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拖欠、侵占职工工资问题久拖不决,且有进一步泛滥之势,致使劳动领域百人以上的集体事件中一半以上是职工的讨薪事件.可见职工的劳动报酬权利得不到有效保护后患颇多.从完善立法的角度,应当堵住劳动法预留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拖欠工资的口子;将侵占职工工资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加大对职工劳动报酬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运》2009,(8):22-23
平湖市地处浙江省嘉兴市,其区域经济具有外向依存度较高的中小企业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多的产业结构特点。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市经济带来很大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劳动争议发生率明显上升。2008年,全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200起,法院受理劳动纠纷37件,工会调解劳动争议21件,与上年同比增长30%以上。二是职工基本劳动权益受侵害现象多。从劳动争议看,涉及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争议占48%,追索劳动报酬争议占30%,工伤保险待遇争议占20%,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化,各地因劳动报酬而引发的劳动争议也呈上升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工资决定机制,维护劳动者和企业双方的权益,推动企业工资分配市场化,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工资集体协商与我国向市场经济转轨同步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部分企业工资分配的一种重要机制。工会组织倡导并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实质,是落实职工民主参与企业工资分配的权利。工资集体协商是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的核心内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本身就是促进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深化。同…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运》2010,(4):11-11
近年来,劳动争议案件保持高增长的态势。据有关方面统计,到2009年11月中旬,仅北京市劳动争议案件就突破7万件。截至2009年10月底,朝阳区劳动仲裁开庭时间已排到2010年的5月以后。在案件处理压力依然巨大的情况下,集体争议显著高发,争议焦点主要以涉及劳动者直接经济利益的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赔偿等争议为主,两类案件占到案件总量的近90%。一段时间以来,因为劳动者权益被侵害造成劳动争议,进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数量急速上升,激烈程度和社会影响也在加剧和扩大。  相似文献   

5.
潘玲先  宋洁 《时代风采》2008,(18):18-18
8月5日,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举行今年首次厅长接待日活动,劳动关系、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工伤争议等属我省区域内劳动保障部门职能范围内的相关事项均属接访内容,接待日当天火爆异常。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运》2009,(1):35-36
近年来,磁县总工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工资集体协商机制,保障低收入劳动者获得合理劳动报酬的基本权益,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及和谐新磁县的建设。截至2008年10月,全县已单签工资专项集体合同105份,签订区域性工资专项集体合同19份,覆盖企业370家,覆盖职工39925人。  相似文献   

7.
张新海 《工友》2010,(3):14-14
工资是用人单位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是职工生活的主要来源,也是工会在履行维护职责时必须“盯紧”的事项之一。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作为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工资分配决定机制,无论对于企业还是职工来说,都是公平的、合理的。那么,工会如何在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发挥作用呢?代表职工利益的职工代表又怎样进行工资集体协商谈判?  相似文献   

8.
问:什么是劳动争议?   答: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义务发生的争议,即用人单位与建立了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之间,因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劳动时间、休息休假、劳动保护、培训、社会保险、福利等事项产生的争议。(关祥坤) 问:工会如何开展劳动争议调处工作,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 答:工会应当积极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切实抓好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建设。企业工会要积极参与劳动争议协商,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为主、基层为主”的原则,主持好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力争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维护职工队伍…  相似文献   

9.
《工友》2008,(3):52-52
一是规定部分案件实行有条件的“一裁终局”。为防止一些用人单位恶意诉讼以拖延时间、加大劳动者维权成本,《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仲裁环节规定部分案件实行有条件的“一裁终局”,即对因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以及因执行国家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等案件的裁决,  相似文献   

10.
信息超市     
《工友》2007,(9):52-55
部分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等劳动争议拟实行"一裁终局"新华网北京8月26日电(记者齐中熙、吕诺)针对目前劳动争议案件处理周期长等问题,26日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进行首次审议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草  相似文献   

11.
集体劳动争议的实证分析——基于全国31个省市区的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明显上升,我国劳动关系正从"个别调整"向"集体调整"转变,探究集体劳动争议的预防与处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近年来集体劳动争议状况显示,已实施职工合理化建议数以及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数与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呈负相关关系.因此,在集体劳动争议处理中实行民主参与和重视调解机制有利于减少集体劳动...  相似文献   

12.
陈方 《时代风采》2010,(12):1-1
据悉,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起草修订的《工资条例》将在年内出台,全社会呼唤已久的工资协商制度、同工同酬等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条款将被纳入其中;近日,全国总工会也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突出推行工资集体协商,提高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劳动报酬。  相似文献   

13.
有效化解集体劳动争议和职工群体性事件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职工队伍日益壮大,素质不断提高,权益进一步实现。但是,由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变化,一些深层次矛盾交替显现,集体劳动争议和职工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如何有效化解集体劳动争议和职工群体性事件,河南省总工会进行了深入调研。  相似文献   

14.
宜冰 《中国工运》2009,(8):18-19
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是指在同行业企业相对集中的区域,由行业工会组织代表职工与同级企业代表或企业代表组织,就行业内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劳动定额标准、最低工资标准等事项,开展集体协商、签订行业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的行为。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有利于推动建立企业职工工资共决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有利于完善劳动用工管理,促进建立统一、规范、有序的劳动力市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维权机制建设,维护广大中小企业职工劳动报酬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举措。为在建立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中更好地发挥工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按照全国总工会提出的“两个普遍”的要求,河南省国防邮电工会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企业工资协商共决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推动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同步增长。同时,将此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指定专人负责,全员参与,举全会之力予以推进。  相似文献   

16.
集体劳动争议的发展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以来,集体劳动争议和群体性事件呈现集中爆发态势,冲突性较强、组织化程度更高。这类争议涉及面比较广泛,影响也比较大、比较敏感。研究当前集体劳动争议及其群体性事件频发的特点和原因,对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和完善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劳动关系集体化转型,集体争议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我国处理集体争议的立法和机制还不完善,通过何种途径和机制来处理集体争议,是完善劳工立法和劳工政策的重要问题。本文讨论三方机制在集体争议处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国际和国内经验的介绍、分析,试图探索这一机制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黄海鲲 《时代风采》2010,(16):29-29
2010年上半年,开发区工会工作委员套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从维护职工权益和构建和谐社会出发,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93件,涉及民工1670人,工资5310870元(其中:10人以上的群体性上访38件),调解78件,办结率83%;办理上级批转信访件4件,办结率100%。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工运》2010,(4):4-4
我国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的适度比例问题,过去长期被忽视,以致在经济发展较快的情况下,普通职工工资水平多年来提高幅度不大。以广东为例,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多年来停留在10%以下,工资增长幅度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最低工资标准与当年职工月均工资比,更是从2003年的47.8%下降到2008年的22.75%,由于没有调整最低工资标准,2009年1~9月更是低至21.95%。以上情况,都反映了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属于偏低水平。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偏低的主要原因:一是在就业市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工运》2013,(7):20-23
收入分配是职工劳动经济权益的核心,关系到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企业的发展壮大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关信息显示,自2008年以来,全国各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一直高位运行,其中逾80%是因为劳动报酬、社会福利等劳动经济权益方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