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监督法,前后历时20年。20年磨一剑,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督法终于得以制定出台。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规范人大常委会监督权的法律,监督法坚持"监督为民"的立法理念和"讲求实效"的工作思路,对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权的  相似文献   

2.
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在京闭幕,历时20年、易稿10多次的监督法高票通过,明年1月1日施行。监督法的最大亮点,在于强化了对“一府两院”的监督。  相似文献   

3.
唐莹莹 《新东方》2007,(2):8-11
2006年8月27日,酝酿长达20年之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高票获得通过。作为一部规范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法律,对于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法  相似文献   

4.
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共九章四十八条。监督法从1986年开始酝酿,历经六届至十届共五届全国人大,二十年时间才出台,真是二十年磨一剑。由于它吸引了地方人大立法的有益经验,再加上新形势、  相似文献   

5.
杨永良 《政策》2007,(3):4-7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2006年8月27日通过,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胡锦涛总书记指  相似文献   

6.
马克利 《云南人大》2006,(11):33-34
从1986年至2006年历经五届全国人大四次审议、历时20年时间的千辛万苦.《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于2006年8月27日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监督法》分为九章,其中第五章规定了“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的监督方式。通过对《监督法》的初步学习,结合人大工作的实践,我就对下一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同级“一府两院”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这一问题谈点初浅认识。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于2006年8月27日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贯彻、实施好监督法,必须准确把握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时应当遵循的五大原则。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于2006年8月27日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通过,国家主席胡锦涛同日签署第53号主席令予以公布,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一、制定监督法的目的和意义经过多年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监督之剑     
从1986年开始酝酿,历经20载磨砺,《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承载着亿万中国人民的期待,于2006年8月27日,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顺利表决通过,监督法的颁布实施对于保证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法加强监督工作,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也许还没有一个法律,会历经20年的反复磨练,才如此慎重出台。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已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2006年8月27日通过,将于2007年1月1日开始施行。  相似文献   

11.
王琼 《辽宁人大》2006,(12):1-1
20年磨一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于8月27日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讨论通过,将于2007年1月1日正实施。这无疑对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增强监督实效,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路阳光     
6月24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召开。此次会议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因为会议的议程有许多亮点,其中最耀眼的无疑是监督法草案三审稿被提交会议审议。制定监督法的工作,早在1986年六届全国人大期间就开始酝酿研究,七届、八届、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三次组织专门班子进行起草,至今已历20年。监督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标志性法律,有委员说它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引人关注自是情理中的事情。监督需要动用眼睛,它不能没有阳光。人大监督意味着把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些大事置于人民的注视之下,这种监督更是阳光下的活动…  相似文献   

13.
2006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监督法,该法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为了配合监督法知识的学习、宣传和普及,贯彻好、实施好监督法,本刊从2007年第1期起连载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副秘书长、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乔晓阳主编、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学习问答》,请予关注。  相似文献   

14.
2006年8月27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酝酿长达20年之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高票获得通过。作为一部规范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法律,对于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权,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近日,本刊记者就监督法的制定出台和贯彻实施专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金烈。  相似文献   

15.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8月27日下午高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53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该法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6.
从2006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审议通过《监督法》,并从去年1月1日起实施以来,我市各级人大深入领会《监督法》精髓,创造性开展工作。在监督、任免、决定权的行使上,出现诸多创新。  相似文献   

17.
周同跃 《时代主人》2006,(11):16-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已于2006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按照监督法的规定,专门委员会是协助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要切实贯彻执行和准确把握好监督法.充分发挥专门委员会在监督工作中的作用,必须依法处理好几个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8.
2006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监督法的颁布实施,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大依法加强监督工作,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好局面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重要意义。二十年磨一剑。监督法的制定工作从上世纪80年代六届全国人大开始酝酿,历经六、七、八、九、十届共五届全国人大,前后四次组织专门工作班子进行研究、起草、修改,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审议,终于得以出台。充分…  相似文献   

19.
正人大监督缺乏刚性,有些是监督法本身的原因,有些则是监督法之外的原因。监督法于2006年8月27日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迄今已是第十个年头。十年来,监督法施行的效果究竟如何?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在此之际,有必要作一些总结探讨。长期以来,理论和实务界对人大监督最主要的  相似文献   

20.
关于监督法的制定,在六届全国人大期间就开始酝酿。1990年3月,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中,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拟定实行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的监督法。同年5月,全国人大开始起草监督法,用1年时间完成了监督法初稿,后因对制定监督法的意见不一,认为时机不成熟没有再修改讨论。八届全国人大期间,再次进行了监督法的起草研究工作。经过1年多的工作,征求了十几个省市人大负责人的意见,7易其稿,于1997年10月拿出监督法初稿。1998年,监督法列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继续开展监督法的起草研究工作,并草拟了监督法草案。2002年8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对监督法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2004年8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进行了再次审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