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毅 《先锋队》2012,(13):46-47
《三国演义》是一部充满政治、军事智慧的长篇历史小说,毛泽东早年到韶山井湾里私塾读书时就喜读此书,三国故事从此"在毛泽东生命中扎下了根"。后来,毛泽东在一些论著、讲演、谈话中屡屡提及此书,可以看出他从中汲取到不少有益的养分。这部小说是否影响到他的诗词创作呢?笔者看来,这种影响不但有,而且是深层次的,  相似文献   

2.
前段时间,一本由斯诺等几位作者撰写的关于毛泽东的传记、史料与回忆——《早年毛泽东》出版了。这本新书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勾勒出一个不断行走的早年毛泽东,并且进而认为,毛泽东的一生是“走”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早年的文字资料表露了他开阔的胸襟和渴望济世安邦的情怀。青年毛泽东的最高理想是探讨宇宙的"大本大源";人格理想是完善身心,自我实现;他的社会理想是"大同"世界。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与邵式平都是老一辈革命家。两个人都是搞农民运动出身,早年毛泽东与朱徳在井冈山,而方志敏、邵式平则在赣东北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1933年初,蒋介石不甘心3次"围剿"失败,又调集30多个师的兵力,向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这年1  相似文献   

5.
正一1950年8月23日,毛泽东复信旧友、湖南一师同学夏百源,称:"张昆弟兄死事弟亦不甚清楚,只知其工作地点是湖北洪湖区域,时间大约在一九三○年左右。"张昆弟是毛泽东、夏百源早年的同学和友人,后来牺牲于战争年代,然而其具体的信息如死难于谁人之手,以及死难的时间、地点等,后来皆有疑问。关于其死难的时间,《毛泽东年谱》第1卷第177页注解时据毛泽东此信判为"1930年在湖北洪湖地区牺  相似文献   

6.
正《三国演义》是一部充满政治、军事智慧的长篇历史小说,毛泽东早年到韶山井湾里私塾读书时就喜读此书,三国故事从此"在毛泽东生命中扎下了根"。后来,毛泽东在一些论著、讲演、谈话中屡屡提及此书,可以看出他从中汲取到不少有益的养分。这部小说是否影响到他的诗词创作呢?笔者看来,这种影响不但有,而且是深层次的,已经到了"水中着盐不留痕迹"的程度,必须细细品味才能悟出。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对美国政策的初步调整 毛泽东早年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在中国横行霸道,瓜分国土,强迫开放通商口岸,掠夺社会财富,在各地建立无数的租界,公然宣示"华人和狗不得入内".  相似文献   

8.
牙粉、牙刷毛泽东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一生都十分节俭,他终生不用牙膏,只用牙粉,而且只用那种普通的、价廉的牙粉。毛泽东早年在家乡韶山用的是一种土制的牙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早年在新民学会一次会议上的发言说:"诸君所举各种着手办法:研究、组织、宣传、联络、经费、事业,我都赞成.唯研究底下,须增‘修养'……"这就是说,研究问题要与品德修养联系在一起,两者应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0.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迄今,对毛泽东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高度和力度、视野与方法、效能与成果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取得了不少突破:1、毛泽东早期思想研究的突破.主要为,实事求是地研究了传统文化对早年毛泽东的思想影响,研究了早年毛泽东的思想转变历程.2、毛泽东思想史研究的突破.主要有,  相似文献   

11.
正毛泽东在早年革命生涯中经历过三次较大的纪律处分,这三次处分都是在中国共产党尚处在幼年时期受"左"倾错误影响下发生的。面对革命生涯中的危局和"不幸遭遇",毛泽东始终以一个共产党人严明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高尚的人格直面挫折,奋勇前行,为领导干部加强组织纪律性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12.
<正>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文学家……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位实干家。青年毛泽东即颇具实践精神。他早年曾参加著名的少年中国学会。参与主持这个团体的李璜曾回忆说,有一段时间,他"每周必与毛会晤,会见十余次之后,深深了解到,以毛之性格而论,可能成为一个  相似文献   

13.
<正>对于被革命导师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的王安石,毛泽东从学生时代起就开始研究,并有独到的见解。1915年9月6日,就读于湖南一师的毛泽东致信萧子升说:王安石"欲行其意而托于古,注《周礼》,作《字说》,其文章亦傲睨汉唐,如此可谓有专门之学者矣。而卒以败者,无通识,并不周知社会之故,而行不适之策也"。早年毛泽东研究王安石变法的经验教训,对他日后改造中国、从事革命和建设不无影响。毛泽东总结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教训是"不周知社会"。"不周知社会"内涵很多,其中自然也包含了"吏不得人"的问题。因此,毛泽东赞成"治国就是治  相似文献   

14.
丁毅 《党的文献》2011,(6):114-115
《三国演义》是一部充满政治、军事智慧的长篇历史小说,毛泽东早年到韶山井湾里私塾读书时就喜读此书,三国故事从此“在毛泽东生命中扎下了根”。后来,毛泽东在一些论著、讲演、谈话中屡屡提及此书,可以看出他从中汲取到不少有益的养分。  相似文献   

15.
宇文利 《理论学刊》2007,2(7):22-27
毛泽东的民族精神教育思想发端于其早年改造"国民性"的主张,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得到提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得到熔铸和展现.建国前毛泽东的民族精神教育思想在布局上强调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重点上强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提高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途径上注重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在对象上强调抓好共产党员和青年群体,在方式上善于利用典型教育.毛泽东的民族精神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穷其一生,毛泽东都在努力建立一种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毛泽东在建国后实现理想社会的一次巨大努力,人民公社所建立的各种公共机构如公共食堂等都是为了消灭剥削,人民公社具有毛泽东早年所要建立的新村的影子。换句话说,毛泽东发动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就是为了在中国建立一种类似新村的新的理想社会制度,而农村全部公社化的实现则体现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建立理想社会的决心。  相似文献   

17.
正毛泽东同志是我党历史上爱读书、会读书,并且善于把读书、荐书作为一种有效工作方法的领导人,他对于读书、学习的见解可以带给我们诸多启发。读书要为天下奇毛泽东早年常说:读书要为天下奇,即读奇书、创奇事。人们总是希望读好书,读大有益于人生境界和做事本领的"奇书"。这样一来,何为奇书,怎样择书之事,便冒了出来。毛泽东是22岁那年遭遇这个问题的。作为师范生,他当时潜心古籍,但汗牛充栋的古籍押上一生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与许志行,一不沾亲,二不带故,早年萍水相逢,其后却终生视为朋友.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三大”前后,毛泽东曾在长沙《大公报》和《前锋》、《向导》周报上发表了《省宪下之湖南》等六篇文章。这些文章都没有被后人收录到《毛泽东早年文稿》、《毛泽东文集》和《毛泽东选集》中公开出版。  相似文献   

20.
<正>延安保育院小学生金德崇保存的毛泽东题词:"又学习,又玩耍1938年1月,早年毕业于齐鲁医科大学的金茂岳,为了抗日来到延安,在延安中央医院工作。金茂岳9岁的儿子金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