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共求发展——21世纪的中国与东南亚国际研讨会”于1994年8月26—27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由马来西亚政策研究所、新加坡信息与资料中心、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出席会议的中外学者共约70人,其中外国学者34人,中方学者36人。马来西亚政府副总理易卜拉欣·安瓦尔出席开幕式并讲了话。会议分四个方面进行了专题发言和讨论。第一专题为“架起沟通东南亚与中国的桥梁:文化及人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地区是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较集中、活跃的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更是如此) ,而在东南亚地区,马来西亚国内更是华人社团林立,而且尤其活跃。至2001年6月,马来西亚共有华人注册社团7276个(其中包括华人政党组织)①。在东南亚,甚至在全世界,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的历史起源最早,其发展脉络也较为典型;而当前马来西亚华人经济、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与中国的联系日益密切,马来西亚华人经济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作用正在逐渐加强。马来西亚,特别是马来西亚华人与中国的教育、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马来西亚华人留学生在世界各国的华人留学生中占有…  相似文献   

3.
10月16日,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政治系教授、朱拉隆功大学亚洲研究所顾问强·提拉逸博士一行在省社会科学院与我所研究人员座谈。我所原所长陈吕范研究员、所长贺圣达研究员、副所长王士录副研究员和其他研究人员参加了座谈。在座谈中,双方就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亚洲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与我所开展合作研究进行了探讨。强博士在讲话中,感谢我所对朱拉隆功大学亚洲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工作的支持,并希望进一步加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我所在泰国  相似文献   

4.
马来西亚是古代东西方海上交通必经之地。华人移居马来西亚的历史悠久,人数众多,十九世纪末已形成一个独特的华人社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马来西亚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华人认同观念的转变便是其中之一。本文拟对战后马来西亚华人认同观念转变的诸因素作一初步的探讨。一、战前马来西亚华人的认同观念战前,马来西亚的绝大部分华人与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华人一样,把中国看作是自己的国家,关心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他们到马来西亚只是为了谋生,最初并不打算  相似文献   

5.
4月19日,“中国—利比亚学者对话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与会的利比亚学者一行5人,他们都来自利比亚最高学术院(以下简称“最高学术院”)。中方与会者主要是国内从事中东非洲问题研究的学者,以及财政经贸研究方面的学者。对话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张宏明研究员主持,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杨光研究员致开幕词。利比亚学者主要向中国学者介绍了利比亚外交政策、政治制度、社会发展、经济改革和水资源等方面的情况。最高学术院非洲和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阿卜杜尔·哈米德·纳密教授首先向中国学者介绍利比亚的外交政策。他…  相似文献   

6.
东南亚地区苏联对东南亚区域性合作感到疑虑不安苏联对东南亚语言与文学的研究苏联有关东南亚问题著作的书目介绍苏联有关东南亚问题近著及简介东南亚国家的工业品出口日本在亚洲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东南亚各国军事力量东南亚华人少数民族的现状苏联对东南亚的渗透(第1期)(第1期)(第1期)(第1期)(第1期)(第2期)(第3期)(第4期)(第4期)马来西亚苏联和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关系马来西亚的经济状况马来西亚概况马来西亚重新排列阵线马来西亚的政治结盟马来西亚产生暴力骚乱的潜在因素马来西亚外交部的新姿态摇摇晃晃的长堤警惕莫斯科(第1期)(第2期)(第…  相似文献   

7.
亚洲 9月6日-12日马来西亚最高元首苏丹·阿兹兰·沙阿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杨尚昆主席和李鹏总理分别同他亲切会见.李总理说,马来西亚提出的关于建立东亚经济集团的倡议,对加强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有积极意义.中国理解马方所做的努力,并愿就此问题同马方保持联系,希望这个建议能获得成功.马来西亚贵宾在访问了北京、乌鲁木齐、喀什、西安后抵沪并作短暂停留. 9月7日江泽民总书记会见柬埔寨全国  相似文献   

8.
起着融资功能的东南亚华人银行对东南亚华人经济的影响甚大,因此,研究战后东南亚华人经济动态时,必需先探索战后东南亚华人银行的发展趋势。政策因素对这种发展趋势起着基本性的决定作用:带有种族主义色彩的经济政策迫使马来西亚的华人银行土著化;带有福利主义色彩的经济政策促使泰国的泰化华人银行社会化;带有自由主义色彩的经济政策导致新加坡的华人银行国际化。应该先提一提,这三种发展趋势并不是  相似文献   

9.
“9·11”事件是进入新世纪后的一个重大事件 ,对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受“9·11”事件的影响 ,东南亚地区政治经济形势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分析这些变化对于认识东南亚政治经济发展趋势 ,加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政治、经济合作有积极的意义。本文重点对“9·11”事件后受影响较大的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形势作一些分析。一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后 ,经过几年的努力 ,东南亚国家经济有所恢复。到 2 0 0 0年上半年 ,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受金融危机打击较重的国家经济状况逐步好转。在“9·11”事件发生之前 ,世界经济形势已经不…  相似文献   

10.
陈人欢 《东南亚》2005,(4):28-32
2005年7月21日,马来西亚央行宣布,结束林吉特盯住美元的联系汇率机制(联汇制),取而代之为管理的浮动汇率,同时林吉特改为盯住一篮子货币进行浮动。本文从回顾亚洲金融危机后马来西亚联汇制的变迁过程入手,对马来西亚调整汇率制度的原因及其对马来西亚国内经济的影响作初步探讨。一、亚洲金融危机后马来西亚汇率制度的变动及其原因1.马来西亚汇率制度的变动在亚洲金融危机以前,林吉特兑美元维持在2·5∶1左右。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林吉特汇率大幅度走低,至1998年1月7日狂跌至4·88林吉特兑1美元的最低水平。马来西亚政府为防止股市和汇…  相似文献   

11.
《中国眼里的世界:中国学者的看法>>(t’As China See:the World:perceptionsof ChineseschofarS”)一书经过三年时间的酝酿、修改和编纂,终于1987年在伦敦出版了。这是中国第一本以英文版在国外出版的有关国际间题研究的书籍。该书由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主持,由著名国际间题学者哈里希·卡布尔主编,由英国法兰西斯·平特出版公司出版,是中外学者和出版商通力合作的产物。作者包括29名中国学者,除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的部分学者外,还有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政治研究所、拉美研究所和西亚非洲研究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厦门大学南亚研究所等单位的学者。他们都是长期从事国际间题研究的高级研究人员,专业各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994年11月22日上午,泰国萱素南他师范学院代表团一行10人到我所访问。该代表团主要成员有代表团团长、师范学院院长帕琅诗·帕匿差乍军博士、文化与艺术中心主任金达娜·素玛贵夫人、教育系主任助理婉蒂·通雅纳阿育陀耶女士等。我所副所长贺圣达研究员、副所长王士录副研究员、东南亚政治经济研究室主任朱振明副研究员等参加了会谈。宾  相似文献   

13.
1988年2月25日,波兰科学院非欧洲国家研究所科研人员伊旺娜·葛拉鲍夫斯卡·利赛斯卡访问了东南亚所。这是我所首次接待的来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学者。伊万娜向我所介绍了该所基本情况和波兰经济体制改革情况,也谈了越南国内经济状况和越南的经济改革。她谈到,目前越南经济陷入深刻的经济危机。她认为,越南政府之所以进行经济改革,是出于政治和外交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1990,(1)
1989年12月9日下午,美国波士顿大学政治科学系副教授、研究中国对外政策问题的专家罗伯特·S·罗斯前来我所作学术交流,并与我所印度支那研究室全体研究人员及有关同志就中国对印度支那的政策及有关问题进行了座谈。 罗斯先生认为,当今的世界局势,和平发展是主流,许多国家都把重点放在了经济发展上。东南亚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发展经济。现在,中国已经全面恢复了与老挝的关系,中  相似文献   

15.
战后发展中国家的财富分配问题国外学者研究甚多,但多从经济理论角度出发加以探索。马来西亚社会财富分配则别具特色,形成马来人与华人种族之间的财富转移。自1957年独立后,马来西亚经济进入了一个纠正殖民地特性经济,发展民族经济的阶段。但不论在拉赫曼时期,还是在“新经济政策”时期,控制马来西亚政坛的马来人执政者始终如一地坚持把发展土著马来人经济放在重要的位置,不遗余力地采取各种措施以图改善占人口总数46%的马来人的经济地位。而对当地占人口比重34.5%的华人的经济则采取直接或间接的手段予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1991,(4)
1991年10月22日,泰国西北大学业务副校长汶通·普乍楞、科学系主任端登·普乍楞、历史系主任他威萨·素帕萨和社会人类学系讲师奔乍·翁团一行前来我所访问。我所副所长贺圣达、胡华生及泰国研究室研究人员与客人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17.
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前身为1979年2月成立的印度支那研究所,当时是我国唯一专门研究印支三国现状与历史的综合性科研机构,1989年5月该所更名为东南亚研究所,研究范围扩大到整个东南亚地区。20多年来,东南亚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辛勤耕耘,在东南亚研究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为繁荣我国的东南亚研究,发展和扩大我国对东南亚开放,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友好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东南亚所下设越南、东盟、国际关系、华侨华人、综合等5个研究室及编辑室、资料室。主要研究方向:历史学(东南亚史,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国际经济(东南亚经济)、国际政治(东南亚政治与法律)、华侨与华人(东南亚华侨与华人、广西籍华侨华人的历史与现状)、民族学(东南亚民族、壮族与泰族、老族等民族的历史关系)、区域经济(对外开放、边境经济、北部湾经济圈、华南经济)。  相似文献   

18.
导言本文旨在分析东南亚“华”裔中小型企业家所显示的“华人特性”的各种含义。随着中国被视为一个新兴的经济超级大国,这个老问题便增添了新的特点。本文着重分析东南亚“华”裔企业家在它们的东南亚所在国采取各种社会和经济策略时,是如何随着中国经济事件的不断变换而自我定位的。作者研究了这些企业家如何利用经济、政治、种族和文化的手段在当地和全球性的资本积累过程中为自己创造并维持不同的有利条件。本文在新近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这种企业家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论述了他们在其各自的当地环境中处理经营策略和社…  相似文献   

19.
南部国家的“优秀生”一千九十万人口的马来西亚是一个由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以及原住民组成的典型的复合民族国家。政治权力操在马来人手中;经济领域,则受华人与以外国资本为中心的非马来系所控制。马来西亚的经济实力,单就宏观指标来看,可以说是南部国家的“优秀生”。七十年代的马来西亚经济成长率,确实达到7—8%。  相似文献   

20.
华人移居马来半岛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而马来西亚华人教育的兴起则是近百年的事情。迄今为止,马来西亚华人教育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马来西亚获得独立前的华人教育。据考证,早在公元八八○年就有中国移民留居现今马来亚一地,从事农耕和经商,但为数不多,十九世纪三十年代马来亚各地的中国居民仅有二至四万人。1840年鸦片战争后,东南亚各国相继沦为西方的殖民地。殖民主义者对当地自然资源的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