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奉命赴哈 1933年5月2日,时任中共满洲省 委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 游击队政委的杨靖宇接到中共满洲省委 文件,其中一条重要指示是“通知省委 委员回哈尔滨,参加5月15日召开的省 委扩大会议,贯彻1933年1月26日《中 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 论满洲的状况和我们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雪冷血热     
第四章杨靖宇到磐石(续一) "政治上在满表现得最坚决" 杨靖宇本姓马,1905年2月13日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在本村私塾读书时,先生给他起了个大名:马尚德. 杨靖宇这个如今人人皆知的名字,是他1932年11月作为满洲省委巡视员巡视磐石、海龙地区时用的.之前,他还用过"周敏"张贯一"乃超"等化名.  相似文献   

3.
薛立永 《党史纵横》2009,(10):46-47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确山李家湾人。1927年5月,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春,杨靖宇到达东北化名“张贯一”,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组织煤矿工人进行反日运动。在组织运动中,杨靖宇曾被日本警察署抓捕入狱两次。在狱中,杨靖宇受到日本军警的严刑拷打,但他始终没有暴露共产党员的身份。“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被营救出狱。并出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随后历任中共哈尔滨市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  相似文献   

4.
谭译 《党史纵横》2001,(7):27-28
1930年5月,正当党中央因满洲省委遭受破坏而焦急的时候,忽然接到了该省委同月17日写来的一份报告.  相似文献   

5.
马少辉  陈学良 《世纪桥》2012,(16):11-15
1932年秋,满洲省委委员孙广英与驻苏联海参崴的共产国际太平洋工会秘书处建立联系,秘书处建议满洲省委在吉东建立一个省委常驻机构,以便就近与秘书处联系。1933年4月满洲省委决定成立满洲省委吉东局。5月吉东局在穆棱县正式成立。1934年由于中共吉东局被破坏,中共满洲省委及时做出决定,撤消吉东局,吉东地区各地的党组织由满洲省委直接领导。  相似文献   

6.
三进哈尔滨     
一进哈尔滨1933年秋,我领导南满游击队第一大队胜利完成哑吧架子总攻战斗任务,战斗中找多处负伤,整个右下颠骨被子弹炸碎啦,脸变型,吃饭、说话都十分困难。比起来,这都是小事,也都能克服,最大的困难和十分不便的是,没法再化装,伤疤太明显,很容易被敌人发现。为此,我心里七上八下,对敌人的愤恨难乎。在我负伤治疗时,杨靖宇司令员告诉我,根据满洲省委的指示,部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由于我的伤口仍在化脓,不能随队参战,让我找中共满洲省委接受新的任务。我按照指定的地点和规定的联络暗号,第一次来到哈尔滨…  相似文献   

7.
<正>军旅作家历经20年心血磨砺,重现东北14年抗战残酷真相——"政治上在满表现得最坚决"杨靖宇本姓马,1905年2月13日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在本村私塾读书时,先生给他起了个大名:马尚德。杨靖宇这个如今人人皆知的名字,是他1932年11月作为满洲省委巡视员巡视磐石、海龙地区时用的。之前,他还用过"周敏""张贯一""乃超"等化名。新中国成立后好长时间,他的女  相似文献   

8.
娄晶  崔宏 《新长征》2011,(7):19-20
杨靖宇指挥东北抗联第一路军为配合全国抗战,在东南满积极开展游击战争,使日伪统治当局不得安宁。因而,日本侵略者视杨靖宇领导的抗联一路军为满洲“治安之癌”。  相似文献   

9.
“路线转变”一词,最早见之于1933年8月27日《中共南满中心县委决议》,讲的是贯彻《中共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论满洲的状况和我们党的任务》(通称“一二六指示信”),对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造成了客观上、主观上非常顺利的条件”。1933年12月3日《中共满洲省委给东满党团及游击队中同志的信》中,又指出“东满工作在中央省委正确新路线之下…获得了不可否认的伟大成绩”。可见在30年代就以“路线转变”和“正确新路线”,来评价“一二六指示信”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本文就贯彻“一二六指信”在实践中的作用,尤其是对东北人民革命军的发展所造成的有利条件,进行若干论述,期望得到补益和指正。  相似文献   

10.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确山李家湾人。1927年5月,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春,杨靖宇到达东北,化名“张贯一”,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组织煤矿工人进行反日运动。在组织运动中,杨靖宇曾被日本警察署抓捕入狱两次。在狱中,杨靖宇受到日本军警的严刑拷打,但他始终没有暴露共产党员的身份。“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被营救出狱,  相似文献   

11.
曲晓溪 《奋斗》2010,(4):58-59
<正>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为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在东满、南满、吉东、北满地区积极创建抗日武装,先后成立了十余支反日游击队。1932年末,日本侵略者为加强对东北地区的殖民统治开始实行残酷的"归屯并户"与"三光"政策,致使东北地区的抗日运动一度遭受挫折。活动在南满的磐石游击队的抗日斗争也陷入了低谷。为了加强对南满地区抗日武装的领导,中共满洲省委决定派杨靖宇到南满巡视工作,并指导该地区的抗日斗争。杨靖宇到达南满地区后,立即深入到抗日前线,整顿南满游击队,团结本地其他抗日山林队,展开积极的游击战。1933年9月18日,在杨靖宇主持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在磐石县第三区石虎沟宣告成立,杨靖宇任独立师司令兼政委。第一军独立师的成立和当地各抗日山林队的  相似文献   

12.
“抛头颅,洒热血”这句话,往往是对于勇于牺牲的革命志士的描绘与形容。然而,对于著名抗日将领、抗日英烈杨靖宇、陈翰章、汪亚臣、赵尚志四位将军来说,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与解放,不仅牺牲了宝贵的生命,抛掉了头颅,洒尽了鲜血。同时,在他们的头颅从敌人手中回门时,又产生了许多动人的传奇故事。(-)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字鹦生,河南确山人,曾任中共抚顺特支书记,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消江(今靖宇)县保安村三道影子同日军作战中壮烈牺牲。陈翰章,满族,吉林敦化人…  相似文献   

13.
1933年1月26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简称中共代表团)向中共东北党组织发出了《中共给满洲省委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一二六指示信》),明确提出了在东北建立反日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标志党在东北策略方针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4.
1 1940年2月的蒙江(今吉 林省靖宇县)县,天气依然非常寒冷,北风刺骨。23日下午,已经断粮八天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将军,由于叛徒的出卖,孤身一人被日军包围在三道崴子,身中数弹,最后壮烈牺牲。 杨靖宇将军的遗体,由日本关东军满洲南地区“讨伐”部队长古见致八郎和伪通化省警务厅兼警察本部长岸谷隆一郎,指挥军警用爬犁当晚运回了蒙江县城,停放在伪通化省警察本部。第二天拍摄了遗体照片。日本鬼子诧异:在这深山老林里,大雪封山,缺衣少粮,杨靖宇怎么会坚持这么长的时间与自己周旋,难道他是铁人不成…  相似文献   

15.
陈玫  马彦超 《奋斗》2011,(5):13-14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曾化名张贯一,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人和重要将领,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1905年2月16日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3年秋,杨靖宇进入开封河南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学习。  相似文献   

16.
娄晶 《新长征》2011,(7):19-19
“满洲剿匪之花”指的是伪旅长索景清指挥的伪军部队,这个旅是日本人专门从热河调来“讨伐”杨靖宇领导的抗联队伍的。索景清旅下辖骑兵42团和步兵32团,班长以上职务均由日本人担任,是颇具实力的步骑混成旅。索景清仗着武器精良和镇压抗日武装有功,狂妄不可一世,大肆吹嘘要“包打杨靖宇”。然而杨靖宇率部仅在蚊子沟、长岗两次战斗中就把索景清旅消灭殆尽。  相似文献   

17.
孔令波 《党史纵横》2004,(12):28-30
从1932年秋冬至1942年,东北抗日联军选择日伪统治薄弱、群众基础深厚和自然条件有利的边远山区创立了8块抗日游击基地,并以这些基地为中心,建立了涉及70余县的广大抗日游击区。依托这些根据地和游击区,东北抗联广泛开展游击战,沉重打击了日伪的殖民统治。根据地的创立“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积极开展武装抗日斗争,至1932年夏秋已陆续建立了几支工农义勇军和反日游击队,并在东满、磐石、宁安、汤原、巴彦和珠河等地创立了游击区域。1933年5月,中共满洲省委贯彻中央《一·二六指示信》精神,号召各地“在一定地…  相似文献   

18.
郭渊 《世纪桥》2003,(1):54-56
杨靖宇精神这个概念和范畴的提出,是杨靖宇研究进一步深化的理论需要,也是现实政治运行以建立合理的社会秩序的道德需要。众多学者、专家论及了杨靖宇精神,有人认为杨靖宇精神内涵是舍生献身精神、艰苦奋斗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密切联系群众等;有人认为杨靖宇精神为对党的事业  相似文献   

19.
《新长征》2008,(8):F0002-F0002,F0003,F0004
2008年7月16日。为纪念靖宇陵园建园50周年,中共通化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杨靖宇烈士陵园建园50周年纪念大会。中宣部、国家民政部、吉林省委宣传部。省军区、黑龙江省委宣传部、辽宁省委宣传部、沈阳市委宣。传部、吉林省相关部门、河南省确山县、白山市、靖字县:等单位的负责人和抗联老战士代表及杨靖宇将军的亲属等13000余人参加大会。  相似文献   

20.
马尚德,你在哪里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字骥生.乳名马顺清。1905年2月26日出生于河南省驻马店地区确山县李湾材。1932年春,出任中共哈尔滨市委第~任书记不久的马尚德赴南满巡视时,受中共满州省委之命,改名为杨靖宇。杨靖宇早年丧父·幼时靠母亲讨饭度日。杨靖宇大资聪明,学习刻苦,虽然上学时半工半读·但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全班第一。1923年,18岁的杨靖宇考入河南开封纺染工业学校,从此接受革命影响,毕业后回到确山县老家当教员,组织农民夜校进行革命活动。1926年春·杨靖宇同邻村女子张君成了亲。1927年4月5日,杨靖宇率领确山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