檀秀侠 《新视野》2012,(1):74-77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可问责性尚不充分,在责任界限、相关法律规定和机制上都存在很多缺陷,必须继续对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进行改革和重组,努力改变多头监管、职能交叉的局面.要建立健全问责法律,首先要保证问责法律的权威性,由中央政府部门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等权威部门制定或颁布实施,为问责的统一和规范提供保证.要建立科学、规范、长效的问责机制,顾及和考量问责主体的动机以及利益取向、问责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等因素;重视事前和事中问贵,加大对风险源头监管的责任;问贵要瞄准最危险的事件和最关键的环节,防止危机的发生,从而确保对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有效问责.  相似文献   

17.
胡颖廉  李宇 《新视野》2012,(1):71-73,105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总体稳定,但同时风险聚集.基于社会监管理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可归结为:产业素质和消费结构等深层次制度环境,“反向制度变迁”历史路径带来的监管空白,目标多元、职权分散等体制机制障碍,干预、激励和自律政策失灵,以及消费者风险认知偏差.为提高我国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一要创新政府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理念;二要完善综合协调、全程监管、区域联防和应急处置机制;三要健全手段,做到治理关口前移,监管重心下移和监督主体外移.  相似文献   

18.
孙鹏 《奋斗》2013,(7):54-55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日已开始实施,《食品安全法》涵盖了"从农田到餐桌"食品安全监管的全过程,对涉及食品安全的相关问题作出了全面规定,从机制体制上全方位构筑食品安全法律屏障。但是各地监管部门依旧周期性地曝光问题食品黑名单,在流通领域进行的食品例行检查中,不合格的食品仍源源不断地进入流通市场。  相似文献   

19.
监管体制的改革与完善是影响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的主要因素。建国后逐步形成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监管体制,对于促进与规范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仍然存在着立法不完善、监管体制没有理顺和监管手段效果不佳等问题。我们应通过制定社会组织基本法、重新定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属性、提升登记管理部门行政级别、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以及加大登记改革力度、取消年度检查、加强行政执法等具体措施来完善民办非企业单位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20.
詹思明 《求是》2012,(19):31-32
提高食品安全的监管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我们依靠改革创新的强大驱动力,不断提升检验检疫把关服务水平,有效保障了海峡两岸农产品等食品物品的安全。创新管理理念。当前,检验检疫人力不足与外经贸发展需求特别是食品安全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