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答:《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工伤保险争议,属于劳动争议的范畴,应当根据劳动争议处理的有关规定解决。《工伤保险条例》确定的工伤补偿制度的模式是工伤社会保险加单位责任制,工伤职工的一些待遇是由其所在单位承担的,例如,工伤职工需要住院治疗,应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  相似文献   

2.
我国企业的工资决定机制经历了由政府统一规定到企业单方面规定到工资集体协商三个阶段,从2000年11月国务院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开始,工资集体协商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职工的工资由劳动关系的双方来共同来确定,这种方式对职工权益的保护具有积极的作用。但从现阶段来看,在大多数企业中,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仍然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其应有的作用。金融危机期间各企业降薪、欠薪甚至逃薪的问题不断发生,劳动争议和群体性事件数量激增,引起了政府和企业对此问题的重视。因此,完善工资集体协商法律制度,对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进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上期答案     
正《加班费基数不计提成工资,是否合法?》依据《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规定:支付劳动者加班费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或日工资标准为基数,劳动者日工资可统一按劳动者本人的月工资标准除以每月制度工作天数进行折算。根据国家关于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40小时的规定,每月制度工时天数为21.5天。  相似文献   

4.
世界许多国家都有关于最低工资的法律规定。有的国家有专门的最低工资法,如日本、泰国等。大多数国家则是在劳动法(或叫劳工法)中,在有关工资的章节中对最低工资加以规定。有的国家劳动法规定工资应由签订合同双方决定,但不应少于依照法律或集体协议所确定的最低工资。归纳起来,各国关于最低工资的法律规定的情况主要为: 一、直接规定最低工资的绝对数额作这种规定的国家不多,有美国、加拿大、利比里亚和罗马尼亚等。《美国公平劳动标准法》中有关基本工资标准一章,规定从1981年1月1日开始,凡不属于例外规定的一般工人,其小时工资为每小时3.35美元。1983年提高到3.5美元。《加拿大劳工(标准)法》(1965年)在最低工资章节中,规定雇主对每个年满17周岁的职工,得以不低于每小时1.25加元的工资率支付工资;在不是以小时作为计算工资的时间基础的地方,应根据职工的工作时间,以不低于上述工资率的相等值,付给职工工资。  相似文献   

5.
《江淮法治》2014,(18):59-59
依据《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规定:支付劳动者加班费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或日工资标准为基数,劳动者日工资可统一按劳动者本人的月工资标准除以每月制度工作天数进行折算。根据国家关于职工每碍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40小时的规定,每月制度工时天数为21.5天。  相似文献   

6.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妥善处理养老保险争议,依法保障养老保险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上海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上海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含义) 本办法所称的养老保险争议,是指在依法由政府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的养老保险中,单位、职工以及市社会保险事业基金结算管理中心、区和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以下统称管理中心)之间发生的争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集体所有制企业辞退违纪职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案件增多,审理这类案件,如何适用法律?实践中争议颇大,笔者试就以下几个问题谈些浅见。 关于适用法律问题 有人认为,集体所有制企业辞退违纪职工向法院起诉的案件。属于“两无”案件,即:无政策依据、无法律依据。笔者不敢苟同,从我国劳动法规看,我国现行的《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下称《辞退规定》)、《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下称《劳动争议规定》)适用于全民所有制国营企业。那么,集体所有制企业辞退职工适用什么法律、法规?笔者认为:上述两个规定亦可以作为集体所有制企业辞退职工的法律依据,并参照执行,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8.
《法学》1991,(8)
聘用合同属于劳动合同的范畴。有关聘用合同的法律规定,散见在诸多规范性文件之中。如劳动部在1951年5月15日《关于各地招聘职工的暂行规定》,国务院1986年7月12日发布的《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以下简称《劳动合同规定》),国务院1987年7月31日发布的《国家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劳动争议处理规定》),国务院1988年6月25日发布的《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以下简称《私营企业条例》)等都是调整聘用合同的法律依据。聘用合同在签订时当然首先应当符合签订一般合同的条件,但其一旦生效则具有其单独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文(令)号]法释〔2006〕6号[公布日期]2006·8·14[类别]社会法·劳动[施行日期]2006·10·1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对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补充解释如下:第一条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对下列情形,视为劳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发生之日”:(一)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产生的支付工资争议,用人单位能够证明已经书面通知劳动者拒付工资的,书面通知送达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用人单位不能证明的,劳动者主张权利…  相似文献   

10.
正确理解《工伤保险条例》中本人工资的计算标准,直接关系到工伤职工的切身经济利益,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及裁判的统一性意义重大.由于目前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的不明确,审判实务中对本人工资的认定标准也各不相同,本文通过对工伤职工在工作一年以上受到工伤事故伤害时,工伤职工本人工资如何认定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一个比较合法、合理、公平的认定标准,切实维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在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基本建立了有关解决劳动争议的法律体系,使日益增多的劳动争议案件得到了有效处理,及时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是有些法院违背《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的有关规定,把劳动争议案件混同于财产案件,又以其他名义或者打白条向当事人加收诉讼费的二分之一或者更多费用,加重了当事人的经济负担。笔者曾免费代理过51名老人请求原单位补发拖欠的工资,缴纳社会保险金,办理正式退休手续的案件,某基层人民法院受理了此案。但是法院根据每位劳动者诉请的工资数额计算案件受理费,通知他们交纳740…  相似文献   

12.
"带薪年休假,对我来说就是儿子识字挂图上那个金黄的大饼——看着挺好,但吃不到."在北京市某民营企业从事企业推广工作的赵先生一脸苦笑. 这样的苦笑,在记者走访中比比皆是. 与之相对应的是,近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与北京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联合发布《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的解答》,其中规定,对劳动者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相似文献   

13.
丁咚 《公民与法治》2013,(17):30-32
我国《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明确规定,职工工作10年以上,带薪年休假为10天,已满20年的带薪年休假为15天。然而,在北京兰海公司工作了十几年的万华兰却从未享受过国家法定的年休假,兰海公司的《员工手册》中规定,员工每年只享受年休假5天。为了捍卫自己的休假权,万华兰在与公司多次交涉无果后,联合公司其他7名员工,一纸诉状将北京兰海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公司支付员工未休年休假工资。2013年4月27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据悉,此案是我国第一起职工为争取年休假集体起诉单位,并由法院正式判决获胜的劳动争议案。  相似文献   

14.
战东升 《法学评论》2023,(3):101-110
工资的界定涉及劳动关系认定等劳动法基础理论问题,也牵涉劳动者和雇主各自的切身利益。我国《劳动法》未规定工资的定义,司法实践中存在仅以工资立法上的列举式规定来认定工资,以及片面恪守劳资双方合意以排除本具有工资属性给付之倾向等问题。鉴于此,首先,理论上宜采用劳动关系对价“二阶段”说作为认定工资的实质标准,同时构建基于“劳动对价性”与“经济给付性”这一实质与形式相结合的工资认定标准。其次,立法上可在现有《劳动法》或者未来的劳动基准法中规定工资的定义,将工资认定标准引入其中,并可通过正面列举明确工资的构成。最后,司法适用上应当构建工资概念解释适用的基本路径,确立工资认定的实质判断原则,进而正确认识实践中常见争议类型给付之性质。  相似文献   

15.
企业与职工间的劳动争议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后.一方或双方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应由何地人民法院管辖,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和其它有关法规及司法解释尚未作出专门规定.司法实践中也不尽一致。目前.对此问题有三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视劳动争议仲裁案为普通民事纠纷案件,争议的~方或者双力不服裁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2条之规定,原告向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此类劳动争议仲裁案应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第二种意见则认为,劳动争议仲裁案与过去的经济合同纠纷仲裁案颇为相似‘同是争议的一方或…  相似文献   

16.
公诉人在庭审中应不应当行使监督权,在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出台后,引起了法学理论界及司法实务界的激烈争议。为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在1998年1月19日《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六部委规定))第43条中规定“人民检察  相似文献   

17.
第三人侵权引发工伤保险与民事侵权的法律竞合如何处理,在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备受争议。依据《社会保险法》第42条规定,除工伤医疗费用外,职工可以同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和民事侵权赔偿。最高人民法院于2014年8月20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8条对此予以重申,并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有关规定构成了在实体和程序上处理这一问题的完整法律规范,在法律制度上根本解决了这一长期困扰我们的法律难题。  相似文献   

18.
如何理解“视为新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高人民法院颁行的《证据规定》中对“新证据”作出了新的界定,也为司法实践提出了新的问题。在对新证据的理解中,争议最大的就是第43条第2款,即有关“视为新证据”的部分。特别是其又与41条中第1款的后  相似文献   

19.
资讯     
《中国律师》2011,(7):88-88
《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办法》征求意见 6月3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征求意见稿规定,300人以上的企业应依法设立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300人以下的企业.可以设立调解委员会或由职工和企业推举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于1987年7月31日发布了《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称《暂行规定》)。它对法规的适用范围、劳动争议的调解和仲裁机构、处理争议的程序及违反规定的处罚,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是处理国营企业劳动争议的法律准则。《暂行规定》的颁布,对于加强劳动法制建设,推进劳动制度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暂行规定》作为适应改革的需要而产生处理劳动纠纷的程序立法,具有下列三点: 一、重视维护职工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企业职工(包括合同制工人)是国家和企业的主人、这是由我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