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阳林夕 《创造》2006,(6):80-83
昆明有一对兄弟,他们从小就特别顽皮,经常打架,爬火车到很远的地方偷苹果。长大以后,他们迷上了探险、登山。后来,他们就开始做生意,赚钱来登山。他们互相帮助、鼓励,他们登山的高度一次比一次高。直到有一天,一对双子星向天穹冉冉升起,几乎摸到了天穹。这对双子星就是这兄弟俩,他们登上了世界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他们回到昆明时,很多人抱着鲜花到机场迎接他们。后来,他们又用两年的时间攀登七大洲最高峰。后来,他们又去航海,环绕地球航行。因为他们聪明、勤奋、有目标、性格坚强,而且互相帮助、互相鼓励,所以,他们实现了目标,过着幸福、自由的生活。他们的名字叫金飞彪和金飞豹。--这是一个小朋友爱听的故事(你不妨讲给他们听听),一个关于探险、登山、航海的故事,一个关于性格、精神、追求的故事,一个关于上进、帮助、关爱的故事,一个关于如何成功的故事,一个我们身边活生生的故事。请原谅我们用这种表述作为导语。因为,飞彪飞豹的故事足以成为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的教科书,虽然故事中的一部分尚未发生,但我们相信他们一定会续写这些故事。  相似文献   

2.
秦勇 《中国保安》2020,(2):82-83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而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骤然打响在抗击疫情大军中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纪律严明、作风勇敢;他们充满朝气、忘我无私;他们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后勤保障工作,为打贏这场疫情防控战役贡献着力量,他们就是中融安保集团金牛分公司校园大队保安员而中队长熊正军正是这一群体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3.
<正>在仪征,活跃着一群人,人们遇到困难时,常常会想到他们,提起他们的名字,人们无不纷纷竖起大拇指。他们探望孤残、救助因病致贫的家庭、为失学儿童捐资助学、带给敬老院老人阵阵欢笑……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仪征义工,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组织——市义工联。他们同怀着一颗炽热的心,似春天的风,将爱的种子播散在仪征的各个角落。如今,这群热心人在仪征城  相似文献   

4.
这是几个失去家园的少年流浪儿。他们的个头大都在1.6米左右,他们的年龄大都在十五六岁。他们曾以满街乞讨、四处拣破烂为生,十餐九顿不饱,三天两头没得吃。他们都曾有过“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纯真的幻想,他们在焦灼中一天一天地期待着……但当那一天他们不由自主地跟上了一群“浪哥”的时候,他们似乎找到了通往幻想之路的捷径,一次又一次地  相似文献   

5.
正他们不是明星,却拥有数百万的"粉丝";他们看似神秘,却主动晒出所思所想。一句流行的网络用语,从他们笔下输出能引发网友欢呼;一句平常的大白话,从他们口中说出让"听众"倍感亲切。他们是组工干部,他们用微博"代言"。在浙江,省、市、县三级组织部门全部开通官方微博,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从"幕后"走到"台前",主动打破了原本职能部门的封闭性与神秘感,在网上晒图片、谈感想,搭建起组织部  相似文献   

6.
刘威 《中国减灾》2013,(11):6-9
一份至高无上的荣誉,一份如履薄冰的职责。他们以无比坚定的信念、无私奉献的精神,用辛勤的汗水默默耕耘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他们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一项项的科研成果虽鲜有人知,但稍加细心就会发现,原来他们就在我们身边,距离并不遥远。他们就是中国的院士。孙九林,这位已过古稀之年却依然神采焕发、思维敏锐的老人就是其中的一位。近日,笔者有幸采访了这位工作在地  相似文献   

7.
苏静波 《创造》2003,(7):49-49
两位农民每人背了一大背东西在乡村公路上艰难地走着,突然有一辆小车在身边停下。车里一位约莫三十八九岁的男子和蔼地问他们去哪里,然后说可以捎他们一段路,请他们上车。两个农民犹犹豫豫地上了车。到目的地后,他们要付车费,车里的人都不收,而且还帮他们抬东西,嘱咐他们走好。两个农民觉得很奇怪,四处一打听,才知那车是县广播电视事业局的,请他们免费坐车的是一位局领导……这是我不久前到漾濞彝族自治县龙潭乡采访时听到的一个美谈。据了解,漾濞广电局领导、职工带车到村社下乡时,捎农民特别是老人、小孩走一段路这是“正常”现象。局领导…  相似文献   

8.
《中国残疾人》2013,(9):32-32
邓广存男,中共党员,汉族,1970年生,河南省林州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在河南省林州市,有大约6.5万残疾人,他们当中许多人因生理上的缺陷,生活很不方便,也给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他们对生活失去信心,深感前途暗淡,而这也让他们成为弱势群体中最脆弱的成员。对于这些残疾人来说,现实是冷酷的,但是有一位基层干部怀着一颗火热的心向他们走来,与他们谈心,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冷暖和疾苦,为他们送去生活的希望和阳光。他就是林州市残联理事长邓广存。  相似文献   

9.
在阿拉山口这片充满着发展希望的热土上,活跃着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国税队伍:他们能征善管、敢于拼搏;他们乐于奉献、勇于创新;他们以对国税事业的无比忠诚托起了一座座文明的丰碑。这个集体就是阿拉山口国家税务局,他们用艰辛和汗水谱写了"为国聚财,执法为民"的时代华章。  相似文献   

10.
寒冬里,重庆市城口县人大常委会认真组织市、县、乡人大代表开展"一帮一、一联一"扶贫帮困活动。代表们深入困难群众家中嘘寒问暖,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送去实用技术,帮助困难群众发展生产……  相似文献   

11.
在青浦监狱三监区的一间教室里,四五十名凝神静气、专心致志的学员手捏毛笔在纸上认真地书写着。看他们的神情,谁会相信他们曾经是杀人放火、抢劫强奸的暴力型罪犯?昔日沾满血腥罪恶的双手,如今拿起毛笔的架势虽还显得那么生硬、别扭.但他专注.因为当他们一走进“青荷”书法班,一条更为宽广的新生之路已在他们脚下铺就;当他们一拿起饱蘸墨汁的毛笔,久违的良知,人性、人格,仿佛正寻觅着回归之路,而且.更因为他们遇见了一位具有人格魅力的长者。  相似文献   

12.
子非 《楚天主人》2012,(9):28-30
他们遍布网络的各个角落,他们的人数难以计量。他们在网上时聚时散,像农民工一样接受打包业务,靠注水发帖获取报酬。他们当中有商业策划者,也有伪装民意、打击竞争对手的非法牟利者。他们是"网络水军",一个随网络发展而生成的新职业。凤姐、犀利哥、小月月、贾君鹏、封杀王老吉事件、3Q大战热闹的网络事件背后,都会有他们的身影。他们的行为因为具有隐秘和不可控性,常被指向法律和道德的禁区。他们的生存壮态如何?面对他们的出格行为,法律又该如何说话?  相似文献   

13.
微微 《今日广西》2008,(19):42-44
名词解释:背包族他们是热爱大自然和自由的理想主义者,他们背起背包,带上睡袋和日常用品.手拿一张地图就可以开始一个人的旅行。他们是一群怀抱理想独自上路,到处流浪看世界的人,旅行是他们生命的又一种延续。背包族的特征:1.他们不畏艰难,意志坚定。2.他们对大自然的迷恋超越了自己的生命。3.他们有挑战磨难的勇气。4,他们是对生活充满好奇的人。5.他们生命的状态就是永远行走在路上。6.背包,是他们离不了的家当。  相似文献   

14.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12):2-F0002,F0003
<正>荆江之滨,一座千年古城昂首屹立。楚都故里,一支威武铁警守护平安。高高飘扬的党旗下,有着他们舍生忘死的坚守。熠熠生辉的警徽下,他们用铁血丹心书写着忠诚。这支威武善战的队伍就是荆州市公安局荆州区分局。在辖区群众的眼里,他们是一支特别能打硬仗的队伍,是一支能让人民满意的队伍。多年来。该局一直狠抓严打整治、服务群众、从优待警.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忠诚守护着一方的平安。  相似文献   

15.
王玺 《中国保安》2004,(12):14-19
他们,是一群普通人,普通得容易使人忽略他们的存在;他们,是生活在城市边缘地带的人,却在为不属于他们的城市默默奉献青春与激情;他们,就是我们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名字叫——保安。今年四月,本刊记者来到北京市钟鼓楼文物保管所,历时一周,与最基层的保安员一起工作、生活,体验他们的生存状态,感受他们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16.
正在我们共同生活的蓝天下,有这样一群人,在他们的眼前,抹去了日月的光明;在他们的耳边,夺去了风雨的响声;在他们的手足间,横下了举步维艰的漫漫历程。虽然由于各种原因,致使他们的身体有了缺陷,然而他们同样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他们同样渴望着心灵盛宴、幸福人生。  相似文献   

17.
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川流不息的车辆,成为大江南北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当人们享受着便捷交通的同时,有这样一支队伍让人不能遗忘。为了保证道路的畅通和过往旅客的安全,他们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克服种种困难,坚守岗位;他们在远离市区、偏远寂静的环境中,忍受孤独,甘于寂寞;他们在大大小小的车辆中穿梭,迎接酷暑寒冬、暴风骤雨的洗礼;他们在一次次特大险情事故中沉着迎对,表现出色;他们协警作战,英勇无畏,泰然处之……他们,就是驻守在高速公路上的保安员。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09,(6):92-94
在台北,有一群人是这样生活着。他们没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不追求令人称羡的头衔,拒绝将金钱、地位和成功划上等号,永远颠覆投资报酬率的计算公式。他们或失业、或兼差、或者有一份暂时性的职业,生活条件不可思议地俭朴与拮据,但却不碍他们面对自己的志业时,那样一丝不苟的高度自我要求。你可以迳自称他们为艺术家,但他们多半自称“剧场工作者”。在外人眼中,他们也许不务正业、离经叛道,年过三十还在追求青春期的浪漫理想,但对他们而言,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萧军和萧红的爱情非常传奇、动人,那他们的爱情是如何发生的,他们日常爱情生活究竟是怎样的,这对天作之合又为何会分手呢?通过他们两人的来往书信可见一斑,也可见他们两人的性格、性情。他们的爱情结缘、发展、恢复于书信,最终也终结、告别、留存于书信。一封求救信引发的爱情萧军萧红的爱情结缘于萧红的一封求救信。那是1932年,萧红本来和未婚夫汪恩甲同居于哈尔滨的一家旅馆,有一天汪恩甲说自己回家拿钱,结果却一去不返。  相似文献   

20.
在北京市丰台区,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走上街头、走入社区、走进学校,开展清洁空气、节水护水、垃圾分类、文明出行、环境整治、疫情防控工作等志愿服务活动。他们践行志愿服务精神,用初心担责,不断为城市增添一抹抹亮色,照亮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的心灵。他们是城市服务里最鲜艳的一个群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小v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