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们的一些理论文章中,常说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或说马克思发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也有的既说马克思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同时又说这是他的两个伟大发现。“发现”和“创立”这两个概念是大不相同的。“发现”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或规律,经过探索、研究才认识的。恩格斯在讲到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时,正是这样正确运用的。如他说:“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第374—375页)可见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是社会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而决不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2.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分配不公的社会基础,运用其深厚的政治经济学功底,针对哥达纲领中的一系列有关分配公平的思想进行了批驳,阐述了其分配公平观,包含有: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是理清一切分配关系的理论前提;资本主义社会的"公平分配"是形式上的公平;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也仍只是形式上的公平;直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按需分配才是实质上的公平。这对我国的经济实践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3,(30)
马克思的工资本质的核心是劳动力即商品,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工资。马克思深入分析工资和剩余价值的关系,得出必要劳动是工资的来源,剩余劳动创造剩余价值的重要理论。笔者认为,马克思的工资本质论是对剩余价值理论的延伸,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今天,重温马克思的工资本质论,对正确认识和解决我国在经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贫富差距扩大、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浅析“乌托邦革命”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的对立赵巍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中,曾经提出,由于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露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这两个伟大的发现,马克思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也就是说,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不...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及分配理论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方 《理论导刊》2006,25(3):15-16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生产和分配理论,揭示了工人受剥削的秘密。今天,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态势,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现阶段,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和经营方式的多样性,剩余价值理论面临新的挑战。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和分配理论,搞清在剩余价值分配中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体现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效率和再分配的公平,以调动全社会成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管理劳动的职能与价值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逊里 《学理论》2011,(15):38-40
从马克思所处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到现代知识经济时期,管理劳动的职能和价值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马克思承认管理有助于产生社会生产力,但是其主要职能是剥削;而现代经济先进的管理手段已经不可或缺,无论是将其看做一种复杂劳动还是生产要素,它都有权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并且已经成为强势力量。考察这一演变过程,有助于更全面看待当前我国分配领域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促进共同富裕。这对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现在28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包括收入分配制度,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改革之初从农村起步,农村改革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其重要基点是调整分配关系。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并全面推开后,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收入分配制度也不断调整和完善,目前已形成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姚新立 《学理论》2013,(12):101-10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和地租的时候,把土地这种空间看作是生产工具,即开始从空间角度理解社会生产力。这样,资本主义农业生产和城市中的房地产业都可以理解为空间生产。《资本论》以地租理论来阐释这种空间生产,并且揭示了空间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地租,即从剩余价值中分到更大的份额。马克思的这种分析揭示了现代农业和房地产业的实质和运作机制,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9.
对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波 《理论导刊》2001,(6):44-45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是在两种迥然不同理论下的两种不同的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们必须坚持按劳分配,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但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否包容按生产要素分配这种分配方式,对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分配理论显得尤为重要。正确认识和说明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按要素分配的原因,对贯彻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和充分发挥这一分配制度的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上海市总工会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携手,共同探索工资报酬在上海这样一个特大型的城市中,如何逐步建立以工资集体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正义观是复调的,这种复调性是一种分层和位阶关系。由于分配正义只具有相对独立性,故其在马克思正义观中处于初级位阶。马克思在分配正义上不但批判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正义观和形形色色的小资产阶级正义观,而且建构了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的正义观。分配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一个环节,这决定着它会被更高的位阶——关系正义所统摄。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支配性,同时以“自由人联合体”为载体建构了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互依性社会关系。按劳分配、按需分配、自由人联合体,都是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共同要素而存在的,因此它们都从属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根本价值目标,即从属于处于高级位阶的发展正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与市场经济理论之宏观比较姚慧琴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都已表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尽管马克思在诸多经济学著述中从未使用过市场经济这一概念。但是由于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主要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和研究,而资...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上述论断第一次将劳动纳入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的范畴,来贯彻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无疑是收入分配理论继党的十五大所提出的“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之后的又一次理论创新,从此打破了产权关系长期以来分配只局限在物质资本的范畴,开辟了产权研究的新领域,丰富了产权理论的内容,为劳动力产权的确立与保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7,(3)
《资本论》视域下马克思的自由观主要体现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种种不自由的批判和揭露,另一部分是对未来社会即自由王国的美好展望与研究。以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逻辑叙述顺序为线索来论述马克思的自由观。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目前分配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应当说,这一分配制度与我国当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示是相适应的,但是学入观察社会现实就会发现,在贯彻实行这一分配制度的过程中,仍存在不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社会批判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存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另一种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前者极力推崇,而对后者则无情拒斥。卢卡奇、马尔库塞、弗罗姆、哈贝马斯、列斐伏尔等都从各自不同角度批判了现当代资本主义的异化现象,认为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是个病态的富裕社会。但同时,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等认为机器可以直接创造价值,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已过时了。这样,异化理论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万能钥匙。  相似文献   

17.
前段时期,我国理论界有些同志发表文章,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早已创立了经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理论,而“早产论”、“补课论”似乎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个理论。我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现在,就这个问题谈一些个人浅见。一马克思的最伟大功绩是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  相似文献   

18.
深入理解按贡献分配理论 ,需要把握分配与生产、按贡献分配与按要素分配、按贡献分配与市场经济、按贡献分配与现行主体分配制度、按贡献分配原则与具体分配模式、活劳动贡献与其他贡献、要素与产权、贡献与收入等八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自然条件,劳动和资本是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过程是各种要素的投入和组合过程。而资本在经济欠发达国家或地区是最为稀缺的生产资源。从一定意义上讲,资本的多寡及资本积累快慢对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认为:制约陕西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是资金匮乏,而利用外资是陕西经济发展的关键。一、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的《资本论》提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马克思认为,不断地积累资本,即不断地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以扩大剩余价值的生产,这是资本家作为人格化的资本的动机…  相似文献   

20.
王响霞 《学理论》2012,(13):91-92
关于对剩余价值的理解,大体主要存在着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产物,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才存在剩余价值一说;另一种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存在着剩余价值,而且由于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一样存在着剩余价值,所以,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其本质其实也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甚至存在着比资本主义社会还严重的剥削。分析剩余价值,比较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剩余价值的不同,对于部分人澄清自己的认识,纠正自己的错误,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