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古代证人制度是古代证据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证据的所有种类中,证人证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司法官吏定案的主要依据之一,由于证人证言具有不可或缺的证明地位,在长期的审判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种制度即证人制度。  相似文献   

2.
魏哲 《法制与社会》2013,(23):295-296
证据是诉讼的基础,证据制度是诉讼制度的核心内容。由于受到客观条件限制,我国古代在对证据的搜集及调查取证方面受到限制,因此证人证言在诉讼制度中的作用不容小觑。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证人证言的阐述,具体分析了中国证人资格、证人提供及对作伪证者的惩治,从而总结出中国古代证人的地位低下;折射出我国封建社会律条的制定,根本在于对伦理纲常的维护。  相似文献   

3.
证人拒绝作证制度的传统与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福臻 《政法学刊》2004,21(6):31-34
由于证人与被证明人之间的某种特定关系,如夫妻关系、律师与当事人的关系、医生与病人的关系等等,要求其作证不仅损害天伦或职业道德,而且其证言可靠性也大打折扣。对此,中国古代便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以"亲亲相容隐"为核心的亲属之间的举证制度。欧美一些国家在证据制度中也确立了证人拒绝作证制度。证人拒绝作证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证据法律制度,对于有效地保护公民人权,捍卫传统的伦理道德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证人作证特免权制度是法治国家普遍建立的一项制度,我国古代也对其有所规定。但我国现行立法由于受国家本位主义的影响,除律师法对证人作证特免权有零星规定外,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都未规定证人作证特免权。本文在对我国证人作证特免权规则的历史考证及域外立法简介的基础上,尝试从立法的角度,对我国的证人作证特免权制度的构建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污点证人豁免制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申小红 《法学杂志》2006,27(3):43-45
污点证人与清白证人最根本的区别是污点证人本身涉嫌犯罪。污点证人豁免制度本质上是一种司法交易,与一般的刑事措施有质的区别。针对我国对抗式庭审的推行、司法资源的不足以及证人制度不健全等多种现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污点证人豁免制度是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世界各国证人保护制度的立法介绍,探讨当今中国证人出庭率低的原因及我国证人保护制度的立法司法缺陷,意在为今后我国刑事案件证人保护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许建苏 《河北法学》2004,22(1):122-126
证人提供的证言是民事诉讼证据的一种,对于法官裁判具有重要意义。对英、美等国家民事诉讼中的证人资格、证人权利和义务以及证言的提供程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中国目前民事证人制度方面的立法及司法实践现状,提出了完善中国证人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亲亲相隐”制度是我国古代法律的一项重要制度,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至今对我国证人作证制度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一方面梳理“亲亲相隐”制度的历史渊源,并且从立法背景分析该制度,另一方面,分析我国证人作证制度的发展及立法背景,试图分析出这两制度的契合.  相似文献   

9.
席建松 《行政与法》2004,(11):65-67
证人免证特权制度的建立有其利弊。无论我国古代的法律制度还是世界上多数国家均规定有这项制度。出于“两利相较取其重,两害相较取其轻”的价值权衡,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建立证人免证制度,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司法实践,去其弊、取其利,在追求法律公正的同时,维护社会的平衡和稳定。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发展,专业分工细化,许多情况下科学证据成为了定案的重要依据,专家进入诉讼无可避免,但专家以什么样的形式进入诉讼特别是刑事诉讼存在争议;英美刑事专家证人制度符合了世界刑事诉讼发展的潮流和中国现实,在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大背景下可以借鉴英美刑事专家证人制度重构刑事鉴定制度,建立切合中国实际的刑事专家证人制度。  相似文献   

11.
吴泽 《法制与社会》2014,(11):49+69-49,69
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增加强制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可谓开启了中国强制证人出庭制度的先河。此举意在保证证人证言的真实性、可靠性,标志以庭审为中心的刑事诉讼活动及制度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同时,强制证人出庭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以及配套的具体制度、措施尚未完全落实,导致这一制度极易被束之高阁而成一纸具文。本文通过对该制度的论证,并结合司法实务工作的具体做法,明确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分析该制度目前面临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2.
证人作证特免权,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没有相关的规定。从我国法律发展史来看,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亲亲相为隐"法律伦理观可谓证人作证特免权的原始体现。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法治社会进程的发展,"人权"保护意识逐步强化与确立。对此,本文从证人作证特免权制度存在的社会、法理基础入手,分析特免权在国外一些国家的相关规定及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从而对现代我国特免权制度的构建基础、适用范围提出几点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3.
美国证人保护制度及其启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一、引言证人出庭作证难是我国证据立法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目前学界将其主要原因归结为证人保护制度的缺失。的确,证人保护制度是证人作证的基础性保障体制,但我们的讨论却陷入了诸多的误区,最根本的错误是将证人保护制度“泛化”,即认为证人保护就是国家对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的所有证人进行制度性保护。这种观点必然导致我国证人保护制度陷入司法资源浪费的困境,却使真正最须保护的“污点证人”置身于生命危险当中。当前中国对证人基本没有保护可言,“污点证人”受到报复甚至被认为是报应,而社会关注的只限于对普通证人的报复。…  相似文献   

14.
亲属免证权制度是西方法治国家诉讼程序法中的一项重要证据规则,也是法律赋予特定证人的一项特殊权利.在我国古代有关亲属容隐的法律规定中也能略见其影子,然而在现代中国的诉讼立法中却难觅踪影.亲属免证权制度具有明显的法律效益,该制度应该在现行中国法律体系中占有一席之位,以实现法律的多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美国证人豁免权制度由来已久。由于警察证人属于证人的一种,美国通过判例的形式在证人豁免权制度的基础上确立了警察证人豁免权制度,作为证人豁免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于2012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增设了警察出庭作证制度与有限的证人作证豁免权制度,但均未涉及警察证人豁免权问题。尽管目前我国在警察作证方面的主要关注点仍然集中于如何保证这一制度的贯彻和实施,但随着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警察证人的豁免权问题会逐步凸显出来。美国在警察证人豁免权制度方面的有关做法,如豁免的权限与范围,豁免的方式与程序等会给我国警察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与证人豁免权制度的完善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民事诉讼法对我国的证人制度有相关规定,这些规定主要涉及证人资格、证人义务、证人保护以及证人作证程序方面。本文主要是用文本分析方法揭示我国的证人制度,以及司法实践中证人制度的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事诉讼证人制度缺失及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人制度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证人制度,但不完善。以我国民事诉讼法上的证人制度为中心,结合相关国家的立法例,提出作为证人的主体应当是自然人,法人不应当作为证人;无论证人年龄如何,均有作证的资格;我国证据立法中应当建立保障证人强制出庭作证的制度和证人拒绝出具证言和出庭制度,并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性质是司法机关的权力体现,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司法交易。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不乏污点证人刑事责任的案例,该制度有利于更好地查明案件,维护社会的正义,实现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在我国应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证人出庭率低是影响刑事庭审方式改革的关键性问题。近年来,学术界对刑事证人不出庭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但在研究方法上并没有摆脱对策式法学的藩篱。本文主要是从研究证人作证的各种对策入手,通过反思、层层质疑的方式,透彻地剖析证人不出庭作证的深层原因。同时指出对于证人作证制度,不仅应当从发现事实真实的关注转向对程序正义的追寻,而且需要从被告人的权利保护即宪法的高度进行认识。为了真正解决中国的证人作证问题,笔者还着重分析证人作证与刑事诉讼制度之间的关系,提出建立证人作证制度应当具备的各种基础性制度。  相似文献   

20.
证人制度在诉讼制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由于我国的证人制度存在一些缺陷,使证人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从证人的权利与义务两方面,对新旧刑诉法中的证人制度进行分析和比较,认为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应进一步明确证人的权利与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