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吴玲 《中国司法》2004,(8):19-21
一、民事执行权的性质世界各国法律对行使民事执行权的主体规定不同,但民事案件实行“审执分离”是共同的。从世界几个有代表性国家民事执行制度可以看出:执行主体为法院的一元制国家,如法国,执达员是设在法院的公务员,不是法官;执行机关与法院截然分离的二元制国家,如英国、美国、加拿大,民事执行由与法院毫不相干的行政长官实施;由法院和执行官共同行使执行权的混合制国家,如德国、日本,法院和执行官相互配合、相互协助,部分民事案件由非法官的执行官执行。民事执行权是司法权,还是行政权,或者兼有两种性质,各国对此的认识差异大,理论上分…  相似文献   

2.
赵祥华 《山东审判》2003,19(2):85-87
民事执行管辖是在人民法院系统内部划分不同级别法院之间和不同地方的同级法院之间就民事案件执行的具体分工和权限,也就是不同法院之间对执行权的划分。民事执行管辖制度是参照民事诉讼法中的诉讼管辖制度并结合执行工作的特点建立起来的,内容包括级别管辖、地域管辖、专门管辖、共同管辖、指定管辖等。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以级别管辖为主、原第  相似文献   

3.
民事案件执行难、执行乱问题一直是司法实践中的痼疾,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有的民事执行监督体系缺乏一种强有力的外部制约机制,而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的构建,有坚实的法理基础,也有现实的必要性,是解决目前执行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唐大瑜 《法制与社会》2011,(19):133-134
民事执行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维护司法权威,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而目前我国民事案件的执行效果却不尽人意,"执行难"是目前法院面临的一大难题,执行不力给法院生效法律文书的效力打了大大的折扣。本文试图通过在对目前执行难的表现、原因的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破解执行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当前,民事案件执行难、执行乱的现状十分严峻,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人民检察院,应担负起民事执行的法律监督职责。根据目前民事执行法律监督立法上的缺陷,建议:以立法形式确认执行检察监督活动;设置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权的具体程序等。  相似文献   

6.
正一、民事案件执行监督线索来源与受理民事案件执行监督线索来源是检察机关做好民事执行监督工作的前提,优质的线索更是提高监督效率、效果的前提。在检察机关民事监督的司法实践中,通常各级人民检察院受理的民事执行检察案件主要有以下来源:第一种当事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检察院申诉的;第二种其他单位和个人向人民检察院举报的;第三种上级人民检察院或本院检察长交办的;第四种人民检察院在  相似文献   

7.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是我国检察监督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公平与正义法律价值的要求,但这一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尚未确立。随着法治的进步,民众对民事执行活动进行法律监督的诉求日趋强烈,使该项制度的建构和施行已成必然。目前这一制度的建构和实施仍面临诸多的障碍和挑战,需从观念、立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民事执行的实际状况不容乐观,"民事执行难、执行乱"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这是对民事执行权的规范机制不到位的原因造成的,成为影响公正廉洁执法顺利实现的重要问题.面对严峻的执行现实,我国应当建立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机制,对民事执行活动进行专门的法律监督,保障心平正义在民事执行过程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确认执行能力是案件执行的内在要求和实现条件 民事案件的执行是当事人权利义务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这在司法实践中已逐渐引起重视;但对执行能力,却很少具体探究,有些案件即因“无执行能力”而搁浅。这种习惯的思维定势,形成了执行工作的障碍,使有执行能力的人规避法律,逃脱执行;无执行能力的人的案件又未能及时中止执行,以致执行案件逐年堆积。 我们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力点在于准确认定民事执行能力。所谓民事执行能力,是指负有义务的  相似文献   

10.
怠于民事执行是指人民法院执行人员对判决生效后交付执行的民事案件不积极履行工作职责。以下笔者就怠于民事执行读职检察监督的难点及其相应对策谈一些粗浅认识。 一、怠于民事执行产生的原因 怠于民事执行在现实中虽表现得形形色色,如不执行,迟延执行,中止执行等,但其原因不外于以下三种情况:一是领导或亲朋好友讲情,这就是平常  相似文献   

11.
民事执行主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 民事执行是由国家专门组织或有关人员运用国家的强制力依法实现具有执行内容的民事法律文书的活动。包括法院生效的民事判决、裁判;仲裁机构制作的仲裁书;公证机构制作的公证文书等具有民事强制执行内容的法律文书。民事执行制度是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的民事执行机构是法院。哪些机关是国家的民事执行主体,各国没有统一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吕宜民 《山东审判》2006,22(4):89-92
拍卖是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执行程序中继查封之后的又一个重要执行措施。近年来,由于拍卖实践中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进一步在制度上规范拍卖措施尤显重要。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关于强制拍卖的规定非常原则,而拍卖法主要调整任意拍卖。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出台的《关于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13.
徐洁 《中国法学》2012,(5):55-60
诚实信用原则是现代法赋予法官在法律适用中追求具体社会公正而解释或弥补法律疏漏的重要依据。我国应当把这一原则引入民事诉讼特别是民事执行中。程序法定主义的特征决定了民事诉讼法的形式性,然而民事诉讼法的形式性绝非意味着它放弃对实质正义的追求。运用诚信原则补充、限制和协调具体规范的漏洞或规范的僵化应用,以保证法律适用的准确性和妥当性,既是法官的权力,也是法官的义务。代位执行规则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利益,执行异议制度则是为了避免第三人的财产遭受不当的强制执行,两者都是为了法律的公平和正义的实现,然而对第三人的异议不加审查就盲目地赋予其终止执行的法律效果,很可能背离正义的方向。因此,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将诚信原则作为第三人异议是否具有正当性的评价基准,应是司法公正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民事强制执行法的制定过程中,有关民事执行救济的内容无疑依然会是一个难点。民事执行救济虽然为执行程序中的具体制度,但就其内容而言则所涉内容甚为广泛:它是一种程序法上的救济,却与实体法密切相关;其目标是阻止执行机构的不当执行行为,但程序中的两造当事人却始终局限在债权人、债务人或者第三人的范围。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虽然大幅度地增加了有关执行救济的内容,但尚不能就此得出结论认为已经构建了执行救济制度。而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依然缺乏从程序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中来认识和界定执行救济。此外,我国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制度和既判力制度的混乱不清,也加剧了执行救济制度构建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15.
沈文 《法制与社会》2013,(29):45-46
2012年修改后的新民诉法赋予了检察机关对人民法院执行活动的监督,这一重大修订是对近十几年来理论界与实务界对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探索和实践经验的肯定与吸收,使对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正当性与必要性的争论尘埃落定,使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活动实施法律监督得到制度上的保障。但扔存在规定过于原则性,缺乏可操作性等制度不完善的缺陷,迫切需要构建一套特殊的程序以保障监督活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民事执行制度在实现生效判决、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实践中民事执行制度存在诸多疏漏,如执行措施有限、执行救济不完善、执行程序中的平等原则不合理,远远达不到保证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任务,更无法实现公正与效率的目的.因此,民事执行制度应当加以完善,可以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执行措施、完善执行救济、在执行程序中树立优先原则等对策来解决。  相似文献   

17.
设立协助调查制度问题的提出由于国家干预原则和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影响,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当事人举证责任的规定在实践中并未真正推行。特别是民事案件的执行工作,多年来,社会上普遍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认为执行工作的全过程都应由人民法院全部包办,执行人员几乎包揽所有的证据收集调查工作。殊不知,全国法院每年执行民事案件250万件左右,执行标的3000亿元左右,①平均每个执行员每年大约要执行近100件案子。有相当一部分案子既需要到银行、房产、土地管理部门,又要到证券管理部门,还要到相关人处调查,常常一件案子要跑十几天甚至几十天。…  相似文献   

18.
当前由于我国在民事执行方面的法律监督存在着立法缺失,从而导致民事执行中的违法现象比较严重,群众对执行难、执行乱也是反映强烈。为此必须建立有效的法律监督机制,而在我国检察监督是最为有效的法律监督形式。本文拟结合新《民事诉讼法》,对目前基层检察机关民事执行检察监督面临的困境、建立民事执行法律监督机制的必要性及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制度构建进行初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梁剑雄 《法制与社会》2012,(28):147-148
近年来,由于社会处于结构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民事案件居高不下,"执行难"、"执行乱"的问题一直很突出,各级检察机关就如何正确发挥检察监督职能,确保生效的民事裁判案件得到正确、及时、有效地执行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本文着重从探究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案件监督的入手,为检察机关更好地开展对执行案件的监督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执行难’、“执行乱”日趋严峻的形势使得民事执行权难以良性运行,为解决这一痼疾,理论界和实务界着手探索如何构建行之有效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且全国人大法工委民法室姚红主任在2011年民事诉讼法学年会上表示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改有望引入该项制度。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引入检察监督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构建路径等相关问题略陈己见,以期对我国民事司法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