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勇  温建辉 《河北法学》2007,25(1):38-41
我们要想理顺罪过中各种要素的形态,避免认识因素或意志因素越俎代庖的现象,必须在罪过之中还情感一个名分,给情感一席之地.当罪过理论之中确立情感因素的一席之地后,发现罪过理论中原先存在的所有问题随即迎刃而解:越俎代庖现象消失了;间接故意与轻信过失得到了清楚的区分.  相似文献   

2.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周恩来总理对党的政治工作做出了卓越贡献,逐步形成了言传身教、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和激励引导等独特的工作艺术.本文指出研究周恩来思想政治工作艺术缅怀周恩来精神,也为我党在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适应新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断提升人格魅力、放射理论光芒、彰显人文关怀和激发工作热情等方面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璟 《人民司法》2021,(9):22-23
木心说:“幸福就是心安理得地爱艺术。”对我而言,幸福就是享受当下,爱我所爱,将时光消耗在自己喜欢的事物上,工作、生活皆如此。读书时,我曾一度沉醉于诗词之美,后来渐渐明白,我爱的不仅仅是诗词本身,更是诗词之中的情感和意境,以及日复一日地坚持做这件事所赋予我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4.
诗乐异同论     
美国文艺理论家佩特曾经说过一句令人深思的话:“一切的艺术都是趋向音乐的状态。”(《文艺复兴:艺术与诗的研究》)朱光潜先生译为“一切艺术都以逼近音乐为指归”,并作了以下解释:“他的意思是:艺术的最高理想是实质与形式混化无迹”(《诗论》)。这作为对原文的直接说明,未必十分理想。其实,佩特的意思是表述得很明白的,他的原文是:“All art tends to become music—that is to stir emotions rather than to sate intellectual ideas.”显然,他是强调所有艺术都象音乐那样,与其满足理性的观念,不如表现情感的运动。诗歌在表现情感方面,较之其他艺术样式更为明显,所以诗歌与音乐是更为接近的姐妹艺术。我们要认识诗歌,就有必要对诗歌与音乐进行一番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论政治美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治本身就是审美的一种特殊表现。政治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权力运作、政治家的风格,在在都表现出美学的精神。意识形态对于现实与未来构建了种种“想象的共同体”,把特殊群体、阶级、集团的利益、情感、意志、观念净化和升华为人类的普遍理想和共通情感。政治统治的美学奥秘在于使权力成为魅力,权力结构进入情感结构。政治的等级结构深刻地表现为审美的一种价值结构。政治权力渗透到人的感性生存实践的各个方面,成为人们视、听、言、动的根据和规范;对权力的视觉分析可以推及到人的整个感性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6.
为了扬弃传统的模糊语言而选取确切的范畴概念——“范式”来把握、论述、界定唐诗的抒情艺术 ,本文从艺术情感的真挚、升华和含蓄三方面 ,论述了唐诗抒情艺术范式的主要品性。由此对唐诗抒情现象进行了美学分析 ,进而对唐诗抒情艺术的创作、接受、批评和理论进行特定视角的专题研究 ,试图建构起唐诗情感理论的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7.
高亮 《法制与社会》2012,(17):262-263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具体分析和探讨了提高战斗精神的三种途径:情感、价值观、意志品质,试为新形势下我军战斗力的提高探索一条具体可行的“心”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中晚唐诗歌史上,姚、贾虽以苦吟并称,但思想境界的不同、时代士风的变迁,已使二人的诗歌精神产生巨大差异.从孟郊、贾岛到姚合,随着苦吟的内蕴变化,诗人的艺术追求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姚合上承王维及大历诗人,融汇张籍、贾岛等诸家之长,成为苦吟诗人的集大成者.他所追求和倡导的"清峭"诗风,代表了晚唐苦吟诗人共同的审美趋向.这是他们在艺术旨趣上最终选择姚合,远离贾岛,形成情感平和、风格雅正创作格局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试论宋代士大夫司法活动中的德性原则与审判艺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之二●陈景良两宋士大夫承儒家卫道弘毅之精神,挟道自重,学贵创新,在司法实践中融人文精神于德性原则与审判艺术之中,胸中流淌的是一种忧国忧民的悲愤意识。从此一角度研究宋代法律文化,乃至中...  相似文献   

10.
付晓武 《法制与社会》2012,(29):237-238
文化是价值观孕育生成的土壤和营养.为此,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就应根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深耕在爱国情操和我军优良传统的沃土之中;巩固在不断完善的我军制度文化的建设之中;融会在适应官兵的物质精神生活的需求之中.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镇江市经济开发区人民法院在审判综合楼建设中,将法院文化建设融人大楼设计施工之中,倾心打造传递法治精神、弘扬法律意识、彰显司法权威的新载体。通过“镜园”法文化思维理念,将面向公众的庭院文化、面向当事人的法庭文化和面向法院工作人员的廉政文化融为一体,达到以文化的形式宣传法律、 以艺术的方式弘扬法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指引下,艺术教育需要继承我国优秀传统,回到育人的定位,并积极应对时代发展需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人文目标。本文首先分析了艺术的独特育人机制,提出学生"感性和精神整体发展"的艺术教育人文目标建构立场。在此基础上,挖掘中华艺术精神内蕴的以"生"为核心的德性之维,将中国传统美育、艺术教育的人文精神和话语与当代中国社会语境、世界艺术教育改革趋势相结合,阐述我国艺术教育人文目标的当代指向,即形成"万物一体,共生共荣"的生命美感:敬畏万物之灵性,感受天地之大美;践行"为人生而艺术"的艺术观:在艺术中滋养情感,体悟人生,过一种艺术化的生活;提升"艺术介入社会"的行动力: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以艺术促进社会的变革和美好。  相似文献   

13.
阳大元 《政法学刊》2001,18(4):75-77
思想政治工作要有特定的说理艺术,诸如情感说理、渐进说理、含蓄说理、刚柔说理、幽默说理、比喻说理,都是切实可行的说理艺术.  相似文献   

14.
想必这些日子里,再进餐馆用餐的人都会被问及:“先生,你要到这边用餐,还是那边用餐,这边是无烟区……”,在客客气气之中,无数双注视着你的眼睛似乎已经让你的答案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当然是“无烟区”。  相似文献   

15.
如果你要上中国的法律专业网站,相信你无需查询就会点击www.law.com.cn,互联网会将你带到了“国法网”。在国法网上你会发现,他的指定法律服务机构就是广东易春秋律师事务所,这个庞大的法律网站之中有一个“学者专栏”,版主就是广东易春秋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梁国雄律师。再看看该网站的一些法律网站链接,如最高人民法院主办的中国涉外商事海事审判网www.ccmt.org.cn.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主办的中国律师网www.acla.org.cn.广东省律师协会主办的广东律师网www.lawyer.gd.cn.湖北省律师协会主办的湖北律师网www.lawycr.hb.cn.广州市司法局主办的广州普法网www.gzpf.gov.cn等,你会发现这些网站的制作单位均是广州市法明网络资讯有限公司,而梁国雄律师则是广州市法明网络资讯有限公司的发起人究竟是什么原因令一个律师与网络结下如此不解之缘呢?  相似文献   

16.
张广浩 《法制与社会》2012,(13):253-254
人格权是法律人格内涵和法制观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一种法律工具,其内涵经历了由身份→纯粹精神利益→伦理→物质利益→相对非财产性法益的多元“进化”路径,并仍处于丰富和发展之中.因此,现代民法上的人格板内涵可界定为:“以非财产性的精神利益为原则、财产性的物质利益为补克,通过直接调整人格法益,间接保护内在伦理的相对非财产性法定权利.”  相似文献   

17.
谢勇  温建辉 《河北法学》2007,25(11):70-74
尽管传统罪过理论阙如情感因素,但它并没有严重影响到刑事立法的合理诉求和刑事司法的现实运行,却表明了刑法的罪过理论已经落后于刑事实践.一方面,罪过情感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中有所体现或得到了适当的考虑;另一方面,情感因素在罪过理论之中却没有任何名分,或者没有取得应有的地位.只有充分认识这一问题,才能在刑事实践中走向自觉,也才能够明确完善罪过理论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酒绿灯红”,原作“灯红酒绿”,形容淫乐尽欢之场面,特指一种以满足物欲和获取感官刺激为目的的畸形享乐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今,当你穿梭于都市的滚滚红尘之中,新奇的霓虹灯和电子广告会执拗地提示你:哪里有歌厅酒吧,哪里有生猛海鲜,哪里有帝王般的逍遥和望门贵族样的阔绰……就连那些苍凉的边陲小镇也不难寻觅到夜总会、洗头屋……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们有了比果腹蔽体更高的消费需求,也不为怪。但凡事都要有个度,超过了这个度,事情就会有些不妙,现实中,有的人在告别了以精神代替物质、把人的正常欲望视为异端的“苦…  相似文献   

19.
在县委、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学校以“弘扬艺术教育特色,提高师生艺术素养”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艺术教育提高学校品位的一个切入点,始终把艺术教育与实施素质育教发展纲要》精神,将艺术教育工作作为实现学校突破发展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努力创设崇尚艺术,崇尚美育的氛围,因地制宜地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新时期散文的沉寂,原因主要在于散文文体被限定在所谓“抒情散文”的天地之中,一味追求纤细飘逸,或围绕政治和道德的课题,或沉醉在“意境”的古典审美规范之中。另一方面,小说与电影的散文化现象又给我们以启示,散文的泛化是散文将自身的文体特性沉潜到诸种艺术形式中,目的在寻求一种新的综合和创造,以形成一个利于散文再次崛起的广阔的艺术背景。据此,作者界定散文是一种游离于文学与非文学之间的文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