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家世与生平王襄,字纶阁,因1907年33岁时得王懿荣(1845一1900年)白作旅簋,故号簋室。关于王襄的字号斋名,他在《题簋室横额》中云:"吾家前庭,书斋两楹、厅事间,昔吾与两弟读书食息于斯。斋名以所藏古器物命之,殆将十数。若簋室,符斋,占龟轩云云者是。第斋名虽多,实则一斋一厅,岁时易其题额,聊咤富居而已。有欲循名求吾斋者,吾正告之日:‘是斋也,窗名户达,花木荣滋,惜构于无何有之乡,乃空中  相似文献   

2.
我第一次见到毛主席,不是在天安门城楼,也不是在“怀仁堂”会场,而是在中南海的“春耦斋”。50年代初我当时在政务院机要处工作,记得是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一个周末的下午,有位领导同志告知:“今天晚上有重要活动,请你参加!”并提出穿戴要整洁些。那时对机关工作人员要求很严,其中有条纪律:“不该问的不问”,所以我也未问是什么重要活动。到了晚上七点钟左右,有五六位青年男女集中到了一起,由中南海北区到了南区,经过岗哨核对名单后,被一位同志带到了“春耦斋”。“春耦斋”是座古建筑,周围有假山古树,山间的丁香树发出阵阵…  相似文献   

3.
徐益吾,别名春生,小名春志,现年58岁,江西南昌人;1947年毕业于江苏江阴海军党校,分配在威海军舰工作,以后去台湾,1966年后失去联系。望知情者函告……摘自《中国建设》1982年第1期这是一则普通的台胞寻亲启示,像这样的启示,在我刊“寻亲访友”专栏及专刊上,曾发表过4万余则。通过这种方式圆了亲人团聚梦的人不计其数,编辑部先后收到的感谢信就有好几百封。广西柳州86岁老人王新斋收到儿子从台湾的来信后说:“过去我到处拜佛都不灵,还是这本杂志帮我找到了失散38年的儿子。”《今日中国》因此在读者中获得了“福音刊物”的美称…  相似文献   

4.
正已亥岁末,庚子岁初,新冠突发,来势凶猛,举国抗疫。居家中,望窗外细雨绵绵,看远山云雾缭绕。漫步公园桃红柳绿,观湖览色春水微波。晨听潜窗鸟语,夜偶有电闪雷鸣。人常言,春光明媚、春意盎然、春色满园。我却以为,春光不止于明媚,春意不止于盎然,春色不止于满园。春,由冬而来,从寒冷而渐于温暖,由沉寂而苏醒而喧闹。春之景象,乃一岁中最丰富、最多姿的。春雷是惊雷,唤醒万物;春雨是润雨,挟  相似文献   

5.
《春秋》2020,(3)
正她是毛泽民的女儿、毛泽东的侄女,他是来自山东安丘、追求革命的热血青年,他们不靠家庭,不搞特殊,勤劳俭朴,革命一生。在毛远志的儿子曹耘山的记忆中,那是个令人难忘的幸福日子。那天下午,母亲毛远志让他和妹妹曹立亚穿上漂亮的衣服,然后带着他们来到中南海春藕斋。  相似文献   

6.
简究岸 《观察与思考》2002,(2):38-39,37
<正> 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字枚叔,太炎为其别名。1869年1月12日生于浙江余杭仓前镇一个书香世家。早年随外祖父朱有虔读书,受到反清民族主义思想薰陶。二十三岁受业于杭州诂径精舍国学大师俞樾。1894年甲午战争清军大败于日本,在民族危机深重的刺激下,章太炎毅然走出书斋,投身于救亡爱国运动。当时康有为集公车上书,并在北京成立强学会,宗旨在于富国强民。章太炎得知即报名入会。1897年春,章太炎又受梁启超之  相似文献   

7.
<正>红桥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现有56万户籍人口,有回、满、壮、朝鲜族等33个少数民族,4,7万人,接近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具有少数民族人口多、民族企业多、宗教场所多的特点。目前区内有民族幼儿园、中、小学校各一所。有燕春楼、耳朵眼、大福来、小李烧鸡、至美斋、古兰斋等清真生产经营企业、商户400余家,老字号17家。有宗教活动场所10处,其中包括9座清真寺,一座基督教堂。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区齐唱"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旋律,不断创新民族团结工作思路,为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红桥区连续五次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受到党中央  相似文献   

8.
热血学子立志“体育救国“王耀东的第一声啼哭,响在炮火声中。1900年8月,俄军一路烧杀,直逼中国黑河——瑗珲防线。交战不久,清军伤亡惨重,全线溃退。一位名叫王新斋的管带(营长)侥幸逃得一命,回到嫩江县城,带领全家加入了南逃的难民大军。他的妻子潘春娥身怀六甲,1900年9月27日,潘春娥在逃亡途中生下一子,取名王荣春,即以后的王耀东。耀东出生后,一家6口又经过长达数月的逃难生活,才返回嫩江。王新斋解甲归田,从此务农。耀东8岁时,进入私塾读书,1911年辛亥革命后转入新制小学。1914年,年仅14岁的王耀东只身一人赴齐齐哈尔求学,就读于黑龙江省男子一中。此时他  相似文献   

9.
正李忠连,字孝甫,1974年生,桂林人,斋号若无斋、宴墨庐。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柳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柳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柳州画院书法艺委会特聘书法家。初习书法主攻颜真卿楷书,刻苦研习多年,后转习北碑《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等,兼习汉隶、篆书。10多年来侧重于行草书学习,以米芾行书为基,并上溯晋唐二王、孙过庭、张  相似文献   

10.
连登,字步高,号澄宇、天平居士,斋名环翠医庐,著名中国书画家、诗人。1945年出生于广州,1965年毕业于广州文史夜学院中国文学艺术系。  相似文献   

11.
寻访绿雪斋     
我从小生长在丽江古城。去年11月,我又回了趟古城。让我惊奇的是,在小城里,我发现了“绿雪斋”,一个让你感觉比古城更为古老的地方。绿雪斋其实是一个茶馆的名号。丽江的茶室、茶楼很多,但绿雪斋在文化圈里很有名气。我此次回到丽江,主要是为了调查了解纳西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情况。丽江县民委的和洁珍老师建议我去绿雪斋采访一下茶馆的主人于涌先生。她告诉我于涌先生收集了许多纳西族民间传统工艺品,前段时间还举办了一次“纳西族民间传统工艺收藏展”,不知是否已经结束。民间传统工艺当然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  相似文献   

12.
《容斋随笔》再版“引言”开头写道:“那一天是1976年8年26日,在中南海。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拖着巨大的病躯,像往常一样来到书房。他说,要看《容斋随笔》……但是,毛泽东这时已病情恶化,遂于9月9日逝世。……《容斋随笔》已经伴随毛泽东 40年。” 《容斋随笔》为南宋翰林学士洪迈(号容斋)所著,其中一篇“人生五计”转述朋辈朱新仲的人生之语。朱新仲认为,一个人的一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人们对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自我设计,这五个阶段分为:生计、身计、家计、老计、死计。即谓五计人生。 “十…  相似文献   

13.
正梅兰芳,一生可谓"梅"样的高洁、"兰"样的幽香,芳华一世。梅兰芳先生曾在香山偶居,却与香山结下了终生的不解之缘。因"梅"字结缘1922年春,时年28岁的梅兰芳先生受朋友之约,在香山雨香馆别墅小住。雨香馆原为静宜园28景之一,是乾隆皇帝赏雨、听雨、闻雨香的地  相似文献   

14.
华南圭老先生是我国工程界先辈,他从清朝末年直到解放初,为我国的铁路、桥梁和土木工程事业奋斗终生。特别是解放初,他为北京市、天津市的市政建设曾作出许多贡献。抗战前,他和他的夫人华罗琛在北京市文化界也相当活跃与投入。现在,了解华先生夫妇事迹的人越来越少。作为老人的外孙,我觉得有义务据个人所知作一些记述。一华南圭先生字通斋,原籍江苏无锡。生于1875年4月。1961年3月,因患肺炎医治无效,病逝于北京同仁医院,享年86岁。他早年接受传统的科举教育,21岁考中举人。但他没有顺着这条路再往下走。他接  相似文献   

15.
丁佛言原名丁世峄,字桐生、息斋、芙缘,继谐芙缘音为“佛言”,号迈钝,别号黄山老人、松游庵主、还仓室主,山东省龙口市(原黄县)城关镇宋家疃村人。他是我国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古文字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被世人誉为一代之范——鲁之灵光。事到万难须放胆理当两可且平心丁佛言1878年生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他自幼聪明,6岁执笔写字,8岁能做诗文,10岁每天  相似文献   

16.
正余乐军,别署老乐,斋号耒井斋、井斋、和堂、禾堂,199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北京公益水墨基金会提名的"广西十大青年书法家"之一,《中国书画》杂志提名的"广西优秀书家"之一(共20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柳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山印社副社长、荔子林书法群体创始成员。2003至2008年期间,行书、今草、章草、隶书作品10余次入展入选中国书协、西泠印社主办的  相似文献   

17.
周红霞 《前进》2022,(3):31-33
<正>山西有句俗语“杏花村里老白汾,太原城内六味斋”。如同北京人信得过全聚德、天津人离不开狗不理一样,太原人对六味斋情有独钟。六味斋的酱肉一直是太原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因为太原人吃的是这个老字号的品牌,吃的是这个老字号的手艺,吃的是这个老字号的传统风味。  相似文献   

18.
《现代领导》2005,(10):F0002-F0002
“60岁是退休后的第一春,70岁是第二春,80岁还可以再干一干。”这是著名科学家谈家桢在黄国桢退休会上的赠言,被她——黄国桢——上海同欣进修学校董事长诠释得如此完美。  相似文献   

19.
一郭在贻(1939—1989),号旻盦居士,室名朴学斋、仪二王斋(寓心仪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冷凳斋。1939年1月11日,郭在贻出生于山东省邹平县碑楼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由母亲和大哥抚养成人。大哥郭连贻,早年在浙江舟山参军,复员后返回乡里,一手务农持家,一手临池笔耕,大器  相似文献   

20.
《福建乡土》2010,(1):F0002-F0002
翁小华,笔名鸣谷,画室名方竹斋,武夷山市人,1966年生,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现为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泉州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晋江市黄协副主席,晋江市文化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