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兵团是新疆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中央赋予的屯垦戍边历史使命,是新疆稳定的核心。兵团审判工作是兵团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促进兵团事业和新疆发展稳定提供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的重要职能。纵观60年的发展历程,兵团法院始终把维稳戍边作为立身之本,忠实履行审判职能,为稳疆兴疆、富民固边、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
《人民调解》2012,(6):34-35
作为军垦后代,屯垦戍边、无私奉献的兵团精神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司法局101团司法所所长王珏身上得到了延续。同时,他又是基层司法行政战线上的一名光荣战士,10多年来,他尽其所能、倾其心血,在司法为民中诠释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相似文献   

3.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为屯垦戍边的特殊需要而组建的。50年代初,大批进疆解放军部队就地转业,内地支边知识青年奔赴边疆,加之自流来疆的农工共同组成一支半军事化管理的队伍。近半个世纪,兵团在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发展经济,抵制民族分裂和巩固边防等方面发挥着十分特殊而重要的作用。然而,从80年代起,兵团的队伍结构发生了变化,农工素质急剧下降,严重地困扰着这支肩负着特殊历史使命的庞大队伍。  相似文献   

4.
正在祖国西部绵延数千公里的边境线上,一代又一代的兵团人在塔克拉玛干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屯垦戍边。60年来,他们用青春、热血和生命,在环境恶劣的漫长边境地带改造生态,守土保疆,一步一步把边疆变成塞外江南,把边境线铸成铜墙铁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六十七团政委石书江就是众多兵团人中的一位。多年来,石书江始终爱团如家、任劳任怨,从教师到团纪委书记、副团长,再到团长、政委,无论岗位如何调动,无论环境如何变化,  相似文献   

5.
结合兵团的特点,进一步深入理解、思考和实践依法治国方略,推进兵团依法治理工作,对保证“屯垦戍边”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李珩 《西部法苑》2001,(9):13-14
阿拉尔,维吾尔语谓之“绿色小岛”。它犹如一颗绿色的宝石,镶嵌在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50年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阿拉尔垦区12个农牧团场10余万屯垦戍边建设者的辛勤耕耘中,阿拉尔不仅发展成为新疆南部的经济重镇,且被列入国家撤镇建市计划。50年来,以警醒的目光和果敢的行为保卫着这片热土的,是一支人民警察队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阿拉尔垦区公安局。  相似文献   

7.
红柳  胡杨 《中国司法》2000,(4):50-50
农七师政委王继亮(右三)、师政法委副书记彭运太(右一)到普法活动现场视察农七师副政委刘戈玉(中)视察法律服务咨询工作农七师司法局长刘兆俊(右一)到基层司法科指导工作全国优秀调解员、农七师126团14连调委会主任于青云(右一)在现场调解纠纷农七师师长李进广(左)、政委王继亮(右)参普法统考屯垦戍边的尖兵──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司法行政工作掠影@红柳 @胡杨  相似文献   

8.
风雨30年,有这样一群身着法袍、手持法槌的兵团法官,用崇高的信念、理想、责任和智慧,践行着屯垦戍边的誓言,诠释着“法”字的深意,在辽阔的西域军垦大地上,实现着人生壮丽的追求。 对于兵团人来说,1983年10月18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一天,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恢复组建兵团法院、检察、司法、公安机构。1984年10月,兵团各级人民法院正式恢复建立。  相似文献   

9.
李珂  张国玺  蒋铧 《中国司法》2024,(3):106-112
文章围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治理法治化、基层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公共法律服务评价指标的核心内涵、逻辑基点、实现路径、价值旨归,分析公共法律服务整体性治理与兵团治理法治化的契合性,以找准服务兵团治理法治化的结合点、切入点和着力点为重点,完成兵团公共法律服务指数评价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10.
9月的伊犁、正是丰收的季节,伊犁河两岸一眼望不到头的稻田闪着金光;那星罗棋布的瓜果园,果实累累;市区路旁的名花野草,散发着醉人的芬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66团地处祖国的西北边境、是伊犁河畔一颗耀眼的明珠,它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6军17师50团、是曾经参加过保卫延安战斗的一支英雄部队,1953年就地转业、屯垦戍边,现在已是拥有8万亩耕地、16万人口的现代化国营农场,近年来该团总产值连续6年超亿元、曾多次获农垦部、兵团、农4师的先进团场称号。该团地处交通要道,流动人口多,社会治安状况复杂,民事、经…  相似文献   

11.
胡东海 《法律科学》2011,(4):121-127
民法教义学中,合同履行请求权至少应包括合同生效要件。其中,合同的特别生效要件由原告承担证明责任,学说及实践中已无异议;合同的"一般生效要件",并无"符合"与否的问题,而只有"违反"如何的问题。私法自治原则要求,证明责任分配在参与民法外部体系的构建时,将合同效力要件规定为"效力阻却要件",交由被告承担证明责任,所以,应对《证据规定》第5条规定之"生效要件"作目的性限缩。此种以证明责任为解释目标的进路,表明证明责任分配也是法规范之关联脉络的一种,解释论亦应以证明责任分配为解释目标。  相似文献   

12.
程燎原 《法学研究》2011,(5):143-163
法治政体理论在根本上把法治理解为,只有立宪政体才会要求并实现法律统治的一个政体问题。建立民主立宪的法治政体是辛亥政治革命的目标。为达成这一目标,民国初年的《临时约法》等法律初步构建了中华民国法治政体的雏形,但这一政体也陷入多重困厄之中。孙中山等人对这一政体及其困厄进行了富有价值的探索与反思。从法治政体理论及民初缔造法治政体的实践出发,可以对治法型法治的思想观念进行比较性的检视。  相似文献   

13.
<左传>文辞古奥,义蕴深微.由于时代悬隔,虽经历代训释,疑义犹夥.本义湮没,通假不明,指代不清,诸般情形,在在多有.本文就襄公时期若干训诂问题予以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物权变动的公示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厚国 《现代法学》2005,27(3):18-30
物权变动涉及财产的涌流,关乎一国的交易秩序,因而公示极其重要。公示将物权的实际状态表彰于外,为社会认识。公示主义的中心理念在于交易便捷与安全的社会价值,通过对交易人信赖的维护,向社会交易界提供统一的、稳定的、普遍信服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5.
罗时贵 《北方法学》2012,6(3):115-124
法律资格纷争成为英美法理学传统的一道难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形成了不同法学流派。从法的合法性判准的不同模式出发,证立整全性不仅可以进入法的合法性判准的行列,而且必然成为当下法的合法性判准的最佳选择。这一必然的最佳选择基于整全性在理论上符合法律的终极目的,即最高指令——人类"善"的生活,在法律实践中实现了平等尊重和普遍的人文关怀,只有这样的法律才是理想型的法律。如果这一论证结论确实可行,那么,我们就可以超越哈特与德沃金关于法律概念之争,终结和平息不同法学流派对法律资格的纷争。对于法律资格的回答将聚焦于法的合法性和整全性的关联考察,其对法理学的重述将开辟新的理论疆场。  相似文献   

16.
提单的管辖权是正确处理无单放货等提单纠纷的首要问题。提单的管辖权条款属于协议管辖,是国际私法中“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产物。无单放货案件存在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情形,所谓的“侵权纠纷一般不适用协议管辖条款”的规则并不能当然适用。根据现行法以及民事侵权的基本法理,分析中国法院用于否定提单管辖权条款适用的“侵权诉因”及“与争议没有实际联系”两个主要事由,认为以“侵权诉因”排除提单管辖权条款适用的做法不仅于法无据,而且违背法理;而以“与争议没有实际联系”作为否定承运人总部或主营业地之管辖连接点的理由也过于极端。在上述批评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提单管辖权条款问题的三点策略。  相似文献   

17.
论经济法的发展理念--基于系统论的研究范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系统论的范式来看,社会发展应是以人为中心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经济法作为社会系统的子系统,其发展理念应定位为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整体发展是经济法发展理念的基石;协调发展是经济法发展理念的核心;可持续发展是经济法发展理念的目标.要实现经济法的发展理念,需要经济法具体制度的完善及其子系统之间的密切配合,此外,还应加强经济法系统与外界系统的沟通和协调.  相似文献   

18.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之再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民法把不当得利返还权定性为债权而归入债权编,然而这种定性定位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且与我国物权变动的有因模式相冲突。通过对不当得利制度的历史考察和价值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它是一种概括的混合的救济权,既可以救济对人性的权利,也可以救济对物性的权利。不当得利、不当得利之债和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是不同范畴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董邦俊 《河北法学》2004,22(4):67-69
贪污罪的概念是关系到贪污罪的认定的重大问题。然而刑法界对贪污罪的概念的表述各不相同,对贪污罪概念的重构已成为当务之急。结合实践,通过比较研究,对贪污罪作出了新的界定。  相似文献   

20.
1999年中国大陆新《合同法》第402条、403条的规定,大胆借鉴英美法系代理法的做法,突破《民法通则》将代理仅限于显名代理的陈腐规定,建立了隐名代理制度和不披露本人的代理制度。本文就此分析了我国代理理念从区别论到等同论的变化及其对我国当前的经济、民事活动即将发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