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诗经·秦风》体现了秦人强烈的原始生命力。这种原始生命力主要包括强烈的尚武重勇精神和深沉的爱情品格两个方面,它使《秦风》在《诗经》中具有一种独特风格,使秦文化在整个黄河文化中具有更显著的相对独立性;它是秦人最终完成盖世霸业的主要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
汤景鑫  高健 《学理论》2009,(15):170-171
海子的抒情诗以麦地意象为核心,发扬了本民族诗歌传统并吸收西方文化精华,在他的诗学精神中充分表达了对乡土的深切关注,体现了还乡意识。本文着重讨论了其创作中回归自然的诗歌风格,并说明这一风格与诗人自身遭遇及在诗歌中独创的“麦地”意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三秦文化生成流变说田文棠三秦文化,是指以关中为中心的秦地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一种农业性的地域文化。它是嬴姓秦人的先民,定居并立国于关中地带之后,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精神感召下,依靠周人故里丰岐之地极为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西周文明...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33)
《诗经·秦风》共十篇。虽然篇幅不多,但确是秦人生活的生动写照,突出地表现了秦人的尚武精神。诗中《小戎》写秦人武器装备的精良,《无衣》写出了将士们斗志昂扬的气势,《驷》写出了秦人善于骑射的特点。从这些特点中我们能看出秦人的尚武精神。  相似文献   

5.
谢海平 《学理论》2010,(24):171-172
第三代诗歌以反文化、反意象、反崇高为旗帜,他们试图通过反文化来回到本真世界,他们逃避自我,通过客观还原、消解意义的方式来追求世界的本真,但诗歌语言仍然是文化的载体,他们又通过解构语言,大量运用口语来背叛规范化的诗歌语言。尽管彻底的反文化是不可能的,但这种努力已经打破了原先僵化的局面,带来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刘昌安 《理论导刊》2006,(9):118-119
作为中国文化经典之一的《诗经》,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渊薮,是古代政治伦理的教科书和礼乐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诗歌艺术的典范。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中,《诗经》中的爱国情感、友爱亲情、忧患意识、审美意识、人文精神等,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建梅 《学理论》2009,(30):243-244
李白和苏轼秉有着相同的自由超越的精神特质,他们这样的精神特质呈现在各自的诗歌和词作中。李白和苏轼的自由精神是从现世的政治苦难中超越而来的,其自由精神的实质是“创造性天真”。如此生命特质既使得他们保持着特立独行的世间姿态,同时还使得他们的诗歌和词作创作产生了不束缚于格律和形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开滦集团党委提出,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企业转型发展中,始终弘扬“特别能战斗”的企业精神以及在实践中积淀形成的兼容并蓄的开放文化、敢开先河的创新文化、百折不挠的拼搏文化、为国分忧的奉献文化、顾全大局的责任文化、精细规范的管理文化等,努力构建富有时代感和开滦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在加快企业主业发展的同时,用文化软实力为开滦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9.
席成孝 《学理论》2009,(20):141-145
早期汉水文化在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明显地处于核心区并发挥着核心作用:一方面,从新旧石器时代至两汉时期,人们在汉水流域频繁的各种经济、政治等社会活动与发达的原始农业和手工业表明,汉水文化源远流长,汉水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另一方面,楚文化根植于汉水文化,汉水文化以其奇妙性、神秘性、自由性、幻想性、浪漫性的品质和精神孕育、催生、滋润了楚文化,从而形成了文化发生学上汉水文化→楚文化→汉代文化→中华文化之间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0.
《求知》2006,(9):29-29
我村共有村民1126人,312户。有60%的劳动力从事第二、三产业。其余的从事农业生产。多年来。我村两委会在带领村民致富的同时,注重两个文明一起抓.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村民“求知、求美、求乐、求和谐”的精神追求结合起来,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入手,着力完善农村文化教育设施,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相似文献   

11.
马璐瑶 《学理论》2009,(10):72-74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一系列复杂的原因,大陆乡愁诗几近沉寂。但台湾乡愁诗却以其特殊的精神寄托方式,继承并发扬了这一类型的诗歌。作为台湾乡愁诗的代表诗人余光中,他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诗坛至新中国成立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但由于台湾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历史背景与现实语境以及台湾现代诗人特殊经历而形成的心理感受,使他们的诗中蕴含着的是特殊文化环境下的独特心理感受,抒写出的是独特文化心理反出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们兖矿集团杨村煤矿立足于用文化管企业、用文化聚人心、用文化塑精神、用文化促发展,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具有杨村特色的三大载体,即:以“岗位效益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文化;以创建“安全文明小区”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文化;以“六进家”为主要内容的家庭文化。“三大文化”互为支撑,相辅相成,走出了一条文化创业、文化持家、文化兴企的成功之路。 管理文化──岗位效益工程 自1999年以来,我们结合自身特点,创造性地提出“岗位效益工程”管理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岗位管理文化,始终坚持企业…  相似文献   

13.
何水英 《学理论》2013,(23):231-232
杜甫对曹植诗歌十分推崇,他学习曹植诗歌,重继承更重创新,突破藩篱。杜甫对曹植诗歌的接受与突破在诗歌写实精神、人情关照、乐府诗的改制和创作的态度等方面体现明显。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扬子石化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不断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大力推进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用企业特色的扬子文化规范员工言行、统一企业形象,逐步实现公司全体员工由文化认同到行为自觉的升华,精神层次到物质形态的飞跃,  相似文献   

15.
古诗鉴赏是走近诗歌的必由之路.只有用自己的心灵与作者沟通,才能言作者所未言,传作者所未传,真正领会作者的创作精髓,把握诗的内涵和表达意境;诗歌鉴赏有利于形成人们良好的文化素养.通过鉴赏,丰富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诗歌鉴赏应该是有章可循的,古诗鉴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思想内容、艺术形象、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通过以上方面的把握,达到了解时代背景,了解人物性格,了解作者思想情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大庆油田开发建设50多年来,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培育形成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按照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部署,大庆油田牢牢抓住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这一核心,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促进油田文化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批判消极社会意识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尽力用优秀的文化业态占领精神阵地,充实精神家园,打压腐朽没落的社会意识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8.
席颖 《学理论》2010,(19):256-257
高校是传播知识的圣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摇篮,千年的文化精髓在这里得到传承,高校有其特殊的文化氛围,它不仅表现着一所高校的精神面貌,更是用其特有的环境熏陶着在高校生活的人,引导和激励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因此,良好的校园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功能。从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个方面提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丰富多样的,而且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需求。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了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新需求、新期待。  相似文献   

20.
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育起来的价值观、精神成果。经典的企业精神文化,往往定格于瞬间,释放出永恒的魅力,激发出无穷的动力。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