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9 毫秒
1.
1983年11月~1984年6月,在贵州省镇宁县内,发现一种呈地方性流行的牛马皮肤病,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多方诊断,为牛马皮肤真菌病。 (一)流行情况 对镇宁县5个区,9个公社,29个生产队的827头家畜进行了抽样调查。城关区水椆木寨发病严重,黄牛发病率为52.63%(其中2岁以下黄牛发病率为90.9%);2岁以下的马发病3匹,发病率为12.5%;其他家畜未见发病。经调查发病数与年龄呈负相关,1日龄~6月龄发病18头(匹),7月龄~12月龄的发病9头(匹),13月龄~18月龄发病6头(匹),19月龄~24月龄发病4头(匹),25月龄以上发病3头(匹)。本病以接触感染为主,有明显的季节性,1~4月份发病率较高。该地区以舍饲为主,厩舍多潮湿,易于真菌繁殖。  相似文献   

2.
由于目前对牛流行热病尚无特效药物,笔者使用针刺尾段督脉和八字、交趾穴治疗62例,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基本情况 笔者所负责业务的三个大队29个生产队有278头牛,1983年7月15日至8月29日,分别在三个大队9个生产队共发生牛流行热病62头,发病率为22.3%。发病对象为6月龄~13岁黄牛,尤以2~7岁多发(49头,占总发病牛的79%)。症状较轻者(尚未瘫痪)44头,占总发病71%;重者(瘫痪)18头,占总发病的29%。水牛未见发病。 (二)临床症状 一般是突然发病,体温40℃以上,最高可达41.7℃,稽留1~2天。患牛精神倦怠,被毛逆立,肌肉有时颤抖,流泪、涕及口涎,体端发凉,皮温不均,鼻镜及躯体  相似文献   

3.
据1982~1983年在拉萨、日喀则和那曲三地(市)的6县10区的不完全统计,共产黄犊牛5432头,发生腹泻的有1343头(发病率为24.72%),死亡496头(致死率为36.93%)。1987年5~9月,我们在拉萨市城关区、达孜县和林周县采集发病黄犊牛粪样,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证实拉萨市黄牛存在轮状病毒性腹泻。  相似文献   

4.
(一)发病调查 定西地区共七个县,除靖远县未作调查外,临洮、渭源、定西、会宁、通渭、陇西六县均有本病发生,死亡率较高。据1979年对全区不同地域五个公社的72个大队、342个生产队存栏31290头生猪的调查,其中患普通病猪3424头,患尿结石病猪172头。尿结石病猪占存栏生猪的0.549%,占患普通病猪的5.023%,其中尤以水川地区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对我场15年间(1969年1月~1983年12日)的绵羊病史资料做了整理分析,基本摸清了绵羊肠套叠的发生动态和发病原因。并认为早期手术是目前治疗本病唯一切实有效的措施。 (一)发病情况 自1969年以来,本场所饲养的5个品种羊群中,共发生肠套叠132例,发病率0.35%,死亡68头,致死率51.52%。分析发现本病的发生具有下述几个特点: 1.与季节的关系:绵羊肠套叠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以冬季(11月~次年1月)发病为最高(57例,占发病总头数的43.18%),春季(2~4月)次之(40例,占30.30%),其次为夏季(5~7月  相似文献   

6.
家畜采食栎树叶引起中毒,已早为人们所知。特别是对牛的危害最为严重。我国四川省1982年18个县因青杠树叶中毒的耕牛达6138头,死亡1902头。1983年中毒3362头,死亡768头,陕西省汉中地区10个县1977~1984年不完全统计发病牛19251头,死亡5546头,损失严重。关于中毒的机理国内外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一定进展,但毒理机制至今尚未彻底阐明。一般认为有毒成分是栎叶丹宁中的多羟基酚类物质。在防治方面,Dollahite等人(1966)在牛采食栎叶无法避免的情况下,给精料中加入10~15%氢氧化钙取得一定的预防效果;周婉丽(1980)报导口服石灰水预防本病有效,牛德俊等(1984)报导,口服0.1%高锰酸钾2000~3000ml时,能预防栎树叶中毒,其方法简便,成本低廉。为了进一步探讨高锰  相似文献   

7.
1984年2月以来,无锡地区家兔中流行一种急性传染病,我们对流行区的15个乡、161个村、791个生产队、2746个疫点进行了调查,自1984年2~4月(73天内)共发病23045只,发病率平均55.54%,死亡21209只,致死率92.03%,死亡率为25~100%,平均为55.65%。死亡兔中98%以上是3~4月龄以上的青年兔和成年兔,2月龄以内的幼龄兔很少发病死亡,即使死亡也是并发其他病。该病发生快、病势重、传播迅速,死亡率高是本地  相似文献   

8.
1987年8~10月尉氏县西部及北部8个乡,发生了以牛为主的大家畜皮肤溃烂症。这8个乡有大家畜57260头,发病1564头(其中牛1484头、马属家畜80头),发病率为2.73%。2~6岁的青壮年牛发病率为67%,1岁以下的幼犊及8岁以上老年牛很少发病。据河南农大尹凤阁等诊断,该病原系刚果嗜皮菌。治则与方药 据发病季节与临床症状按皮热湿  相似文献   

9.
据不完全统计,我校附设兽医院从1964年春季至1978年10月底共接受肠阻塞病牛172头。现初步总结如下。(一)发病情况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中4~6月份最多,87例,占50.6%;7~8月份最少,7例,占4.1%;1~3月份29例,占16.9%;9~12月份49例,占28.5%。  相似文献   

10.
仔猪白痢的发病诱因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简阳某国营养猪场仔猪白痢病严重流行,常年发病率达60~80%,死亡率在20~50%之间。笔者选定该场的358窝2894头仔猪进行了观察,其中发生白痢病的有302窝1952头(发病率为67.45%)。现根据其发病情况,对仔猪白痢病的发病诱因和防治方法探讨如下: (一)发病诱因 1.气候因素:据三年的观察,日温差骤然下降5℃以上、相对湿度增加10~20%以上,又遇大风大雨,本病可增加1~8倍。据对2317头次病例统计,晚上发病的1744头次,占75.27%,较白天多50.54%。  相似文献   

11.
1979年11月中旬到1980年4月贵州省遵义地区湄潭等8个县(市)、33个区、68个公社、152个生产队,首次大批发生以水牛为主,表现跛行,蹄腿肿胀,溃烂,蹄匣开裂甚至脱落,耳尖、尾端干硬坏死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散发病,共发病1033头,死亡271头。继后1980年11月中旬至1981年3月下旬,本病又再度在该地区的绥阳、遵义、湄潭、凤冈、桐梓、习水等六个县、24个区、42个公社、291个生产队发生,共发病768头,死亡159头,其中以绥阳县病情较为严重,发病514头,占全地区发病数的66.9%,死亡104头,占全地区死亡数的65.4%,为了明确病因,在前鉴别排除牛伊氏锥虫病、坏死杆菌病等及初步复制的基础上进行复制试验,现将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2.
马焦虫病分布比较广泛,尤其在产马地区危害更为严重。最早在1943年曾在黑龙江省珲春县发现马焦虫病,以后在吉林、内蒙、青海、甘肃、新疆、辽宁、宁夏等地都有报道,而以黑龙江、吉林、内蒙发生本病比较严重。如黑龙江省西部草原地区于1959年3月发生马焦虫病至4月下旬本病扩展到12个市县、31个以上的乡和镇。据不完全统计共发病1306头,死亡159头,其死亡率为11.94%;其中发病较严重的地区如杜尔伯特旗共发病445头,死亡65  相似文献   

13.
自1990年以来,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在我省各地广泛性流行。该病由于传播迅速、死亡率较高(20%~70%),而且在IBD弱毒苗免疫群中不断发生,给养鸡业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4.
据1989年调查,赤峰地区流行的绵羊绦虫种类主要为裸头科的莫尼茨属、曲子宫属及无卵黄腺属的绦虫,当年羔羊及2岁羊的感染强度一般为1~6条,最高时达26条(1986)。羔羊感染率为50%~83%,平均为55%;2岁羊感染率为50%~78%,平均为66%;有的月份羔羊和2岁羊的感染率可达100%。为此,我们从1990年7月至1991年7月在巴林右旗考查了驱虫后羔羊发育至2岁阶段在增重、产毛量及死亡率等方面的效益,根据药物驱虫谱不同,测算了在寄生虫病防治中驱治绦虫、驱治胃肠道线虫及胃肠道线虫、绦虫同时驱治的各自效益,并同时考察了小区示范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  相似文献   

15.
(一)副结核病的发生概 况 日本1987年按法规屠杀处 理的162头牛中,患副结核病 的黑毛和牛和褐毛和牛分别占39.5%和17.5%,荷兰牛占38.3%。 美国1982年对威斯康星州废用淘汰牛进行了调查,其中10.9%为副结核分枝杆菌分离阳性牛。1983~1984年,美国农业部从32个州76个食品检查部门收集7540头份的成牛回盲肠淋巴结。通过分离培养检查,有119头(1.6%)为阳性结果,奶牛和肉牛的污染率分别为2.9%和0.8%。最近,Buergelt等以佛罗里达州的4500头牛(5个地区,每群10头)为对象,用ELISA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6.
1988年元月以来,我场六队放牧的怀孕母牛和初生犊中发生李氏杆菌病流行,造成了较大损失。有关本病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一)流行情况 六队位于二场场部东南3km处。该队养有3个繁殖牛群共426头(基础母牛360头),以放牧为主。品种有黄牛、犏牛、荷兰牛及杂种牛。1988年元月至6月22日共有26头怀孕母牛先后发生流产,流产率7.2%。168头犊牛中只有38头于产后1周内发生下痢,发病率22.6%。经治疗有27头治愈,治愈率为71%,11头死于全身性衰竭及败血症,致死率28.9%。  相似文献   

17.
自1984年福建省福州地区发现鸭病毒性肝炎以来,在一些养鸭场和专业户鸭群均有该病发生和引起的死亡。据1988和1989两年对4个大养鸭户21批雏鸭的调查,死亡率为15%~70%不等,发病死亡高峰集中在3~10日龄,10日龄后下降。死亡最严重的是番鸭和本地麻鸭杂交肉用鸭和樱桃谷鸭,死亡率为40%~70%或更高,雏番鸭病情较轻,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大连市某银狐养殖有限公司1988年12月14日从加拿大进口狐狸3300头,其中银狐3180头,变种狐120头,经美国空运到大连,当即入隔离场实施检疫,用运输笼隔离饲养,至1989年2月25日共72天,在此期间发病的狐狸先后有300头,发病率为9%(300/3300),死亡65头,死亡率为2%(65/3300),占发病数的21.7%(65/300)。我们对本次的发病和死亡原因调查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们从1986~1987年对河南省周口、驻马店、南阳和安徽省太和等地区黄牛犊下痢症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了系统研究。(一)流行病学调查1.发病情况:共调查黄牛犊1799头,发病1097头,发病率60.98%。死亡106头,死亡率为5.84%,致死率9.66%。2.发病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1986年1~12月产犊1190头,发病率53.95%。但3、4、5月发病率分别为68.90%、63.87%、72.32%、为全年发病的最高峰。6、7、8月发病率下降,9、10、11月发病率又有所升高,12月至次年1、2月发病率又下降。即春秋两季发病率较高。3.发病年龄:统计70…  相似文献   

20.
海南外贸食品进出口公司在每年冬春季节饲养的收购当地供港乳猪,大批发生肠炎、肠卡他,造成巨大损失,如该公司二仓库1987~1988冬春季里,月平均收购乳猪存栏数达7000~8000头。乳猪进仓后3~4天,因断乳,体质下降,发生肠炎、肠卡他的高达20%~30%左右,死亡率在1%~2%。发病原因除与长途运输,环境转换,饲料变更,天气寒冷,圈舍潮湿等有关外,我们分析认为还与体内缺硒乳猪自身抗病力较弱有关。据1981~198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所对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生猪的血硒和肝硒做的调查资料证明,海南岛为土壤低硒地区;此外我们对供港乳猪的产地调查发现,海南有的乳猪中,存在水肿病,及不明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