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关于当前中国腐败的本质及其成因,学术界众说纷纭。其实,腐败的本质就是公共权力的异化(公共权力的滥用和私用),而公共权力的异化则源自国家公共权力及其行使者内在矛盾的两重性。只有构建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才能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行为。探索公共权力异化的根源及其制约监督机制,有助于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2.
行政体制转型期公共权力的异化○张康之一般而言,异化概念表征的是事物性质朝着相反方向发展变化的趋势和结果。我们认为,权力的滥用、腐败等等就是公共权力的异化。因为,这些与公共权力相伴生的现象表明,权力已经悖离了它的公共性质,成了掌权者的私有物,服务于掌权...  相似文献   

3.
公共权力异化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维新 《行政论坛》2011,18(2):9-14
腐败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毒瘤",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异化。权力腐败与公共权力异化互为表里。消除腐败,就必须有效治理公共权力异化现象。有效治理公共权力异化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工程,既要科学设权,从源头上加以治理,又要改良权力运行的土壤,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更要加强权力主体的自身建设。消除腐败,防止公共权力异化,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呼声,也是我国构建和谐政治体制,建构和谐的权力运行机制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4.
作为权力的一种类型 ,公共权力不仅继承了权力的强制特征 ,而且对这一特征做了某种程度的强化 :强制具有了垄断性与普遍性。与私人权力相比 ,公共权力又具有公共性。公共权力这两方面的特征 ,如果配置失当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就会导致公共权力的异化。公共权力的私化、滥用都是这种异化的具体表现形态。由此 ,权力的分立与制衡在制度层面上便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5.
公共权力的哲学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权力在本原意义上凸现了对个体的关怀 ,而在实际的动态运行过程中 ,理性主义的极端化及其对人性的损害 ,导致了公共权力的异化 ,因此 ,从伦理的视角寻找对公共权力异化的救治途径无疑是可行的 ,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防止公共权力运行过程中的异化现象,政治行政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要防止制度漏洞所引发的腐败,是用民主的办法扎紧"制度的篱笆"。换句话说,为了防止权力异化和腐败,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具有首要意义。预防腐败或权力异化的制度改革、民主制度建设很重要,这也是全社会上上下下形成的"基本共识"。即要从根子上解决中国转型社会所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限制和制约公共权力,防止权力异化和腐败对国家民族造成重大伤害,  相似文献   

7.
腐败产生的根源是公共权力的异化。在中国,共产党实际主导着公共权力的运行。中国腐败的要害是部分共产党党员及党员干部以权谋私的种种行为。因此,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有效限制和防止公共权力主体主要是党员干部对公共权力的滥用,是中国防治腐败最根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求知》2011,(11):46-46
唐亚林在2011年10月《人民论坛》(上)撰文指出:认清公共权力的性质,阻断公共权力与利益的结合与输送之路,压缩因宫位越高自由裁量权就越大而引发的腐败空间,是降低、控制官员“权力瘾”的有效良方。第一,官员“权力瘾”是公共权力异化的结果。目前形成了“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利益化、个人利益政策化”这一“中国式权力异化”的恶劣局面。其后果必然是拥有权力的人不愿放弃权力,权力小的人渴求更大的权力,没有权力的人拼命追求权力。第二。官员“权力瘾”是权力商品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消除腐败,就必须有效治理公共权力异化现象:一是科学合理设立权力,紧控公共权力异化的源头。要加强立法的思想统一,避免出现所制定的法律、法规等违背《宪法》或彼此矛盾;明确立法主体的立法范围,划定立法的界限,避免出现一些混乱;立法主体内部职责分工要明确,避免同一立法主体重复劳动;  相似文献   

10.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意寓有赖于解析和建构,虽然公共领域改革一直没有停止,但公共权力意识从未得以充分地激发,许多人追求公共权力却带着模糊的公共权力意识,甚至只有私权意识,这是公共权力异化的深层原因.公民的公共权力意识是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语境基础,公共权力意识的觉醒既是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社会前提,也是它的过程指向,应充分地激活公民的公共权力意识,对于公共权力,公民有责任去建构它、维护它,如同爱护私权一样去爱护它.  相似文献   

11.
柯芳 《学理论》2013,(21):319-320
学校主要靠办学质量赢得生源,对于独立学院,更是如此,学风状况是衡量独立学院办学水平的标准之一,目前独立学院的学风存在很多问题,既有学校的因素,也有学生自身以及社会的因素,那么就应从这些原因入手着力去改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等研究,在宏观层次上几乎已经穷尽了所有问题,要向前推进,就需要借用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向微观层次进军.微观层次研究是一个崭新领域,其中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又是主要阵地.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涉及到一个学科群,至少包括马克思学、列宁学、马克思主义学、马克思主义典藏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系列考据解读、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逐步把这些学科建立起来,不仅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群建设,也有助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社会责任感是个体基于对国家和社会的热爱,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意识,国民社会责任感的状况直接关系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然而,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背景下,"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充斥,社会责任感缺失现象频发,严重制约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旨在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为对象,分析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进而,从多方面努力,避免消极因素,调动积极因素,促进大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孔子的德治思想,从汉代儒家逐渐取得独尊地位以后开始影响我国两千余年。在这期间我国自君主以下都十分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同时执政者也将德治思想运用到具体的治国实践中。在德治思想的影响下,政府在选拔官吏上也特别注重候选者的道德修养。在此思想刺激下,我国曾经出现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士大夫。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代德主刑辅的思想也必须随之改变,形成以法治为主,德治为辅的现代国家制度。让德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从而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样才能使德治思想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姜胜影  李广才 《学理论》2010,(10):238-239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冶素质,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公民舆论监督探析--以刘涌案等为背景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舆论监督在我国监督体系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凸显出来。刘涌案件一波三折,但他最终没能逃过法律的严惩;大学生孙志刚惨死,可最终促成了一部实行了21年的国家法规的废止。在这些过程中,正是舆论监督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公民舆论监督中还存在着局限性。舆论监督必须日益走向法治化。  相似文献   

17.
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推动廉政建设纵深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利益观教育则是从思想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基础,加强利益观教育,有助于增强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反腐败的效果。利益观教育是上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形成合力:应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利益观教育体制机制,拓展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应深化干部人事制度与分配制度改革,运用利益激励机制,提高党员干部廉洁奉公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道德制度化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谓道德制度化,就是以法律、制度的方法来解决社会领域内的伦理道德问题.具体说就是将道德原则和伦理要求以制度、法律的形式表现或体现出来,并以强制力保证其贯彻实施,从而化软约束为硬约束,化自律为他律,化自愿为义务,最终更好地发挥道德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是以人民利益为根本的价值取向来建构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的。在他看来,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绩效性基础必须在发展的基础上满足人民的需要,意识形态基础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反映人民的愿望,法理制度基础必须在民主的基础上体现人民的意志,执政党权威基础必须在维护人民利益的基础上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传统的材料力学实验教学的特点和现状,分析了材料力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实验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