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病主要是膝盖骨转位于股骨内侧,滑车脊的顶端,被膝内直韧带固定,不能复位,患肢强直,向后下方伸展。强迫运动,患肢蹄尖着地,有时可听到“啪”的一声,强直解除复位,但不久又复发,故称习惯性上方脱臼。我们采用韧带切除术,先后治愈23例。  相似文献   

2.
单蹄兽的膝盖骨上方习惯性脱臼屡见不鲜。对本病多采用手术切断膝内侧直韧带或用削蹄等方法治疗,我们改用无水酒精注射于患肢松弛的膝直韧带旁,操作简单,效果迅速确实,收到良好效果。 脱臼的整复 对于一般习惯性膝盖骨上方脱臼的整复,可驱赶快步行走,或让它跳越小沟,也可让患畜做急速后退运动,膝盖骨多可自然复位。如果膝盖骨固定较牢固,自然复位困难时,可用一园绳缚在患肢系部,将绳长端拉向颈基部,并绕过对侧颈基部拉紧绳端,将患肢向前上方牵引,使膝关节直伸,然后将膝盖  相似文献   

3.
治疗家畜髌骨上方脱臼,由于整复后固定困难,很容易复发。我们试验应用绳索屈膝固定术,取得了较好效果。 大家畜发生髌骨上方脱臼时,髌骨过度向上方移位,卡在股骨滑车嵴的顶端,并被膝内直韧带紧紧拉住,不能滑下;膝内、膝中、膝外三条直韧带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持续牵张的结果,使其腱纤维发生不同程度的松弛和不完全断裂,它们稳定髌骨和膝关节  相似文献   

4.
(一)交突马骡运步时左右两肢在交替前进的过程中,前进肢以蹄尖壁或蹄侧壁或蹄铁碰撞对侧支柱肢的蹄冠、蹄壁或球节等部位者称为交突,又叫碰蹄。有一侧肢蹄碰撞对侧肢,亦有两侧肢蹄互相碰撞者,由此而常发生损伤(称交突伤),并引起跛行。1.原因:肢势不正,如外向、广踏、外弧、严重的狭踏、内弧等肢势,运步时肢蹄划外弧或内  相似文献   

5.
马骡蹄叶炎是蹄匣里面血液循环障碍,蹄内压增大,真皮小叶发炎所引起剧烈疼痛的蹄病。其发病原因主要为机械性外伤、继发于结症后期、中毒性疾病和风湿病,以及饲养管理不当,其中最常见的是继发性蹄叶炎,约占发病总数的60~80%。(一)蹄叶炎的症状 以蹄部剧烈疼痛为特征的跛行,可分二种。一种是一肢蹄痛性跛行,病畜站立时患肢提起,不负重;运步时患肢不敢负重,蹄尖着地;患肢蹄部增温,触压敏感;掌、跖动脉搏动亢进。另一种是两肢或四肢同时呈现蹄痛性跛行,病畜有明显全身症状,不能久立,前肢向后,后肢向前;强行运步时全身出汗,常卧地不起;触诊蹄部增温,用物轻轻打击,疼痛明显;掌、跖部血管搏动亢进。  相似文献   

6.
滚蹄病多发于骡及驴的后蹄。我们运用针刺屈腱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二柱栏站立保定。将患肢拉向后方进行固定。也可采用患肢在上的横卧保定方法。先将蹄进行修整,然后装钉舌状蹄铁。术部在跖部中1/3屈腱外侧方。剪毛消毒。用2~3%普鲁卡因液30~40毫升行胫腓神经传导麻醉。用0.5~1%普鲁卡因液20~30毫升行局部浸润麻醉。  相似文献   

7.
笔者先后收治新生驹滚蹄6例,采用夹板固定法全部予以矫正,效果可靠,追踪调查未见复发。症状 滚蹄幼驹驻立时患肢提举,不愿着地;运步呈明显跨行,患肢以蹄前壁着地或拖于地面。往往四肢中仅一肢滚蹄,另三肢正常;或者两前(后)肢呈滚蹄,其中一肢明显。方法 制备3×25cm的竹板4枚,绷带包好备用。将患肢系凹及球节上方用敷料填平,均匀缠以绷带数层,务使上下平整。强行使患肢下部伸展或正常状态,即以来板固定患部,前后左右各1  相似文献   

8.
用鲜柳条针夹气穴治马里夹气痛马的里夹气痛是因负重奔走太急,道路不平而滑闪跌扑,或逢沟过涧跳跃蹬空以致闪伤肩膊,使气血瘀滞于肩胛与胸部相结之处。临床表现为患马站立时病肢肩胛部低于健侧,患肢广踏,稍向前伸出,蹄尖着地;运步时患肢向外划弧,抬举困难,着地时...  相似文献   

9.
治疗某些四肢疾病,配合正确的装蹄和削蹄可提高疗效;有些四肢病药物治疗无效时,应用合理的装蹄、削蹄,能使患畜继续保持役用或繁殖能力。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对一些顽固四肢病采用装、削蹄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7种四肢病的装、削蹄方法介绍于后。(一)掌骨瘤 是掌骨间韧带或肌腱附着部在外力的持续作用和过度牵张下,骨膜发生慢性炎症,继而形成外生骨赘。1.病因:肌、腱、筋膜及韧带过度牵张,使其附着部的骨膜发生炎症;肢势不正,如广踏、外向等;装蹄不当,如蹄内侧削切过多,内蹄踵过低等,均可致发本病。  相似文献   

10.
(一)病名 牛滕盖骨上方固定一病,名称很多,仅四川省至少就有八种,大多以肢体的一种状态命名,但以“僵筋腿”或其谐音为主。在国外,先称为膝盖骨脱位(脱臼),其中包括膝盖骨上方脱位。但DoIlar兽医外科学认为把这种疾病称为膝盖骨上方脱位不当.因为膝盖骨未离开股骨滑车线,而且固定膝盖骨位置的韧带也未断裂或严重损伤,所以把它称为膝盖骨上方固定。迄今尽管还有叫膝盖骨上方脱位的,但是采用膝盖骨上方固定这一名称的已经越来越多,它既与关节脱位的定义不矛盾,也可与膝盖骨真正脱位(内侧或外侧脱位)相区别。采用正确的病名,可避免概念与认识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11.
本病多因猛烈打击、蹴踢、跌倒、吊起或手术时在硬地面横卧保定长时间压迫及药物局部注射的刺激等原因引起。临床症状 ①完全麻痹:站立时肩关节伸展。肘关节下沉,腕关节屈曲,球关节突出,蹄尖着地,人为地加以纠正,可以正常站立,但稍微移动又成原状。运步时患肢不能充分提举,前进困难,  相似文献   

12.
水牛习惯性膝盖骨脱位为中专教材中膝盖脱臼的一部分,其病因、疗术、护理已有专论,其手术治疗效果观察和经验的报道也不少,唯对脱出部位和原因的研究报告尚少。《中国兽医杂志》1986年第1期刊载张友思的《水牛习惯性膝盖骨脱位的部位和原因的探讨》一文读后,受益匪浅,但觉有必要与之商榷。 (一)脱出部位 水牛膝盖骨脱位是向外方还是向内方,原文作者借以“86例的91个患肢的观察、触摸、测定……”、对股骨关节的精确测量数据,水牛股骨“内侧嵴高而长、坡度大,外侧嵴低而短、坡度小”的特定结构和“用力学的平行四边形中的向量加法”三方面的综合分析判断:“全部是向中线外侧偏离,转位于股骨滑车外侧嵴上方”(即外侧脱位)或“只可能向外侧嵴上方转位”而无“膝盖骨向中线内侧  相似文献   

13.
1979年6月10日甘肃省天祝县石膏矿区将一头右前肢系骨粉碎性骨折的骟马用汽车送至我校家畜病院。经我们治疗约三个月,完全治愈,8月28日出院。大家畜粉碎性骨折是不多见的,特别是系骨的粉碎性骨折更少。兹将治疗经过介绍如下。 患畜8岁,系驾车辕马。在6月9日上午劳役时受惊摔倒,右前肢发生骨折。当地兽医作了简单治疗。临床检查所见:该马为重挽型杂种马,体型较大,营养良好,性情驯顺,对患肢注意自动保护。患畜右前肢高度跛行,有时可以看到蹄尖能轻轻着地,运步时三肢跳跃前进。右前肢蹄冠缘上有一较大针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某工厂化养猪场的迪卡白种公猪40头进行了肢蹄病的观察、诊治和预防,结果:①在40头种公猪中发现32头患有不同程度的肢蹄病变(占80%)。在32头患猪中严重和有跛行的9头(占28.13%),前肢肢蹄病17头(占53.13%),后肢肢蹄病29头(占90.63%);②所检出的肢蹄病按其发生部位和病变不同,共有26种之多。其中在蹄趾(指)部位的病变有蹄壁磨损、蹄踵腐损、蹄踵青肿、趾(指)间腐烂、趾(指)间增殖、蹄裂、假性蹄裂、趾(指)底腐损、蹄冠脓肿、白线病变等20种,在肢体关节部位的病变有腕关节皮肤磨损、感染化脓、跗关节皮肤磨损、化脓与关节炎等6种;③发病的主要因素是猪栏环境与地面的质地不良直接引起患部的磨损。继发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坏死梭状杆菌和化脓棒状杆菌;④在防治方面采取以蜂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针灸及中草药治疗骡滚蹄滚蹄即蹄底后翻,运步时患蹄向前滚动故名。多发于一后肢,前肢及双肢同时发病者少见;在骡最多见,马、驴次之。病因长途劳役,久役伤筋;道路不平,负重奔走太急,滑闪踏空损伤指、趾深屈肌腱;寒湿侵袭日久,使屈肌腱挛缩;圈舍不平,阉割保定损...  相似文献   

16.
患马,8岁,役用。因左前肢滚蹄经药物治疗及装“板掌”矫正无效,半年前右前肢亦发病而‘散养”、待毙。 现症检查 体温、脉搏、呼吸无异常。营养中下,腹部及四肢外侧污秽不洁、呈黑褐色;水草迟细、肚腹卷缩,二便量少,粪便呈球状、坚实、细腻,站立时左前肢蹄前壁触地,右前肢蹄尖着地;运步艰难拐行。因失修,两前蹄呈筒状、蹄底前后平直。触诊两前肢,指深屈腱均增粗、硬固,其他未认异常。诊断为指深屈腱短缩,行切割指深屈腱治疗。  相似文献   

17.
跛行是肢蹄病的综合症状,不论任何一肢或某一肢的任何部位发病,都可引起肢体和机能障碍,呈现跛行。治疗肢蹄病,必须确诊患肢,找到发病部位。因此,跛行判定是治疗肢蹄病的关键。 家畜运动以一肢为支柱,另一肢提伸前进,同时起止,其前后两蹄印间的距离即为一步。这一步被对侧蹄印分为前后两个半步。健康家畜正常运步,前后两半步的长度相等,患肢运动,由于提伸或支柱发生障碍,使前后两半步一个变得较短,另一个变得较长。两半步长短不同,呈现跛行。即提伸受到障碍,借支柱来补偿;支柱受到障碍,借提伸补偿,以调整运步。  相似文献   

18.
(一)记录临床病志 临床记录患畜的种类、年龄、毛色、性别、使役、畜主(或饲养员)姓名住址,以供统计和诊疗参考。 (二)调查病史(问诊) 调查病史是诊断肢蹄病的重要环节。需向畜主问清: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是突发、徐发,还是它病继发?最近发生过滑倒、冲撞、打扑和蹴踢等外来的冲击和意外损伤否?什么时候装的蹄铁,跛行是装蹄前或装铁后发生的?使役开始后跛行减轻或加重,以前跛过吗?哪一肢?怎么好的?这次跛比初发时逐渐减轻还是加重,怎样治的,有无效果?  相似文献   

19.
铜山县汴塘乡许阳村1头6岁母驴,其右后肢跖中部内侧长一形似鸽卵的囊肿。经病理组织学鉴定其为纤维瘤。此瘤体长9cm,宽6cm,高5cm。触压坚实,表皮显红色,渗出少量极恶臭的红黄色脓血分泌物。病驴不时啃咬患处。患肢蹄悬吊,不愿踏地,强迫运动呈三肢跳跃。 手术方法 患驴行右侧横卧保定。术部常规剃毛消毒和局部浸润麻醉。从患处边缘向内核次纵行切割,切至增生物中心,见有一蒜瓣样小骨质赘生物,用骨凿修平之,并用手术向外围健康部扩创0.5~1cm。然后用烧红的烙铁反复烧烙患处使形成焦疤,局部涂布煮沸的石蜡油。每隔3日术部涂敷碘仿甘油1次。加强护理,防止感染。1.5月后痊愈。  相似文献   

20.
我们用气针疗法治疗牲畜神经麻痹、肌肉萎缩、扭伤、闪伤、风湿症等,获得了较好效果。 穴位:前肢上部:外侧在肩胛部皮下或抢风穴处,内侧在腋正中,针体向后上方,肘头部针体向前上方,刺入5寸左右。后肢上部:外侧在膝关节外后方,内侧在内股部,均在皮肤疏松处。四肢下部:患部周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