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敬爱的邓小平同志逝世,举国悲恸。我们在沉痛悼念的同时,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在各个历史阶段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建立的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之后,邓小平同志引导中国从“文革”造成的严重危机和困难中重新奋起,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新道路。邓小平同志继承  相似文献   

2.
1987、1988年邓小平两次谈到他自己是“三落三起”、“三下三上”,坦率地讲述了在他的政治生涯中走过了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和艰难曲折的经历。邓小平的第一次“下”和“上”,发生在30年代。邓小平的第二次“下”和“上”,发生在60至训年代。邓小平的第三次“下”和“上”,是发生在”文化大革命”的后期。邓小平政治生涯中的“三下三上”,不仅使人们赞叹不已,而且唤起了人们的沉思:是什么原因促成邓小平的“三下三上回?是什么力量在支柱著邓小平凡经沉浮而又百折不挠呢?邓小平的“三下三上”给人们以什么样的启示?邓小平对他政治生…  相似文献   

3.
深入学习和努力运用邓小平理论,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要象邓小平一贯倡导并身体力行的那样:照辨证法办事。人们知道,毛泽东以其知人之明和察人之深,对邓小平有过全面的、很高的评价,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他也曾称赞过邓小平人才难得,政治思想强。和这些直截了当的评价相比,他当时还说过的绵里藏针,柔中寓刚,内方外圆等,似乎更值得我们细细体会。联想起1957年初,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强调指出:“总之照辩证法办事。这是邓小平同志讲的。我看,全党都要学习辩证法,提倡照辩证法办事。”这就更明确地点…  相似文献   

4.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邓小平文选》第133页).文化大革命以后,我们党和邓小平同志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进行的斗争是在两条战线上展开的,一条战线是纠正“文化大革命”及以前的“左”的错误,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倾向;另一条战线是反对怀疑和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错误倾向.正是在这种复杂的斗争中,重新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并在  相似文献   

5.
《瞭望》1999,(22)
贯彻邓小平外交思想使我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杨成绪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是邓小平外交思想酝酿成型的时期。正如国内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以后,各个领域都要“拨乱反正”一样,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外交政策也需要进行重大的调整。江泽民主席指出,“邓小平外交思想是...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对中国现实的国情和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邓小平对这理论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是邓小平思考问题的立足点,也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我们的社会主义还不够格邓小平总结“文化大革命”时说,“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要弄清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中国的停滞和落后,“迫使我们重新考虑问题。考虑的第一条就是要…  相似文献   

7.
王静 《党政论坛》2006,(12):32-33
邓小平同志的讲话极具个性特色,通俗易懂,极富哲理。他的很多话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已成为脍炙人口的至理名言,并且在国际政治和外交活动中产生很大影响。邓小平作为一代伟人,值得我们缅怀和学习的地方很多:一、不拘一格的语言哲学:邓小平同志的“讲话”特色。二、钢铁是如何炼成的:“先用耳朵,后用嘴巴”。三、邓小平“讲话”艺术对现代领导者的启示:“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社会主义人权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邓小平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人权观形成的伟大贡献我国理论界对人权问题的讨论始于1978年,主要围绕“人权是不是资产阶级的口号,社会主义可不可以使用人权概念”问题等展开的。讨论中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权是资产阶级的口号,社会主义不能采用这一概念;另一种观点认为,人权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利,社会主义应该讲人权。这一讨论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对“四人帮”破坏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理论清算,引起了人们对“文化大革命”迫害广大干部群众,草菅人命、践…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对毛泽东反腐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于雷“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由于种种原因,腐败现象开始滋生和蔓延。邓小平多次告诫党的干部,不要脱离群众,不要搞特殊化。1982年4月,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他指出,为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必须要有两手...  相似文献   

10.
孙信成 《党政论坛》2001,(10):28-29
“干部年轻化”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早在二十年前邓小平同志就提出过。1979年7月 ,邓小平同志就指出 :“现在摆在老同志面前的任务 ,就是要有意识地选拔年轻人 ,”“我们的人才是有的 ,关键是要解放思想 ,打破框框。”(《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92、193页)1981年7月2日 ,在省、部、自治区党委书记座谈会上 ,邓小平同志又说 :“选拔培养中青年干部这个问题太大了………现在 ,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是十分迫切了 ,再过三五年 ,如果我们不解决这个问题 ,要来一次灾难。”(《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84页)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  相似文献   

11.
思想解放之门是怎样打开的访中共中央党校教授沈宝祥南京大学教授胡福明本刊记者滕朝阳袁养和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后,中国面临着重大历史关头,当时形势十分严峻,整个国家问题成堆,亟待解决。邓小平同志一恢复原来担任的职务,就以他的远见卓识、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博士后制度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邓小平亲自决策和大力支持下建立起来的。经过近30年的长足发展,现在己成为我国有计划、有目的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一项重要制度。要成千成万地派遣留学生 “文革”十年动乱期间,我国的科技教育事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破坏。“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自告奋勇抓科技、教育的邓小平面临不容乐观的局面:高级专业人才断层、紧缺,各科研机构、高校等部门人才匮乏、青黄不接。为此,邓小平提出要向西方学习。  相似文献   

13.
当我们从电视新闻中惊悉敬爱的邓小平同志逝世的消息,全家极其悲痛,失声痛哭。小平同志是我们全家的大恩人,没有他,就没有我们家的今天,我们全家不会忘记他老人家的恩情。 “是邓小平,给我第二次生命” 1966年,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不少干部和知识分子受到林彪、四人帮一伙的政治迫害,  相似文献   

14.
在十年内乱之后,小平同志对民主法制建设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认为,正是多年对民主法制建设的忽视以至于失误,成了导致“文化大革命”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而给党、给国家、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纵观《邓小平文选》中有关民主问题的论述,可以把小平同志的民主思想大致上概括为六点,即三个“性”和三个“统一”。  相似文献   

15.
亚光 《民主》2004,(8):9-11
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锤炼出并运用着炉火纯青的政治领导艺术。这种政治领导艺术,在他的晚年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和发挥。本文选取邓小平同志七十岁以后的四件事情,对他的晚年的高超政治领导艺术作一点探讨和分析。第一件事情是,1974年至1975年初,邓小平同志负责起草周恩来同志在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这是毛泽东同志指定的。当时的背景是,“文化大革命”还没有结束,“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仍然在全局上处于支配地位;1964年12月周恩来同志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的“全面实现农业、工业、  相似文献   

16.
李向清 《学理论》2009,(1):25-29
三十年前,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气魄和胆略,从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开始,以整顿为突破口,萌发改革思想,成为我国改革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相似文献   

17.
发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九年了。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文化大革命”作出了科学的结论,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几年来,广大干部和群众,特别是理论工作者在学习和宣传《决议》的过程中,又提出了许多新问题,使人们对“文化大革命”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在深入研究“文革”历史的时候,许多同志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发生“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要彻底否定“文革”,必须对这个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为此,本文试就发生“文化大革命”的必然性和偶然性问题略陈管见,以求教于广大理论工作者。  相似文献   

18.
张宝池 《理论探讨》2003,2(4):19-20
邓小平在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时,提出了不能认为只要破字当头,立就在其中了.破是立的前提,立是破的目的,破之前要设计好立的方案,破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破之后立要快、要新、要牢,这样的破和立才是科学的、有效的.改革开放中的破与立更应如此.  相似文献   

19.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改革成为决定中国社会主义命运的关键举措。如何正确认识改革内涵、科学评价改革成效、有序推进改革进程是邓小平推进改革面临的决策性难题。邓小平坚持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明确了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采取了渐进的方式推进改革。邓小平的改革决策思想启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增进人民福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没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不能安下心来搞建设”。实现四化,需要有一个平平安安的环境。“文化大革命”中风靡一时的“大民主”是造成动乱的因素之一,今天彻底地否定它,仍具有现实意义。在整党中,要把彻底否定“大民主”作为统一认识、增强党性、彻底否定“文革”的一个方面来抓。为此,我们发表《为什么要彻底否定“大民主”》一文,供读者阅读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