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上没有直路,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要贪便宜。去做调查,就是要使自己心里有底,没有底是不能行动的。指挥员的正确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连贯起来的思索。我们分析一个事物,首先加以分解,分成两个方面,找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哪些是应该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箴言     
《学习导报》2011,(16):32-32
要把自己领导工作中的缺点向大家公开,让大家来参观……我提倡人家将军,有些事不逼我们就做不出来。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  相似文献   

3.
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的统一。五个指头,四个指头向一边,大拇指向另一边,这才捏得拢……不纯是绝对的,纯是相对的,这就是对立的统一。扫地,一天到晚扫二十四个钟头,还是有尘土。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是由各方面的因素决定的。看问题要从各方面去看,不能只从单方面看。我们要熟悉外国的东西,读外国书。但是并不等于中国人要完全照外国办法办事,并不等于中国人写东西要像翻译的一样。  相似文献   

4.
如果我们观察问题是走马观花的,各样都弄一点,这只是空花费了时间,一事无成。调查一次不一定能够真正认识的。第一,别人不一定讲真话。第二,自己对于了解来的情况不一定能够理解得好。假若丢掉主要矛盾,而去研究细枝末节,犹如见树木而不见森林,仍是无发言权的。所谓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不熟悉生活,对于所论的矛盾不真正了解,就不可能有中肯的分析。世界上没有不能分析的事物,只是:一、情况不同;二、性质不同。  相似文献   

5.
●我们队伍里面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要工作做得好,一定要增加知识。●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  相似文献   

6.
●青年同志不要讲人家昏庸老朽,老头子也不要讲人家年幼无知。大家都是从幼年来的,年幼知道得少,会慢慢地多起来。人家懂得的东西不如你知道得多,但你也不是什么都知道……●不好的要给以适当的批评,好的要表扬,但不能捧……●检讨的目的在于得出经验教训,不在于把责任加在个别同志身上,因为加在那些同志身上没有好结果,把同志放在磨子里头磨成粉,有什么好处呢?能不能解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箴言     
《新湘评论》2010,(18):32-32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并根据对必然的认识成功地改造客观世界。这个必然不是一眼就能看穿看透的。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圣人。——《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118页所谓必然,就是客观存在的规律性,在没有认识它以前,我们的行动总是不自觉的,带着盲目性的。这时候我们是一些蠢人。——《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06页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箴言     
《学习导报》2010,(18):32-32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并根据对必然的认识成功地改造客观世界。这个必然不是一眼就能看穿看透的。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圣人。——《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118页所谓必然,就是客观存在的规律性,在没有认识它以前,我们的行动总是不自觉的,带着盲目性的。这时候我们是一些蠢人。——《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06页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为300名反革命嫌疑犯摘“帽子”程子华闻知毛泽东到达吴起镇,是在榆林桥战斗以后。一天,交通员送来一封信,程子华拆开一看,是洛河川特委书记李景林写给他的。信中说:“10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率领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还说:“马回回骑兵到了吴起镇,并送来陕甘支队布告。我们即向中央写了报告,讲了陕北各方面敌军部署,我们的作战方针,集中主力打东北军,同时报告陕北正在肃反。”程子华看信后,立即给李景林回信说:“中央红军到了,望立即动员群众欢迎慰问。”他也立即组织部队,积极做好欢迎中央红军和…  相似文献   

10.
正情况不明,政策就不正确,决心就不大,方法也不对头。医生看病是先诊断,中医叫望、闻、问、切,就是先搞清病情,然后处方。我们打仗首先要搞侦察,侦察敌情、地形,判断情况,然后下决心,部署队伍、后勤等等。历来打败仗的原因大都是情况不明。为了进攻而防御,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向正  相似文献   

11.
梅宏 《党史文苑》2008,(12):4-7
在井冈山斗争中,毛泽东立足于中国革命的实际,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对解决中国革命的土地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形成正确的土地路线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在井冈山斗争中,毛泽东立足于中国革命的实际,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对解决中国革命的土地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形成正确的土地路线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翻开辉煌的中国革命史册,一代伟人毛泽东在闽西留下的光辉足迹,留下的动人故事,留下的伟人风范,写下的不朽篇章,永远闪耀着伟大的光芒,铭刻在闽西老区苏区人民心中。从风云突变的1929年到不怕远征难的1934年红军长征前夕,在6年时间里,毛泽东曾6次来到闽西。尽管那时他身处逆境,几经沉浮,但他始终坚定信念,不忘初心,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始终把信仰和责任扛在肩上,以博大的民族情怀、崇高的人民情怀、盖世的雄才大略和捍卫真理的执著,成为引领中国革命事业走向胜利和成功的核心人物。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谋求解决台湾问题的进程,经历了从“武力解放台湾”到“武力和平双策并用”的转变,但他从未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始终把强大的军事实力作为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批评“四人帮” 1974年7月中旬,身患多种疾病的毛泽东准备赴南方休养。17日,毛泽东召集在京的中央政治局成员在中南海游泳池他的住地开会。才做过手术的周恩来也从医院赶来参加会议。 会上,毛泽东用严肃的口吻批评江青以及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他说:“江青同志,你要注意呢!别人对你有意见,又不好当面对你讲,你也不知道。不要设两个工厂,一个叫钢铁工厂,一个叫帽子工厂,动不动就给人戴大帽子,不好呢,要注意呢。”他还指着江青向在场的政治局成员表示:“她算上海帮呢!你们(指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四人。——引者注)要注意呢,不要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与西藏平叛 1959年3月10日,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当时,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正在聚精会神地纠正工作中“左”的错误、调整农村政策。为此,毛泽东不得不分出精力,指导平定叛乱及相关的宣传舆论工作。  相似文献   

17.
常言道,书山有路。毛泽东一生登攀书山之路,别具风景。毛泽东的阅读史,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他的精神成长史、认识发展史、思想升华史、情感愉悦和情感表达史。更重要的是,毛泽东的阅读生涯和他的实践活动密不可分,他的阅读史,也是他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互动史。在不同时期,因背景不同,任务不同,境遇不同,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关注的重点不同,个人的兴趣和精神状态不同,毛泽东重点阅读的内容也有所不同。总体上来看,各个时期的阅读,都或隐或显地为了树信仰、求真知、促实践、达情意。从这几个角度来梳理毛泽东的阅读史,可以更切实而具体地了解他在不同时期为什么读书,重点读什么书,怎样读这些书,如何运  相似文献   

18.
第一个提出“建设大寨县”陈永贵种了一辈子的庄稼,对农业可以说是没有不通的。纪登奎长期在基层工作,对农业也不外行,因此,他们聊起庄稼和农业来,很像是随便拉家常。  相似文献   

19.
朝鲜停战谈判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后 ,在毛泽东指导下 ,经过谈与打的较量 ,突破了在战俘遣返问题上的僵局 ,粉碎了美国的军事冒险活动 ,并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结束了历时 3年的朝鲜战争。抗美援朝 ,是毛泽东一生最为艰难的一次决策 ,同时又是毛泽东军事艺术、国际战略乃至治国方略中的绝妙之笔。  相似文献   

20.
关羽 关羽是毛泽东十分关注的三国人物之一.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他对关羽的评价有微妙的变化.毛泽东13岁开始读《三国演义》时,就对关羽的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他曾经效仿桃园三结义,与同学萧子升、蔡和森友善,称为"三个豪杰"."豪杰"一词,是毛泽东采用《三国演义》里的常用语,表示不仅有力量和勇气,而且智慧过人,品德高尚.1917年夏天,毛泽东徒步游学旅行,在前往安化县城途中,看到路边亭柱子上有一副赞颂关羽的楹联:刘为兄张为弟,兄弟们分君分臣,异姓结成亲骨肉;吴之仇魏之恨,仇恨中有忠有义,单刀匹马汉江山.他把这副对联抄录在自己的日记里.在青年毛泽东的心目中,关羽的形象无疑是高大的.随着革命经历的日益丰富,毛泽东对关羽的认识和评价也逐渐全面、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