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产业·文化工业·大众文化——涵义与功能的廓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春媚 《湖湘论坛》2009,22(1):66-67
追溯文化产业理论的思想资源时,有两个关键词决不能忽略,一个是“大众文化”,一个是“文化工业”。“文化工业”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当代资产阶级文化时的一个特殊用语,它有着十分具体的历史和文化语境。“文化工业”是一个比“大众文化”更具批判性的概念,二者有着迥然不同的内涵。“文化工业”和“文化产业”的英文译名同为“Cuhure Industry”,前者带有批判取向,而后者更显中性色彩。“文化产业”与“大众文化”则是一对纠缠不清、既不相同又难相异的概念。在当今中国语境中,“文化产业”与“大众文化”关系密切,代表着事物的两面。  相似文献   

2.
“酒文化”批判陈有芳冠以“文化”称谓的,本是那些源远流长,对后世极具影响的东西.比如“民族文化”、“燕赵文化”、“闽越文化”等等,但时下“文化”之多,却令人目不暇接,甚至连“厕所”也有了“文化”。一些不良习俗,被戴上“文化”头衔后,出尽了风头,单说那...  相似文献   

3.
付秀荣  ;王春娇 《求索》2008,(5):72-73
“自然”是老子文化观的核心,老子一方面批判反“自然”文化,另一方面倡导“自然”文化。老子“自然”文化观对今天的文化发展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无为而无不为”:文化发展的原则;第二,“守中”、“知常”:文化发展的方法;第三,“重积德”:文化发展的道路;第四,“重食母”:文化发展的根本;第五,“行不言之教”:文化教化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在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三国文化是最有活力,最具有雅俗共党特色的“亚文化”之一。若干年来,人们常常谈到“三国文化”,但对其含义的理解却往往有所不同,这里有必要略加阐释。我认为,人们对“三国文化”的理解和诠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历史学的“三国文化”观,认为“三国文化”就是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的精神文化。第二个层次是历史文化学的“三国文化”观,认为“三国文化”就是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包括政冶、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第三个层次是大文化的“三国文化”观,认为“…  相似文献   

5.
孙勇才 《求索》2008,(12):120-122
余英时既反对极力维持传统文化,也反对全面拥抱西方文化,在余英时看来,中国的现代化应该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发展和表现。余英时认定中国文化是“内向超越”的价值系统,其基本特征是“止”、“定”、“静”、“安”。通过与西方文化“外在超越”价值系统对人类最为关注的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等问题的态度的比较,余英时既指出了中国“内向超越”文化的局限性,也揭示了中国文化所蕴藏的合理成分及其现代意义。余英时提出文化重建必须以文化“自性”为前提、以文化传统为根本、以融合中西为起点、以严守学术为保证并且做“退而织网”的功夫。余英时在海外所做的工作是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研究如何转化和运用传统精神资源以促进中国的现代化。余英时的文化情怀正是他的中国情怀。  相似文献   

6.
须俭 《群众》2011,(7):63-64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党的十七大以来,提出“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通过一系列积极举措“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并将文化发展目标落脚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突出强调了“文化的力量”。这从根本上体现了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定位和作用,体现了文化作为“精神家园”的意义,为我们多角度体会文化内涵,采取切实措施推进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为了谋取一时经济效益,贱卖或破坏民族文化资源,是短视的“文化自轻”,也是一种“垃圾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8.
在《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中,提出了大力宴施文化大省建设的“八项工程”,其中之一是“实施文化人才工程”,强调“高素质文化人才是一个地区的文化名片和文化形象。要按照人才强省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在文化领域重点造就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名人和文化大师”。此话道出了实施“文化人才工程”对浙江建设文化大省重要意义的真谛。  相似文献   

9.
狼与羊     
老 猫世事杂谈 文化人总是爱讲文化。尤其爱讲东西方文化,总为东西方文化的异同争得死去活来。 其实,世界只存在两种文化,那就是:“狼”的文化和“羊”的文化! 所谓“狼”的文化,就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强者生存,弱者淘汰。这是人类的根本大法,其他所有法则都必须服从这个法则。 历史的积淀,“狼”文化自然丰富多彩:强心、强志、强爪、强军、强国、进攻、防御、韬晦、威慑、迂回、谋略、战略、谋杀、破坏……千奇百怪,不一而足。 人类“狼”文化丰富多彩。 所谓“羊”文化,就是那些“仁”、“爱”、“平等”、“和平”、“让…  相似文献   

10.
雷牡丹  陈立强 《前沿》2014,(15):216-217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贯穿整个中国文化体系,“和”文化映射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不同面貌形态展现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可以说,“和”文化代表了中国形象,在现代中国的行为解构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中国人较为相似的特殊集体“情结”都是“和”文化的衍生产品,如春节大团圆、父慈子孝等等。本次论文,首先解析“和”文化的构成形态,即“不崇武”和“重自省”,二者奠定了“和”文化的基石;其次,通过二元对立的结构展现了“不崇武”“重内省”的实施过程,即用“和”来解决二元对立事物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最后,通过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分析,引导我们善于观察事物背后的文化涵义,以寻求解决当代中国相关问题的更好办法。  相似文献   

11.
“屌丝文化”反映出社会转型期的时代特征和精神气质,透视了社会心理结构的变迁。“屌丝”称谓放大为自我审视的精神符码,其传播具有庶民叙事的特征,网络亚文化由下而上的“话语革命”方式表达话语权的获取与崛起。“屌丝文化”是自嘲中的解构与身份认同中的建构。它意味着青年草根阶层或弱势群体更多地获得了诠释自己生活的角度与权利。“屌丝文化”所反映的集体焦虑,折射了社会内在的深层次问题。其代表的自嘲韵味是解构文化中的快感和胜利,这和“阿Q精神”有着内在传承性,网上的“愤青”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的“屌丝”。“虐骂”和“求虐”心理是“屌丝文化”集体喷射的快感。  相似文献   

12.
雷颐 《同舟共进》2012,(5):I0001-I0001,4-6
“繁荣文化”是时下中国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级政府纷纷以大投入打造各种“文化工程”。不可否认,“文化工程热”迅速升温,与当年各地一轰而起的“开发区热”颇有类似之处,政府仍是以搞工业建设、发展经济的方法和习惯发展“文化产业”。当然,虽有种种不足和缺欠,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生成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丰安 《求索》2011,(12):60-62
文化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范畴,文化只有历经“知识化”才能进入具体的实践领域,软实力是实践域文化形态的基本特征。政党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展现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这种文化软实力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具有内在逻辑。从政党文化概念的角度进行考察,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生成逻辑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走出“文化困境”的新式知识分子的诞生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生成的逻辑起点;(2)政治冲突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生成的实践逻辑;(3)“党建国家”模式的确立成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生成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福建省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牢固树立“文化养老”的理念,扎实推进各项措施,完善“文化养老”体系建设,不断满足老干部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通讯员龚政)“文化是民生,文化是管理,文化是认同,文化是社区的核心竞争要素!”日前,“社区群众文化的前进方向与建设途径”研讨会在天平宾馆举行。研讨会上,天平社区党工委书记王纪远首先作了题为《社区群众文化的前进方向与建设途径》的主报告。“名家坊”成员、上海电台“金话筒”主持人陆澄,剧作家、曲艺理论家徐维新,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唐元才等名家代表和园艺专家邬志星、街道老年协会会长俞惠娣等第一届“天平社区文化能人’作交流发言。  相似文献   

16.
隐藏在清水江边密林中的文斗苗寨被誉为苗族环保第一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苗寨”。它是贵州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有人说它是“苗族文化艺术馆”,也有人说它是“研究苗族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7.
《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其“上善若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道德经》所蕴含的管理思想,正是当今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吸取和借鉴的思想基础,“道”可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原则;“无为而无不为”可以理解为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人本管理、柔性管理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方法。挖掘《道德经》的管理思想,指导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我们加强现代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18.
一、突出特色,准确定位 旅游是一个地方凭借其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和自然人文景观吸引游客的文化经济活动。旅游的灵魂是特色,只有抓住特色,才能树立旅游地的品牌形象。 我省文物多、寺庙多,主要是“古文化”人文景观,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衔接不够,互补性差,参观者不多,参与者更少,难以满足人们“休闲旅游”和“注重参与”的需求。我们认为,我省旅游产业定位,应以“大河文化形成和发展”为主线,体现“三个突出”:第一,突出“根”文化、古文化特色,并以此为载体,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系统开发,形成“古文化观赏带”,以满足游…  相似文献   

19.
对当今世界的人们来说,“自由”一词冠名当今网络文化特征,已经成为某种毋庸争议的言语习惯。但是这种用法并不恰当。严格的说,网络文化本身其实是一种大众文化,网络文化作为大众文化没有逃脱“统治”的本性,其实是“规范”性的存在,甚至泯灭了“自由”。学校德育错误将“自由”作为支点来寻求德育创新,严重制约了网络文化下道德教育的发展。笔者认为学校道德教育在网络文化环境下要及时转向,走出以“自由”为幌的道德教育创新误区,要构建真正的“自由”平台,重返学生道德本真,唤醒学生道德欲求。  相似文献   

20.
社会文化理应是丰富的、多姿多彩的,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草根”们的演出充满着浓郁的生活和乡土气息,因为他们有着深厚的生活根基。中国文化需要接地气,深入广大百姓,走进底层社会。或许“草根”文化的呼声和文化诉求在有的人看来只是社会大合唱中的低声部.是社会调色板中的浅色块,但它却是社会压力锅中的减压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