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声》1994,(6)
4月25日,中国作家协会、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央、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在北京召开座谈会,纪念台湾著名作家赖和先生诞辰100周年.两岸作家、学者和台湾乡亲相聚一堂,回顾赖和对台湾新文学运动的贡献、颂扬他的民族气节和品格.多位台湾客人应邀专程前来与会并在会上发言.本期《天地至今留正气,浩然千古见文章》一文,详细报道了这次座谈会的实况.  相似文献   

2.
台湾新文学是在“五·四”运动影响下,发生发展在当时沦为日本殖民地的台湾土地上的中国文学,是我国现代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被称为“台湾新文学之父”的赖和先生原名赖河,字懒云,笔名有甫三、安都生、走街先等.一八九四年四月出生于台湾彰化县.一九一四年毕业于台湾医学校.一九一七年,内渡祖国大陆,在厦门博爱医院服务.一九一九年返回台湾后,在彰化开设赖和医院.一九二一年,加入台湾文化协会,当选为理事.一九二六年以后,主编《台湾民报》文艺栏.一九三四年,加入台湾文艺联盟,当选为常务委员.一九三八年,曾经由日本再次前来祖国大陆东北和北京游历.他在开业行医,治病救人的同时,积极倡导抗日爱国的台湾新文化运动,采用汉语白话文进行新文学创作,是在二十和三十年代的台湾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位取得卓越成就的新文学作家.他曾经两次被殖民当局逮捕入狱,长期忧劳成疾,一九四三年一月因心脏病逝世于彰化,享年四十九岁.  相似文献   

3.
今年4月25日,是著名台湾作家赖和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们缅怀他的光辉一生,学习他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传续他的文学遗产,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赖和原名赖河,字懒云,1894年生于台湾彰化。翌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台湾。他从童年开始,就目睹耳闻日本殖民者的凶残暴虐,台湾人民的壮烈斗争。1907年,拜黄其(?)先生为师,熟习汉文,饱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为日后用中文写作打下坚实基  相似文献   

4.
为台湾新文学“打下第一锄、撒下第一粒种子”的赖和,是台湾最早以白话文写小说的作家,其创作带动了台湾新文学运动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他的小说的思想涵蕴,包括殖民统治下的反抗精神,对封建社会的陋习提出改革的期许,在法律不公背景下小民的自觉,  相似文献   

5.
吕赫若的早期小说。较为成熟的技巧,深刻反映了殖民经济和封建经济的制度性双重宰制下的台湾社会现实,揭示了人的命运的社会经济本质。小说中的真实与社会的客观现实达到高度的一致性,是对以赖和、杨逵为代表的台湾新文学中批判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和丰富。  相似文献   

6.
赖和:鲁迅的精神镜像——《过客》、《前进》及其周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进>是台湾新文学初创期卓然鹤立于台湾文坛的优秀之作,它深受鲁迅<野草>的影响,是赖和在"台湾文化协会"分裂之后苦闷与彷徨的产物.<前进>中氤氲着的与鲁迅<影的告别>、<过客>等散文诗篇极为相似的情绪与气氛,正表明赖和与鲁迅的思想交集.  相似文献   

7.
在台湾彰化市区市仔尾,一座名为“和园”的大楼拔地而起。去年5月28日,这座大楼十层鲜花簇拥,笑语喧哗。医生兼歌唱家郑智仁用低沉雄浑的声音演唱了一首名为《走街仔仙》的歌曲。台湾文坛耆宿叶石涛等名流剪开了一条红色彩带,宣告“台湾近代文学之父”赖和先生的纪念馆新馆正式落成。我访台时,在台湾知名散文家石德华的陪同下,有幸参观了这一新建的文化设施。 作为一个来自大陆的鲁迅研究者,我之所以对这个纪念馆怀有浓厚的兴趣,是因为赖和享有“台湾的鲁迅”的盛誉。他们创作的数量都不算多,但却始终坚持了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方向,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唤起人的自主意识与存在自觉,发出了卑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7,(2)
正摘编自1月5日香港《大公报》我们听说过"自自由由""自自然然"或"冉冉上升",但什么是"自自冉冉"?恐怕连学富五车的专家也要皱眉头。最近台当局领导人蔡英文就向公众派发了"自自冉冉、欢喜新春"的春联,并声称灵感来自"台湾文学之父"赖和的诗句,但台湾文学馆馆长指出,赖和原文应是"自自由由幸福身,欢欢喜喜过新春","自自冉冉"语意不通。古语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当局拒不认错,  相似文献   

9.
赖和的新诗根植于血迹斑斑的现实土壤,又响亮地应和了时代的需求,代表了台湾新诗的方向。这就决定了,沉郁悲怆与激越豪放是其风格的两面,并且相当和谐地统一起来,取得完美的效果。赖和机智、幽默的性情和社会环境的严峻,也使他的诗尤具讽刺效果。象征、比喻、借代等手法的娴熟运用,意境的鲜活,以及语言凝练、形象、生动,都使得这些诗在台湾新诗发轫初期,就已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与丰富的思想内容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0.
一台湾新文学由于诞生于日本殖民者的统治下,从一开始就具有较强烈的反抗的政治主题。以赖和、杨逵为代表的日据时期众多台湾作家,虽无暇细致刻划民众日常生活,却持有一个共同的立场和观点,即高举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表现民众的苦难岁月,以文学为武器,唤醒人民与殖民统治者浴血奋战。1949年后,台湾文坛格局更动,国民党当局出于政治需要大力推行反共文艺政策,而在民间,则滋生和发展着反制的力量。因此,80年代以前的台湾政治文学具有如下特点,其一,当局只允许一种观点——反共和吹捧当局——的政治“文学”的“合法”存在,但这种“文学”却因其虚假的内容和概念化的表现等致命弱点而趋  相似文献   

11.
日据时期台湾作家的祖国之旅不仅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认同感,而且具有扩大视野,从祖国接受现代文明成分的意义。赖和兄弟从其厦门经验中认知医治国人精神病症的重要性;谢春木对于“现代化”兼具“接受”和“反思”两端,发现中国大陆作为半殖民地,与台湾一样存在着殖民性与现代性的纠葛与悖论。大陆经验使台湾作家更多从五四新文学中吸取营养,促进了台湾新文学的兴起和发展,如周定山与中国现代文学三大主题和鲁迅风格有相当的契合;王白渊在“艺术”和“革命”之间最终选择了后者,而这是诸多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的共同“宿命”。  相似文献   

12.
黄幸编译 《台声》2013,(5):80-83
上世纪30年代后期,日本军国主义相继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并加紧对台湾的殖民统治,在岛内推行“皇民化”运动,用种种手段要把台湾同胞改造成“皇民”(日本人);在文学领域则发起“皇民丈学”运动,逼迫台湾作家用目文进行创作。在此环境之下,赖和、杨逵、张文环、龙瑛宗、吕赫若、吴浊流等一批台籍作家用自己的方式对“皇民文学”进行抵制,他们虽然用日文进行创作,但作品或表现台湾的风土人情,或表现台湾同胞的被殖民处境,或表现曲折却坚定的民族意识。他们在被迫用殖民者语言进行书写的同时,也用文字对日本殖民者进行着抵制和反抗。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中文报纸副刊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联副”(台湾《联合报》副刊)承办的“世界中文报纸副刊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元月10日至12日在台北举行.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萧乾在开幕式的书面致词中指出:此次研讨会“在中文报业史上,是一创举”.三天会期共举行了十场研讨会和一场座谈会,发表了24篇论文.数以百计的与会者,几乎囊括了当前台湾文学界的重要作家、学者.会议的论题涉及文学、政治、经济、媒体传播等社会科学领域,而讨论的主题——报纸副刊,在当代台湾文学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因此,这是台湾文坛一次极为重要的学术会议.会议主要围绕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02,(4):34-34
台湾已故文学家张我军先生,是20世纪20年代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开拓者。他同当年一些先进分子一道,在日本统治者对台湾实施严厉镇压和怀柔同化政策的恶劣环境下,把祖国大陆“五四运动”的新思想、新文化,介绍到日据下的台湾岛内,并猛烈抨击当时盘据台湾文坛的旧文学、旧思想,坚持“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支流,不能与中国文学分断”的主张。从而被台湾学者称为“摇篮期台湾新文学的代表性作家”或“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15.
109年前出生于台湾彰化 的赖和,是被誉为“台湾 鲁迅”的老一辈著名作家和被称作“彰化妈祖”的民间“神医”;是两次被日本殖民当局逮捕入狱而坚贞不屈的抗日斗士。在他逝世60周年后的今天,海峡两岸人民对他的品德和业绩,更感敬佩而倍加缅怀。  相似文献   

16.
三月十二日,八十高龄的台湾老作家杨逵先生因心脏病逝世于台中市。三十日,北京各界人士和在京台湾同胞、正在出席全国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的台湾省籍代表和委员,在人民大会堂台湾厅举行座谈会,纪念这位台湾新文学运动的杰出代表和坚强的爱国主义战士。主持座谈会的著名诗人、中国作协副主席艾青首先致  相似文献   

17.
在一次座谈会上,台湾作家彭瑞金说到:叶石涛的文学活动,“横跨两个时代,可以说亲身经历了中国新文学在台湾萌芽、成长、蜕变的整个过程”,是“唯一在从事小说创作之外,又长期不断地从事评论工作的特例。”所言不虚。叶石涛的文学生涯始于四十年代,步入六十年代中期之后,即侧重研究台湾省籍作家小说创作。他的论  相似文献   

18.
肖军  邓靖 《台声》2014,(5):67-67
<正>4月2日,作为台湾光复后文化重建重要参与者、著名文学翻译家、教育家、鲁迅学生及挚友的李霁野先生诞辰110周年前夕,由全国台联主办,北京鲁迅博物馆、中国现代文学馆、北京市台联、上海鲁迅纪念馆协办,北京台湾会馆承办的纪念李霁野先生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当天,全国台联会长汪毅夫、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孙亚夫、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会副理事长吕聪敏、中国警察协会副主席朱恩涛、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阎  相似文献   

19.
何标 《台声》2013,(9):77-77
台湾在日据时期有两位作家赖和与张我军他们都反对日本对家乡的占领和统治,反对盘踞于文坛的旧汉学,常彼此发表文章相呼应,但未曾谋面。  相似文献   

20.
汪毅夫在台湾文学研究领域中,至少有两个别人难以相比的重要成绩。一是近代台湾文学研究的开拓,可说填补了大陆学术界的一项空白,其成果已见于闺版《台湾文学吏·近代文学篇》和《台湾近代文学丛稿》等书中。二是使研究由台湾文学向台湾文化扩展,其具体成果除了与吕良弼合著《台湾文化概观》外,还有新著《台湾社会与文化》。 俞元桂先生曾以“为学精细,长于考证”称赞他的这位得意门生;落实到这本新著,我则想用“显微”、“存真”等语来概括其著述的目标和特征。所谓“显微”,指的是毅夫常着笔于人们不甚注意的微小之处,加以细致的考辨、阐解,而其目的,乃是为了挖掘它们所涵纳的某种深层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