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同一方违约,使得合同相对方之利益遭受损害损害利益包括积极利益和可得利益。因积极利益一般比较容易确定、原告比较容易举证之特点,《合同法》对于积极利益之保护比较全面。由于可得利益,是未来可能得到的利益;同时具有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双重属性;某些情形,有签订之合同不相关因素介入,而立法上,对于可得利益之保护有限;现实中,原告举证也比较困难,取得可得利益,常常需要具备各种要件。  相似文献   

2.
张慧瑜 《南风窗》2010,(3):89-91
央视等媒体舞台试图整合不同利益群体的冲突,在呈现阶层区分的过程中,也为这种分化提供了合理化的解释及规范化的制度,让弱势群体心安理得地接受所处的社会位置,而不再追问自己何以沦为"弱势"。  相似文献   

3.
余烨 《法制博览》2013,(9):68-69
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条之规定,预约守约方因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预约债务而生损害赔偿请求权是应有之义。但该解释并未对赔偿损失责任的范围予以界定、亦未就守约方的机会利益以及可得利益的损失能否赔偿等问题表明立场。为解决这些问题,从探讨违约责任与缔约过失责任的关系出发,基于对信赖利益的理论研究,比照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以明晰预约违约赔偿损失之具体范畴。  相似文献   

4.
政治输入与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分层背景下,通过政治输入方式获得政治认同,适应了人们利益表达和维护的参与需求,能够推动法理型政治权威认同的建设,促进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立执政党与公众之间双向支持的政治氛围.但是,在当代中国,利益表达渠道的受限制及不畅通和利益代表的"非代表性",思想文化上对政治输入的排斥,输入主体间的不平等,严重削弱了人们的政治认同.因此,从获得政治认同的目的出发,执政党和政府要担负起提供、维护社会正义的历史使命,创新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完善政治输入渠道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确处理利益矛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社会中,利益是促使人们产生各种社会行为的出发点。在社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们对利益追求的无限性必然产生出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影响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因此,正确处理利益矛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建设公平社会的重要前提和建设合作与宽容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建设民主、善治社会的基本要求和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赵义 《南风窗》2011,(23):2-2
众所周知,利益分化和多元化是转型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特征。随着利益多元格局的形成,不同利益诉求之间的矛盾就会日益凸显。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改革是从增量做起,新的利益是从旧体制的边缘地带生发出来的,由此产生的利益矛盾主要就是增量对于存量的冲击,比如民企之于老国企,体制外的体力劳动之于体制内的脑力劳动,经商群体之于公务员  相似文献   

7.
杨翠玲  程铎  方辉 《法制博览》2015,(1):137-138
城市的拆改对推进城市面貌的更新、人居环境的改善、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各地都出台了相应的措施。浙江省委省政府也开展了"三改一拆"这一重大决策部署,即通过对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的改造以及拆除违法建筑来改善市容市貌。其中,对于涉及租赁房屋的法律问题尤为复杂,且牵涉利益范围较广。在各方利益的对立博弈之下,承租人作为相对弱势的一方必然会受到不平等对待。因此,有必要分析在城镇改造中承租人权益保障缺失的原因以及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章剑锋 《南风窗》2012,(15):82-85
经济学原理讲人都有自私自利的一面,市场经济的动力概在于此。但在中国,很多经济学家"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好像完全不自利的人,这跟你自己宣扬的经济学理论不正是矛盾的么?中国社会就吃这一套,一搞就道德化、神化,成了社会利益的无私代表,这些观念要破除,实际上他们是有利益有私心的"。  相似文献   

9.
郭凯 《南风窗》2008,(18):80-82
在官方正面纪念历史、冷处理靖国神社问题、淡化历史细节分歧的前提下,中日两国攸关政治经济实质利益的交往,就没有必要以一方的让步来"埋单"。从战术上看,只有中日之间的交易在各自国内都有挑剔的声音,才会是公平的买卖。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以来,联盟与分化联盟的思维始终贯穿于美国历任政府的国家安全政策之中。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之后,其外交安全战略虽尚未定型,但在国际安全层面仍然延续了联盟思维。本文认为,楔子战略是美国目前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战略目标是在亚太地区实现联盟预阻,即致力于预先阻止亚太地区形成任何反对美国的潜在安全联盟或联合。楔子战略的具体运行机制主要依靠"选择性调适"型楔子战略的"认可"及"补偿"两种手段,对目标行为体施加分化压力,在利诱一方的同时施压另一方,并利用美国在特定国际政治议题上的立场,撬开并扩大目标行为体与相关国家之间的罅隙,从而获取战略利益。尽管中国奉行"结伴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但美国基于威胁制衡理论及联盟预阻思维,仍然寻求在中国与其他亚太国家之间打入楔子,以谋求其自身在亚太地区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利益。对此,中国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并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11.
孙钺 《法制博览》2013,(3):41-42
自然人宣告死亡制度是民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被宣告死亡者和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一项民事法律制度的设计应该基于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不能偏向于民事法律关系一方主体的利益,忽视对另一方主体利益的保护。在婚姻法律关系上,更要注重主体双方的利益平衡,在保护一方主体利益的同时,也要对被宣告死亡者的利益加以保护。设计法律制度时要考虑在各种情况出现时应如何兼顾相关各方当事人的利益,从保护人权的角度考虑,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以免有失公平,做到合乎法律规范范围内的意思自由、利益兼顾、权利平等,从而最大限度的实现法律精神。  相似文献   

12.
谈判的真相     
谈判显然是一种沟通和交流,而其关注的远远不只是利益。原则、道德和对真理的尊重,这些和利益一样,可以促成协议的产生。当人与人之间,或国与国之间谈判时,他们常常谈论的,是利益。似乎只有利益,才是达成协议的唯一作用力。去年12月份,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在布鲁塞尔召开的欧盟峰会上投了否决票,声称"谈判的内容不符合英国的利益,所以我不同意"。这样看来,协议能否达成,只取决于各方  相似文献   

13.
婚姻法解释(三)出台后,引起了社会广泛争议。最大的争议集中在如何看待夫妻一方的婚前个人财产、如何给女性以有效的保护、离婚时如何给予弱势一方合理的经济补偿,是其具体的表现形式。而一切的讨论与叙述,只有在结合本土化的经验和实际时,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才能有效的贯彻于落实。  相似文献   

14.
涂甫 《法制博览》2013,(2):144+141
一、裁判要旨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当妨害物权或者可能妨害物权时,权利人可以请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这是物上的请求权。信赖利益是指无过失的善意当事人基于信赖另一方履行合同后产生的可期待利益,因此当该利益由于合同不成立或者无效而无法实现时,法律要保护善意当事人的信赖利益使遭受的损失得以补偿,其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相似文献   

15.
《工会博览》2013,(35):38-38
顾名思义,投机主义就是个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而不择手段,不按规则办事,视规则为腐儒之论,其最高追求是实现自己的目标,以结果来衡量一切。在职场上,同样存在这种投机主义现象。比如,工作上我们总会遇到些急功近利的同事,他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惜巧言令色或者阿谀奉承,甚至通过牺牲他人利益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对于这种现象,作为职工一员您怎么看?  相似文献   

16.
2010年6月28日美国"麦克唐纳诉芝加哥政府"一案最终肯定了美国公民的持枪权利。"持枪权"的论争反映了个人自由与社会安全、公民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一个优秀的判决需要建立在现实的利益平衡之上。对权利的捍卫与信仰需要每一位公民用自己的践行去解读。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农民的政治认同与其利益的满足息息相关,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共同对农民的政治认同发挥作用,其中经济利益为政治认同提供物质前提,影响政治认同的状态;政治利益为政治认同提供民主基础,影响政治认同的形成方式;文化利益为政治认同提供精神动力,影响政治认同的内容。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的政治认同达到一次高峰,根本原因是农民的利益需求得到满足。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需求会逐渐提升并在影响农民政治认同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世界各国都进行了大量的环保宣传和教育,也采取了相关的政策、法律等措施.总的来讲,人们在观念上都能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但行动上却严重滞后.其主要原因在于利益和利益矛盾决定着人们的态度和行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总是和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相交织、相制约,利益矛盾与生态危机具有内在关联,这一关联在现代社会得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一些企业劳资关系紧张、纠纷频发,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这迫切需要我们基层工会干部要用法律武器捍卫职工利益,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在市场经济下,职工往往是企业的弱势群体。有些企业经营者为了自身利益,自搞一套比较苛刻的规章制度,并强加给职工,要求员工必须无条件地遵守,否则,就要受到处罚,其处罚手段也是五  相似文献   

20.
赵灵敏 《南风窗》2007,(24):50-51
哪个利益集团都不能够随心所欲,每个群体在追求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制度过程中,只有在获得其他利益群体同意,并使其得到相应受惠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