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6月30日凌晨2点25分,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国学大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启功先生因病在北大医院逝世,享年93岁。奉母命成婚得知己启功先生的全名叫爱新觉罗·启功,但他在所有的书画、著作、文章和书信中,从未用过“爱新觉罗”。他诙谐地说:“本人姓启名功字元白,不吃祖宗饭,不当‘八旗子弟’,靠自己的本领谋生。”启功1912年7月26日生于北京,他的童年非常坎坷。启功的祖先是雍正的儿子,乾隆的弟弟。但是到了启功的高祖父这一代,家道开始没落。启功1岁丧父,10岁时又失去曾祖父、祖父。因偿还债务,以致无力求学。在曾祖父门生戴遂之的帮助下,他才勉强入校学习。开朗乐观的启功明白自己是彻底“被遗弃的贵族后裔”,那何不隐其姓,先解决生计再图发展?于是他自创“启”姓,自当“始祖”。  相似文献   

2.
启功的谦卑     
启功不是装,是真谦卑。别人给启功来信,觉得有过分的敬称,他就将原信敬称字样剪下寄回,回信讲明"敬壁"。这个谦己的办法已很少有人用。  相似文献   

3.
启功的幽默     
李兴濂 《各界》2014,(9):11-12
启功(1912-2005),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是中国书法界和文物收藏界的泰斗,他率直刚正、儒雅大方、幽默风趣的性格,是为人师表的典范。启功淡泊名利,笑对名位权势。对于人们奉赠给他的这“家”那“家”,他一概不承认,只认定自己足’一名教师。启功先生因为身体欠安,闭门养病,奈何访客不断,不胜其烦,就以其一贯的幽默写了一张字条贴在门上:“大熊猫病了,谢绝参观!”从此得了一个“大熊猫”的雅号。  相似文献   

4.
正他出身皇族,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代孙,父亲是清朝末代肃亲王、溥仪族弟善耆,姐姐则是近代史上知名度很高的"男装女谍"川岛芳子。他曾被送进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取过一个日本名字"川岛良治",官至伪满军队上校。尽管如此他还是毅然走上革命道路,从事党的隐蔽战线斗争。他是爱新觉罗家族中第一位解放军军官,为人民炮兵发展壮大贡献力量。在遭遇了人生坎坷之后,他晚年又不辞辛苦为中日友好事业积极奔忙。他就是已故原锦西市第一届政协委员、第一届侨联委员艾克,他的本名是爱新觉罗·宪东。  相似文献   

5.
启动的谦卑     
启功不是装,是真谦卑。别人给启功来信,觉得有过分的敬称,他就将原信敬称字样剪下寄回,回信讲明“敬壁”。这个谦己的办法已很少有人用。  相似文献   

6.
“地下皇宫” 当笔者走入这个小区的地下室,眼前不禁豁然开朗:古色古香的装饰,皇家风格的“门帘”,感觉就像走入了皇家寺院.在这座总面积超过2500平方米的建筑里,皇家殿堂的气息无所不在.而这里的主人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十一世孙——爱新觉罗·德崇(辈名:溥旻).他是海内外公认的爱新觉罗家族宗长,也是真正的带有皇室血统的皇室宗亲.老人今年70了,但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小得多.老人非常健谈,且思维清晰.笔者跟随老人边听他介绍,边参观他亲自设计的“地下皇宫”——  相似文献   

7.
爱新觉罗家族历史渊远,家学深厚,其后世子孙多精于琴、棋、书、画,其中大家辈出,族人书画作品更被誉为爱新觉罗宫廷画派而誉满世界。爱新觉罗·伯骧自幼承袭家学,跟随祖父、父辈研习丹青,学习中国传统书画技艺,并广泛临摹宋、元、明、清和当代国画大师作品,画艺日渐成熟。擅长山水、马、花鸟、兰竹,线条生动,气势磅礴,丰满潇洒,立意深邃。  相似文献   

8.
四百六十多年前,辽东曾走出一位盖世英雄.他靠自强不息,书写了自己传奇人生.他二十五岁以十三副铠甲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建后金,据辽东,连下明朝七十余城,迁都辽阳,后迁都沈阳,为大清入关奠定基础,成为大清王朝真正的奠基者,他就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后金政权的建立者,清朝主要缔造者,也是八旗兵的创建者和统帅.  相似文献   

9.
1932年3月5日,是著名书法家启功家祭祖的日子。因为启功的祖先是雍正的儿子,乾隆的弟弟,虽后来被列入旁支,但母亲还是敬畏这个特殊家世。这一天,母亲特意叫了一个章姓的姑娘来帮忙。这个姑娘是母亲和姑姑为启功相中的章宝琛。  相似文献   

10.
焦点人物     
《瞭望》2005,(27)
启功:一代国学大师仙逝6月30日,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九三”学社顾问、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启功先生因病逝世,享年93岁。启先生生于1912年7月26日,受业于著名史学家  相似文献   

11.
千古师生情     
陈智超 《民主》2008,(1):34-36
2005年初启功先生逝世时,我以他和陈垣先生的师生情谊为主要内容,为文纪念,题目就是《千古师生情》。现在我们纪念柴德赓先生百年诞辰,我这篇文章,也是以他和陈垣先生的师生情谊为主要内容,考虑很久,题目仍采用《千古师生情》。因为陈柴与陈启的师生情谊,完全可以媲美,值得后人珍惜。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书法家们是很忙的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因求教、求书的人太多,应接不暇。他不得不在自己的家门上写上“熊猫病了”的条子,表示谢绝会客。其他许多著名书法家也有类似的情形。这一状况的出现是从一九七九年开始的。这股书法热反映出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现在,不论你走到哪个大、中城市,都可以看到各种类型的书画展览,有专家的,有工人的,也有中、小学  相似文献   

13.
《民主》2017,(11)
正厦门万石植物园碑林入口正中醒目位置,有一块大字摩崖石刻,上书"林壑幽美",乃赵朴初先生晚年笔墨,字体褪去先生中岁东坡体的丰腴温厚,复归李邕《云麾将军碑》气清质实、寓奇变于规矩的瘦劲老辣。由此书法,大致可知先生书法的师承以及变化、发展。对于赵朴初先生书法,启功先生曾感叹曰:"朴翁擅八法(按:指书法),于古人好李泰和(唐代书法家李邕,字泰和,曾为北海太守,又称  相似文献   

14.
侯刚卫兵 《民主》2014,(3):48-49
<正>启功先生与赵朴初先生有几十年的交往,他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启老在童年时就皈依佛教,一生止信正行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居士。朴老自青年时期即参加红十字会的工作,扶生救死,奔走四方。直到担任佛教协会会长。二位老人慈眉善目,面带笑容,和蔼可亲。关心和尊重别人。他们既是书法家又是诗人,同时也都担任国家领导职务,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启功对朴老十分尊重和敬仰。朴老也非常  相似文献   

15.
张衍荣 《侨园》2011,(6):36-37
公元2002年,留落日本的国宝《研山铭》手卷,终于辗转回归祖国,了却夙愿的启功先生见到它时激动不已,九秩之翁欣然命笔:"羡煞襄阳一支笔,玲珑八百写秋深。"这里的"襄阳一支笔",便是大名鼎鼎的宋代书画大师米芾米元章。《研山铭》因"灵璧研山"而作。"灵璧研山"既为奇石,亦是珍砚,旧主乃有名的亡国之君李煜。南唐消亡后,"灵璧研山"落入李煜第五代孙即米芾之妻李氏手中。新婚之夜,深知米芾爱石如命的李氏夫人,将"灵璧研山"馈赠夫君。米芾如获至宝,珍爱无比,却不慎泄与同样酷爱奇  相似文献   

16.
《各界》2011,(11):F0002-F0002
1、溥儒爱新觉罗·溥心畲(1896年-19636),名儒,字心畲.别号西山逸士,北京人,满族,为清恭亲王之孙。近现代著名书画家、收藏家。与张大千并称为“南张北溥”。1949年去台北,曾任教于台北国立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17.
68岁的崔连根就像一个孤独的旅行者,常常盘桓于象牙雕刻的微观世界。著名书法家爱新觉罗·载鑫曾赋诗称赞崔连根的技艺是“微型雕刻信传神,鬼斧神工胜古人”。但今天,如同我国许多传统技艺所面临的情况一样,崔连根的微雕手艺也面临失传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如今已届“而立”之年的文物出版社,是我国唯一的出版文物考古书籍的专业出版社,在国内外文化界,出版界、文物考古界以及史学界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全国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著名学者启功先生特地赋诗道:“中华民族史源长,文物同争日月光,椠印流通三十载,从今胜业陪宏扬。”  相似文献   

19.
佟伟 《侨园》2013,(8):66-66
<正>1858年是清政府最憋屈的一年,以咸丰皇帝为首的爱新觉罗皇族越来越感到四面楚歌,心里拔凉拔凉的。因为紫禁城上空一片血色迷雾。迷雾的一端,与其武力对抗的太平天国正闹得如火如荼,另一端是凿骨捣髓的英、美、法、俄等虎狼之邦已兵临城下,旌旗蔽日。一会儿战败乞和,一会儿割地赔款,泱泱天朝的大员们此时被夷人像小卒般折腾得东跑西颠,清政府丢尽了颜面。尤其是这年5月16日,还被迫与英国签定了《中英天津条约》。条约规定,辟牛庄、登州、台湾、潮州、琼州等府城口,嗣后皆准英商亦可任意与无论何人买卖,船货随时往来。同时规定,牛庄要于1861年4月3日开埠。清政府又在世界的舞台上被夷人掴了一巴掌。因为"牛庄"就  相似文献   

20.
启功 《瞭望》1999,(20)
“人命的屠杀,决不是某些肇事者深表遗憾或是感到震惊,就能够如此轻描淡写解决的!”当87岁高龄的著名书法家、教育家启功先生得知我国驻南斯拉夫使馆被炸、造成人员重大伤亡的消息后愤然声诉,“虽然现在的我已经不能迈进示威学生的行列,但是我依然有一腔爱国热情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