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党历史上,这是沉甸甸的一页.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后,开始了土地革命时期以王明为代表的第三次"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对党的统治.1931年11月的中央根据地党代表大会和1932年10月的宁都会议,根据六届四中全会的错误纲领,污蔑毛泽东同志的正确路线为"富农路线"和"极严重地一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并改变了中央根据地正确的党的领导和军事领导.到1933年初,临时中央因为白区工作在错误路线的领导下遭受严重损失,而迁入中央根据地,更使错误路线得以在中央根据地和邻近根据地进一步地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2.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展时期,何长工在毛泽东领导下,为朱毛会师"架桥梁"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赵阜  阳子 《党史纵横》2003,(8):35-38
托派与"抢救运动" 1944年春夏之季,在粉碎了日伪军一系列的"扫荡"清乡"之后,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局势相对平稳了一些,于是,自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在根据地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4.
1934年5月至1936年1月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同黔东各族人民共同开辟了黔东革命根据地,在云贵高原上竖起了第一面红旗.黔东革命根据地,是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处于不利的形势,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完全丧失,红军处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红三军转战湘鄂川边地区,数次准备建立根据地未果而进入黔东地区的背景下建立的.  相似文献   

5.
三北抗日根据地是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基本战略支点,是抗击日伪军的前哨阵地.关于三北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的时间,目前有多种说法,本文依据历史文献和毛泽东关于游击区、根据地的论述,以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相统一,对这一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东固革命根据地是中央苏区的重要起点,是红四军的"加油站",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之间起到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两块根据地建立的时间也几乎相同,所以,对这两块根据地进行比较研究也就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正>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创建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成功道路,成为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光辉起点。于是,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井冈山赢得了"中国革命摇篮"的美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1.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有利条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在大革  相似文献   

8.
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斗争实践中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的开创和坚持,给我们党提出了在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如何保障红军的物资供给,如何打破国民党反动派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如何使红军在偏僻贫穷的边界地区生存下去,以及如何逐步改善根据地人民的生活等重要任务.从井冈山根据地创建的时候开始,毛泽东在用主要精力抓军事斗争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者排斥了毛泽东对红军的领导以后,直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毛泽东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政府工作上,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抓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毛泽东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发展中央根据地的经济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并  相似文献   

9.
赵婷  刘瑾 《党史文苑》2008,(8):10-11,14
始于抗战时期陕甘宁根据地的人民调解制度,以其优良的调解传统沿用至今.抗战时期根据地的解纷方式和"调解为主,审判为辅"的理念,仍有许多值得当代司法机关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粉碎敌人三次"围剿"后,我们在闽赣之间建立了建黎泰(建宁、黎川、泰宁)根据地,中心县是建宁,中心县委书记余泽鸿.这是一块根据地. 另一块根据地叫闽北苏维埃,以崇安为中心,包括浦城、建瓯、建阳、光泽、上饶、广丰、铅山.负责人开始是陈耿.后来是黄道、黄立贵(独立师师长)、邹琦、肖韶、杨良生、祝维垣.  相似文献   

11.
卫东刚 《世纪桥》2014,(8):15-16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同志开创的"硕果仅存"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陕甘边根据地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全国其它革命根据地丧失殆尽后,陕甘边根据地建设上贯彻"狡兔三窟"战略战术,使得陕甘边根据地在敌人多次重兵"围剿"下依然能够巍然屹立、坚持红旗不倒,从而扭转中国革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开创了胜利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正这段时间,笔者翻阅尘封闪光的中共闽浙赣党史长卷。闽北根据地有着许多精彩的红色资源、红色传统和红色基因,是全国根据地"三红"的部分,是福建根据地"三红"的重要部分,闽北根据地涵盖的红色资源、红色传统和红色基因,是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多演变的。抗战前后,在闽北根据地建立"中共闽赣  相似文献   

13.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登上井冈山,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发展,引起国民党反动派的巨大恐慌和极端仇视.为了扼杀新生的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他们不仅在军事上频繁发动"进剿""会剿""三天一小仗,五天一大仗";而且还对根据地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企图切断井冈山与外界的一切往来,斩断根据地与外部的所有联系.  相似文献   

14.
闽北苏区与赣东北苏区地理位置相邻,都是我党早期领导农民武装斗争所先后建立的革命根据地.1930年7月至1933年4月,闽北苏区划入赣东北省(后更名为闽浙赣省),成为"方志敏式根据地"的组成部分. 方志敏作为闽浙赣苏区的主要缔造者、领导者,对闽北根据地的建立产生过深刻影响,对闽北苏区的巩固、发展和繁荣作出过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崔奇 《党的文献》2005,(4):91-94
1946年秋,我军在南满的根据地面临的战争形势,异常严峻.国民党于10月初撕毁"停战令",在东北重新燃起战火.他们对东北制定了"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作战方针,企图先吃掉东北民主联军南满部队,解除后顾之忧,然后再全力进攻东北民主联军北满根据地.当时,我南满部队(辽东军区)只有两个纵队及两个独立师,兵力不足4万人.国民党军以8个师约10万兵力向南满根据地进攻.我军在撤出安东(现名丹东)等县城后,曾于新开岭战役全歼国民党五十二军的二十五师8000余人.然而,在双方力量悬殊的形势下,国民党军继续攻占通化等地,向长白山推进.到11月下旬,南满根据地仅剩下临江、长白、抚松、濛江(现名靖宇)4县,人口只有22万,地形狭窄,供应困难,形势十分危急.  相似文献   

16.
东固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早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位于江西吉安、泰和、兴国、吉水、永丰五县之交,面积2000平方公里,人口约15万人.陈毅曾诗称东固为"东井冈". 本期<党的文献>刊登的<前委来信(摘要)>,是1929年4月13日红四军前委书记毛泽东在江西于都以四军前委名义,写给湘赣边界特委的一封指示信.该信对东固革命根据地斗争经验给予了称赞和肯定,是研究东固根据地和井冈山根据地后期斗争的一份重要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以毛泽东、朱德为首的共产党人立足赣闽边区,开辟了全国最大的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并在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革命根据地的存在,让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如芒在背.国民党便加强推行所谓的"杀死政策"和"饿死政策",企图断绝赤白区域"粒米勺水之接济,蚍蜉蚊蚁之通报",让苏区军民"...  相似文献   

18.
11抗战最困难的时期,各根据地军民不仅吃穿困难,更重要的是武器弹药缺乏.为此,党中央号召各根据地都要建造不同规模的军火工厂.八路军总部率先在榆庄、韩家庄成立了修械所,但多次遭鬼子"扫荡",极不安定,也不安全.  相似文献   

19.
吴云峰 《党的文献》2021,(5):100-107
"按户兴家"计划与劳动互助合作是全面抗战时期开展大生产运动中组织民众生产的重要形式.为了摆脱农村中小农经济的严重弊端,打破日、伪军的疯狂进攻和国民党顽固势力对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封锁,消除农村传统租佃关系下的劳动关系严重不平等,淮北抗日根据地通过宣传和思想动员,发挥干部与劳模的带头作用,在群众中推广"按户兴家"计划,组织劳动互助.在推广过程中,针对劳动互助中产生的问题,根据地政府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和互助合作形式,及时解决农户困难;同时,坚持自愿互利原则,发扬民主,加强监督,保证互助合作的公平合理,制定出合理的生产分配制度和劳动纪律,确保了互助合作的顺利开展."按户兴家"计划的制订与劳动互助合作,激发了抗日根据地农民的生产热情,合理配置了农村的劳动资源,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建立了相对平等的劳动互助关系,改善了农民生活,巩固了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20.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1939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生产动员大会上针对根据地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局面,提出了"自己动手"的口号。随后各根据地逐步开展了大生产运动。1943年10月1日,中共中央在《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的指示中,要求各根据地实行"自己动手、克服困难(除陕甘宁边区外,暂不提丰衣足食口号)的大规模生产运动"。之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作为各根据地克服经济困难,实现生产自给的努力目标。这个口号在解放后,当全国或某个地区出现经济困难时,一直是党和政府鼓励人民生产自救的行动号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