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蒲艳萍 《探索》2004,(5):75-78
本文通过对财政、货币、投资等外生性宏观调控冲击对中国经济增长及其周期影响的定性与计量分析,指出中国政策变动与经济增长周期波动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改革后,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在增强,外生性在减弱;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机能增强,外在冲击机能在下降;投资自身受经济系统内部联系的制约作用逐渐增强。提出了通过增强经济系统内部化解和抵御冲击的能力、建立冲击预警机制和健全危机管理体系等应对外生冲击,确保中国经济稳定运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据专家预测,2004年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GDP增长率将达到8.7%,继续保持在较高的增长水平上。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强势不改,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7.8%,粮食价格大幅度增长,钢铁、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电力、运力和重要原材料的瓶颈制约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3.
宏观税负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宋效中  赵利民 《探索》2005,(3):100-104
税收通过影响投资、技术进步等因素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理论上存在一个最优税率,实际税负高于最优税率就会对抑制经济增长。本文通过对中国税收负担的实证分析,判断出我国已进入课税“禁区”,结合我国宏观调控的实际情况提出税收及其相关方面的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部不经济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近几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但经济的快速增长却掩盖不了“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等外部不经济性。我们通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投入效率、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的分析,得出的一个基本判断是:增长方式粗放,存在不经济性。为此,必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增长方式转变,这是解决经济增长外部不经济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宋博 《理论学刊》2023,(2):123-131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的地位日益攀升,其影响范围不断拓展、作用力度不断增强,金融与经济的关系愈发紧密,尤其是20世纪中后期以来,全球各经济体都经历着不同程度的经济金融化。在全球经济金融化不断加剧和国际金融资本不断积累的情境下,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影响,呈现金融化特征。然而,由于经济金融化因素自身存在不稳定性,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势必会出现利弊共存的问题。因此,从政策实践看,中国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确保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就应当从分析经济金融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途径入手,进一步寻求适度经济金融化下的经济增长,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崔巍 《学习论坛》2006,22(3):29-32
经济增长理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理论反映,源于以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经济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的建立强调科学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是,发达国家经济学家自身存在的认识论方面的缺陷使其不可能科学完整地建立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因此,必须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建立科学模型,并指导中国社会经济建设实践,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践。  相似文献   

7.
中国目前采取的是一种外延粗放以及外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主要依靠要素的投入和对外出口来维持经济增长的高速度。这种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应当及时加以调整。调整经济增长模式要从转变政府职能入手。  相似文献   

8.
王冬梅 《世纪桥》2005,(3):113-114
文章从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和人口的城乡及区域结构等三个方面,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揭示了中国经济20多年来的结构变动,以及这种变革与调整所带来的总量扩张、效率提高、运行机制改变。并且,就业总量的增加和就业结构的改善始终贯穿在这一进程中。  相似文献   

9.
2004年中国经济展望及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剑平 《新视野》2004,(1):20-23
2003年,中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势头,预计全年GDP实际增长可达8.5%左右,经济进入新一轮扩张期的趋势进一步明确。目前,我国工业化正向重化工业化阶段推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自主投资比重明显上升,国际制造业向我国产业转移方兴未艾, 2004年我国经济将进一步趋好。当前,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抓住有利时机加快体制改革步伐,果断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的体制性矛盾和问题,充分发挥经济自主增长潜力,使中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不发达国家的经济怎么才能实现长期而稳定的增长,并达到发达经济,这是经济学家所长期追寻的目标.十九世纪以来接连出现的大量国家相继走上富裕之路,给经济学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但受制于分析工具的不完备,该领域的研究长期未取得大的进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对该问题的研究有了新的、统一的分析框架,形成了所谓工业革命的研究领域,这项研究试图统一人口增长理论、削度经济学、理论和发展经济学.因对不同因素的作用强调有别,对不发达经济向发达经济转型提出了两种理论,一种理论认为工业革命是一个自然且必然的历史演化过程,即,它是自动完成的;另一种理论认为工业革命需要一些因素的特定变动,即,它是不能自动完成的.但工业革命研究尚处初创期,有待研究的领域还很多,本文就该理论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我国资源禀赋的特点是人均资源缺乏而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以缓解劳动者就业压力而形成的以消耗资源为基础的低层次、低盈利的产业竞争,形成了粗放式高消耗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而形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物质资源要素制约,因此必须根据我国的要素禀赋特点促进要素投入组合的优化。更多地利用丰富的劳动力替代物资资源的投入,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发展。在政策取向上,努力形成就业压力下的资源节约效应,大力发展多用劳动力、少用资源的产业;大力推动能够形成新的产业、新的增长点、新的就业机会的“开拓型创新”;应用与开发更多能够用劳动力替代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促进更多的人力资源投入新资源的研究与开发、资源再生、资源节约的科技和产业发展中。  相似文献   

12.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完全排斥产业结构升级。结构主义认为产业结构的变动会影响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方式实际是以产业结构变动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模式。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过程实质是产业结构剧烈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从 1997年开始 ,已经连续 5年GDP增长处于 7%~ 8%的水平 ,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原因是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一些问题。但是 ,只要我们努力解决以下问题 ,就完全可能在未来 2 0年~ 30年甚至半个世纪的较长的时间里 ,把我国经济维持在较高的增长水平上 :1、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2、推动金融体制改革。 3、加快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4、减少第三产业的进入壁垒。 5、推动教育体制改革。 6、反思、改革传统的扶植农业的政策。  相似文献   

14.
经济转型理论比较:中国经济转型战略的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克思的经济转型理论与西方主流经济转型理论作出比较,既研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问题,又研究原始资本主义向现代资本主义的转型问题,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问题,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转型战略的合理性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与新中国经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开创者,他在新中国经济建设方面的耕耘,集中体现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道路.其中的成功和失误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风格.正确对待毛泽东在新中国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认真汲取其中的合理内核,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仍然会形成宝贵的精神财富,发挥其不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经济发展阶段是一个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阶梯,是一个经济进步的历史过程。经济发展阶段的飞跃,伴随着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人口的社会化、教育的大众化。经济发展的本身是一个综合发展的社会过程。GDP增长快了,并不能说明经济发展阶段整体水平高了。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GDP增长一直保持在高水平上,但是从整体水平来看,我国的经济发展仍然处在一个低水平上。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时最容易出现的一个偏向就是片面追求GDP增长,而忽视了这种GDP的高增长往往是以牺牲整个社会基础能力的提高为代价的。事实上,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GDP的大小是不能简单进行比较的。比起GDP我们更应当重视的是社会软环境的建设,我们追求的小康社会不是"GDP指标"上的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7.
曹新 《新视野》2002,(4):24-25
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既要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等不合理的问题,又要根据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供求关系变化的新特点,以及国际新科技革命和产业结构重组的趋势,进行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目标的结构调整。因此,加速中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最为紧迫的任务。根据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内在要求,我们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使社会生产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以企业为主体,通过企业的市场竞争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以科技为支撑,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发…  相似文献   

18.
武燕 《学习论坛》2003,(3):36-37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所应坚持和遵循的正确道路。同时指出 ,人类社会进入 2 1世纪的时候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当今国际局势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弄清楚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究竟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产生哪些实质性影响 ,怎样从经济全球化的视角来研究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对于拓展当代社会主义理论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一、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为我国社会主义更快更好地发展提供了良好…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政府在国际社会一直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强调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科学发展观坚持了我国一贯的外交思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并揭示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20.
我国加入世贸前由于存在金融体系巨额不良资产、投资总体上的低效、财政出现的困境等经济问题 ,入世后将对我国金融体系产生巨大的冲击 ,可能带来结构性失业人数急增 ,城乡差距拉大 ,贫富悬殊继续加大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