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晓萍 《党史文汇》2006,(10):43-45
他有着三过雪山草地的传奇经历,他曾经打入国民党胡宗南部从事地下活动,他是当年中央清查潘汉年历史问题的执行者,他是周总理临终前召见的最后一人.他就是被誉为"秘密战线上的传奇人物"、现年88岁的原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  相似文献   

2.
<正>海拔5000多米的党岭雪山,是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的最高雪山。在这座雪山周围,流传着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总兵站部部长吴先恩率部翻越党岭雪山时,在一处山崖下发现一只胳膊伸出雪堆,拳头紧握。他上前掰开拳头一看,里面是党证和一块银元,党证上写着:"刘志海,中共正式党员,1933年入党。"在场的同志都默默低下头,吴先恩哽咽着说:"志海同志,你的党证和最  相似文献   

3.
从遵义出发历史在遵义开会几名从南湖出发的水手需要在这里打捞一艘沉船新入选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是一名大个子他身材魁梧,敢于顶天立地他喜欢敞开胸怀和世界对话风把他的衣服吹成一面旗帜后来,人们才知道,他不是别人他就是中国打着绑腿的马克思他就是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列宁后来,他就走到了队伍的前面用智慧的大脑,用头上的红星为革命一路照明都说中国革命走了许多弯路但真正的转折点在遵义遵义会议以后,我们的钢枪、大炮全都有了准星过雪山草地在红军将士的眼里雪山,草地都是动词他们说,革命不需要形容词红军翻过雪山以后那雪山就变了,变成…  相似文献   

4.
正"年份英雄"发布词一位真正的战士。上半生为"国",功勋卓著;下半生为了"国家的未来",慈善助学。20多年来,他省吃俭用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帮助那些家境贫寒的孩子重返课堂。长征精神永不忘,近百岁的老红军,至今仍奋进在他捐资助学的"新长征"路上。97岁的李光一共经历了两次长征。第一次长征时,他才14岁,穿过枪林弹雨,走过雪山草地,历时一  相似文献   

5.
他是追随方志敏走上革命道路的"箍桶匠",在创建和扩大赣东北苏区的艰苦环境中,用一把斧头屡建奇功,威猛难挡。他是长征"开路先锋团"红四团团长,那是一个不怕死的团,爬雪山他们最先,过草地他们最前,飞夺泸定桥,攻打腊子口,一次又一次闯关夺隘,为危境中的红军杀开一条血路。  相似文献   

6.
正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表现出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红军长征的"铁流"队伍中,走着一个唯一有教授头衔的人。他个子不高,穿一身不合体的旧军装,腰束皮带,打着绑腿,操一口浓重的湖南新化口音,他既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革命军人,又无时不显露着学者风度。他就是来自湖南新化县的成仿吾。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学家1897年8月24日,成仿吾出生在新化县琅塘镇澧溪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童年时,他先后在私塾、书屋、  相似文献   

7.
信仰的力量     
开国将军方子翼总结自己的人生时,写下"仰不愧天,俯不怍人"8个字。老将军经历了鄂豫皖苏区四次反"围剿"、川陕苏区粉碎田敬尧"三路围攻"和刘湘"六路围攻"、四过雪山草地、河西走廊鏖战"马家军"等无数场险恶战斗,三次战地负伤,三次险些丧命。朝鲜战争爆发后,他奉命组建"第4歼击师"并首任师长,成为第一位率部入朝参战的空战指挥员。他率领的"空4师"第一个击落侵朝的美军飞机,击毙美军王牌飞行员戴维斯。空军原司令员王海上将由衷地称赞说:"他在中国人民空军的发展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每一个或长久或短时间离开雪山草原的牧人,在远方最想念的往往不是亲人,而是那雪山和草原,之后是畜群,之后才是人”。那天晚上,听大才旺在他的帐篷里说出这番话时,我心里不禁为之一震。雪山在牧人心里是神圣的旗帜,是永远的精神家园。有人说,青藏高原的牧人可以什么都没有,但绝不能没有雪山,视野中望不到雪山是他们最难以忍受的事。  相似文献   

9.
正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爬雪山。对于97岁的老红军孙金道来说,80年前的远征给予他的最深记忆,就是两个方面:打仗+挨饿。"一年多时间差不多天天都在打,都在跑,都在饿肚子。"孙金道当时是红四方面军270团的传令兵,长征开始的时候,还未满16岁。他清楚地记得,到了西北,"才美美地睡上了昏天黑地的一大觉"。"苦是真苦,不过有了那样  相似文献   

10.
“没有‘雪山支部’的帮助,我们40多个农民工、50多万元的工资可就收不回来了!”今年春节前,大邑籍农民工唐红军将一面绣着“情系民工、温暖万家”的锦旗送到了大邑县外出党员拉萨党支部办公室,他激动地对支部书记张利全说:…雪山支部’就是咱农民工的家啊!”  相似文献   

11.
正百岁将军裴周玉,自15岁参加秋收起义、18岁参加红军,历经三次"反围剿"、爬雪山、过草地、抗日战争、平津战役与抗美援朝战争,戎马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还与刘志丹共同战斗了四个月——1913年1月4日,裴周玉出生于湖南平江县龙门镇枫树村的一个贫农家庭。1928年参加龙门秋收起义,1930年参加红军。参加过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斗。1932年7月,任红三军团保卫局检查科科长。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他历任红二十八军特派员,八路军一二○师三五八旅锄奸科科长、师政治部锄奸部代理部长等职。随后,他带领工作队在汾阳扩兵,参与指挥击退日军的进攻,护送上万人次大  相似文献   

12.
在农二师二十四团,如果有哪个职工想发展大棚致富,都会不约而同地想起王雪山,大伙都喜欢先到王雪山管理的大棚内学习参观一番,学点经验,然后再作打算. 1998年,王雪山在和硕县清水河农场种植蔬菜大棚,当年,他投资30万元在60多亩土地上建起了40座蔬菜大棚,由于种植经验不足,管理不到位,再加上老天爷不给力,那年冬天,一场大雪覆盖了整个焉耆盆地,零下20多摄氏度的低温持续了10来天.  相似文献   

13.
正中央红军继续北上,准备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在川西北建立新的根据地。雪山拦在了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之间。红军三大主力部队先后在不同的季节,爬越了多座不同的雪山。最先爬雪山的是红四方面军。据统计,红四方面军翻越了红桥山、夹金山、梦笔山、雅克夏山、昌德山、打古山、党岭山、巴郎山、鹧鸪山等雪山,达到20多次。红一方面军先后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雅克夏山、昌德山、打古山等5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红二方面军最晚进入雪山地区,翻越的雪山却最多,先后翻  相似文献   

14.
我的指导员     
1963年8月1日,我出生的那天,父亲特别高兴,于是,他连想都没想,就给我取名"建军"。名字,寄托了父母最美好的祝愿。绿色,自然成为我生命的底色。上世纪80年代初,我随部队驻守在祖国边关哨卡的基层中队,生活很清苦。"只有荒凉的雪山,没有荒凉的人生。"连指导员徐万山说,"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苦地方,远地方,  相似文献   

15.
《廉政瞭望》2012,(9):58-59
这是西藏最苦最远最险的巡逻道,被战士们喻为"生死路"。全长160余公里,却需穿越10多条冰河、8座终年不化的雪山,随处是刀锋山、老虎嘴,毒虫、猛兽出没,泥石流、雪崩频发,6天5夜才能走完。有名战士,10年来行走在这条路上,往返60趟,行程两万多公里,47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留下了21道伤疤。他就是杨祥国。  相似文献   

16.
1985年病逝的开国中将谭冠三,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但是历史注定不会忘记他。他早年追随毛泽东、朱德参加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由毛泽东手把手地教会了搞调查研究。在抗日战争期间,谭冠三勇挫顽敌,被毛泽东誉为"以三对三,冠能盖石"。新中国成立后,谭冠三又率领第十八军进军西藏,他的后半生扎根在了西藏,被誉为"雪山名将"。在解放西藏、站稳脚跟、执行协议、平叛与民主改革、对印自卫反击战中,谭冠三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第一批在党的领导下为西藏的解放、发展进步而幵拓和奠基的著名人物之一。谭冠三的后半生和西藏结下了不解之缘,去世后将骨灰埋在了自己在拉萨亲手创办的八一农场,永远留在了这片雪域高原。  相似文献   

17.
徐敏 《兵团工运》2021,(6):26-27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边防稳固,人民安居乐业,生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是我们的幸运."11月5日,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和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胡拥军被授予殊荣. 胡拥军是十师北屯市一八一团六连职工,为了恪守对父亲"守护边疆一辈子"的承诺,33年来,胡拥军不畏艰辛、放牧巡边,皑皑雪山见证了他守边护边的感人事迹,见证了他对祖国的忠诚.11月5日,中央文明委授予68名同志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胡拥军被评为全国诚实守信模范.  相似文献   

18.
丛珊 《廉政瞭望》2005,(11):40-42
这是发生在河南省禹州市的一个传奇而又真实的故事。6年前,因一桩奸淫幼女案,19岁的王俊超无辜被捕,并被判处有期徒刑九年。入狱后,他坚持申诉,到处申冤。在申冤无门时,他意外地遇见了在同一监狱服刑的同乡王雪山。谁能想到,王雪山一番忏悔,救出了这个蒙冤6年的老乡狱友……“凶手”被屈打成“招供”王俊超1979年8月28日出生在河  相似文献   

19.
正王维舟,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人,1920年在上海加入朝鲜共产党,被称为"入党比建党还早的革命家",1927年经吴玉章介绍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川东游击军总指挥、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军军长。王维舟对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为迎接红四方面军入川,他做了大量工作,扩大红军,拓展苏区,使川陕边区的农业收成良好;他突破嘉陵江防线,策应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北上;他忍辱负重,带领红军将士三过雪山草地;他给朱总司令送五匹战马,向毛主席畅叙衷肠,真正体现了  相似文献   

20.
小太阳     
正她是这支队伍里的一名小卫生员,很多人都不知道她叫什么,但所有人都记住了那个温暖的名字——小太阳。她是一个南方女孩儿,当她第一次见到雪山时,整个人都呆住了。眼前一片银光。雪连天。天连雪。云雾像轻纱一样绕在山尖。"太美了!"她不禁张开双臂,在队伍里"飞"来"飞"去,恨不得立即变成一只小鸟飞上雪山之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