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敢于当面反对、使我下不来台的人,我会重用他。"日前,《朱镕基讲话实录》的出版发行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而上述话语则被视为朱镕基四大经典语录之一广为流传。笔者对这句话深以为然,领导干部重用"敢于当面反对自己、使自己下不来台的人",是一种大智慧。鲁迅在《无声的中国》中说:"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这说明讲真话是多么的重要。事实确实如此。如果不讲真话,就会出现"村骗乡,乡骗县,一级一级往上骗,  相似文献   

2.
在北京市人大代表位置上干了15年多、头发已经花白的沈梦培发现北京市海淀区原区长周良洛的问题后,敢于当面直陈,在履行法律赋予一位代表职责的同时,更体现了敢于替弱势维权、敢于向强势“较真儿”的执著与勇气。  相似文献   

3.
1784年9月,康德在回答德国《柏林月刊》“何为启蒙”的问题时说: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自己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思想启蒙就要启发和激励人勇敢地运用自己的理智,把人从恐惧、迷信和盲从的混沌状态中解放出来,确立人的个体意识,使人成为能够独立思考、自主行动、自我负责、真正自由的个人。“勇于运用理性”是启蒙运动的口号,“敢于认识”是启蒙运动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4.
查韦斯是一个爱憎分明、嫉恶如仇、不畏权贵、敢做敢为的人,敢于没收大庄园主的土地,勇于征收跨国公司资产,甚至敢于责骂美国小布什总统为“恶魔”,鲜明的个性使他成为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  相似文献   

5.
给自己鼓掌.是自信的体现,是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是一种自我激励,是对自己生命潜能的激发。当然,为自己喝彩,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有的人以为对自我鼓掌是“出风头”.是不稳重、不成熟的表现.因而不敢在大众面前表现自己,使自己失去了许多成功的机遇;有的人自我估价过低,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总觉得自己不行.甚至拿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越比越泄气,越比越自卑。长期这样.就会形成“我不行”、“我不能”、“我不敢”的潜意识。这样一来.不但失掉了很多机会,而且给人留下了平庸无能、无所作为的印象.自然得不到好评和重用.、到头来,不免发出怀才不遏、壮志难酬的叹息.陷入苦闷之中,由此看来,必须学会给自己鼓掌。  相似文献   

6.
我是新闻人,朱镕基当总理时,我关注他每一次在全国人大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的“答记者问”,那确是很重要的节目。中国总理答记者问的精彩一页,就是在朱镕基手上开创的。《朱镕基答记者问》一书不仅收录了他五次在全国人大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答中外记者问,还收录了他“接受外国记者采访”、“在境外的演讲和答问”、“接受香港记者境外随行采访”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任何成功的领导者,都必须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而是否善于宽容人则是领导者能否科学地识人用人、有效激发下属的一个关键问题。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好大喜功,喜欢歌功颂德,不愿听真话。一听到反对意见或听到带刺的批评意见,就又蹦又跳火冒三丈,谁若持不同意见,敢于“太岁头上动土”,就打击谁报复谁,给其穿小鞋。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使其所处的单位团结难维护,戒心难消除,工作难开展,决策难科学。  相似文献   

8.
勇于谔谔     
“有谔谔诤臣者,其国昌;有默默谀臣者,其国亡”。自古以来,人们就把有没有一大批敢于讲真话,敢于犯颜直谏的忠臣义士看作是社稷兴亡的重要标志。作为新世纪的领导干部,既要有对上级谔谔的胆量,又要有让下级谔谔的肚量。也就是说,一方面,对待自己的上级,既要尊重、信任,支持其工作,学习其高超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同时,也要敢于指出和批评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坚决反对唯上、媚俗的庸俗习气。另一方面,对待自己的下级,则要树立民主意识,让他们心无顾虑地各抒己见,兼容并蓄,使不同的观点得到充分交流,努力营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  相似文献   

9.
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特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迫切需要一大批敢于担当的干部。党和政府要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打气撑腰,形成重用敢于担当型干部的用人导向,为敢于担当型干部解除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0.
人生苦短。生活中的每一个人理应爱惜自己、善八待自己才对,为什么要对自己“下狠手,,呢?这不是明摆着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么。非也。我这里所说的“下狠手”,其实是另一个层面的自珍自爱—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敢于严于开展自我批评。  相似文献   

11.
朱镕基总理在主持本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时,对国务院组成人员提出了五项要求、约法三章。其中一项要求就是“要敢于说真话”。说真话堪称古往今来一大话题。中国自古即有“文死谏,武死战”之说,讲的是文臣武将各有尽忠报国的方式,而是否敢于直言进谏,成为人们衡量士大夫人格精神的准则。然而,中国历代君王  相似文献   

12.
人民日报有篇评论员文章《有话讲在当面──九论以整风精神深入开展“三讲”教育》(1999年6月5日),文章开宗明义:“贯彻整风精神,一条重要的要求,就是开展谈心活动,有话讲在当面。”搞好谈心活动,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思想建设的重要方法,也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曾经说过:“我深信,私人的会晤能够消除许许多多的误会,而阻碍统一事业的许多表面上的困难也会迎刃而解。”敢不敢于谈心,是衡量一个人(尤其是领导干部》心胸是否磊落宽广,境界是否纯洁高尚的重要标志。“心底无私天地宽”的人,无事不可对人言,在同…  相似文献   

13.
“眼睛”有时不可信,用“心”来“看”人们常说“眼见为实”,这种世俗观念常给人误导,即使高明的领导者有时也会因此而误入“陷阱”。朱镕基曾是一位口碑好的总理,个人风格鲜明,爱憎分明,雷厉风行,又不乏幽默感。但是,他可能过于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只要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总不会错——恰恰就是这个节骨眼,有一次他落入了地方领导者精心设计的圈套之中。  相似文献   

14.
《执著的力量》读后颇有感触、引人深思。首先,有转变作风之真。顺昌县的创新实践,特别是人大代表履职的执著尽责、人大常委会“敢于说不”的刚性监督、政府部门“等不得”的工作作风,使人为之一振,  相似文献   

15.
切莫重用“没有缺点”的干部段义海“讳疾忌医”作为对缺乏自我批评精神者的批评,已经是讲了又讲的一句老话。但现如今,有的人对自己的缺点、错误,已不是什么“忌医”,而是根本不承认有“疾”,自然也就根本用不着“医治”了。真的无疾?当然不是,只是“讳疾”已讳到...  相似文献   

16.
白鹭 《两岸关系》2009,(5):67-68
这世界永远有一个洗尽铅华忽然回忆往昔的过程,设计界的新思潮已经从追求“全球村”的“村流行”,回归到反对全球化,反对世界各地千篇一律的酒店、机场、连锁店货品,反对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款家居布置都如出一辙。大家都在逃离地球村,回到自己的小窝,点燃自己的小灯笼……  相似文献   

17.
陈水扁、李登辉这两只“台独”猴精,不仅善于变脸、变身,而且还善于利用一切能使自己连任的东西。譬如:“320公投”,“纪念二·二八起义”等。前者不合法,遭到大多数台湾人的反对,后者引发台湾族群的对抗与仇恨,“台独”分裂势力极力欺骗台湾年轻人,以冀增加自己的选票。  相似文献   

18.
王军伟 《前沿》2014,(15):64-67
霍布斯认为自然状态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通过细究文本,发现霍布斯之所以作出这一断言,究其原因与其对人性的考察所得出的结论不无关联。人天生的不合社会性,人大体上的自然平等,人彼此的竞争、猜疑和爱慕荣耀,人的自然权利,以及人的私己判断,霍布斯通过对人生活在群体中的人性的考察所得出的以上结论,促使他断言自然状态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自然状态使人的生活“孤独、贫困、卑污、残忍而短寿”。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流长;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财富。在识人、用人方面,古人在实践中探索积累了一套丰富的经验,至今仍能给我们的干部人事工作者以许多有益的借鉴与启示。具体地归纳概括起来就是“五视”; 一是“居而视其所亲”。就是要注意观察一个人平时跟谁在一起。如与贤人相近,则可重用。若与小人为伍,就要当心。 二是“富而视其所为”。就是要看他如何支配自己的财富。如果只是满足私欲,大肆挥霍,贪图享乐,则不能重用。反之,救济贫困,栽培有为之士,兴办利国利民的实业,方可委以重任。是“达而视其所举”。就是要看…  相似文献   

20.
如何做好基层民政工作,我们民政办对自己有个要求,就是做到“五官端正”,即“嘴不歪”、“眼不斜”,‘耳不偏”、“手不长”、“腿不短”。“嘴不至”,是指对上级敢于讲真话、实话;对别人、对前人客观评价;对自己做到言行一致,“言不欺心”,“语无阻阳”,磊落光明。“眼不斜”,是看人看事力求客观、公正、全面,不凭个人好恶和印象衡量人、看待人。“耳不偏”,指不偏听偏信,耳根子要硬,不当一顺风耳”,善于听取不同意见,集思广益。“手不长”,指不伸手向党和人民要官、要权、要名、要利,不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腿不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