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闻载 《现代领导》2006,(2):38-40
蔡元培绝食 请求“改编” 西安事变之后,整整七个月过去了,蒋介石在解决事变中答应的许多事情都一直未能落实。眼看日本人已经武装占领了平津.上海、南京也已危在旦夕,可蒋介石还是下不了联合抗日的决心。怎样才能尽快地解决这个问题,使磨拳擦掌的红军早日开上抗日前线?  相似文献   

2.
杨瀚 《现代领导》2009,(4):39-40
春节前我到台湾访问,与台湾的朋友在谈论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对杨虎城的态度与处置方法时,有朋友说:“蒋介石对杨虎城是很宽容的,让他出国就是了,是杨虎城非要回国才遭逮捕的。”事实是这样吗?非也!  相似文献   

3.
略论汪精卫投敌叛国与蒋介石之对策朱荣庭汪精卫投敌叛国已过去五十多年,但许多问题,诸如汪精卫怎能逃出重庆?这个名噪一时的革命党人,怎会堕落到这种地步?蒋介石在汪精卫叛逃后,又采取了哪些对策?是否包庇了汉奸?都是很值得探讨的。一、汪精卫是怎样逃出重庆潜赴...  相似文献   

4.
《上海支部生活》2011,(7):26-28
1934年1月,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已全面展开。那年1月1日,仅在江西完成的碉堡就达2900座。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毛泽东说:“国民党现在实行他们的堡垒政策,大筑其乌龟壳,以为这是他们的铜墙铁壁。同志们,这果然是铜墙铁壁吗?一点也不是!你们看,几千年来,那些封建皇帝的城池宫殿还不坚固吗?群众一起来,一个个都倒了。  相似文献   

5.
刘同飞 《黄埔》2010,(1):18-22
重庆解放战役始于1949年11月1日,结束于1949年11月30日刘邓大军开进重庆,前后仅一个月。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能粉碎国民党军几十万人的抵抗,取得解放重庆的伟大胜利,出乎许多军事家的意料。除了刘邓指挥有方、解放军战士作战英勇外,正如《刘伯承传》中所言,也是利用了蒋介石的“错误判断”。蒋介石作出的是怎样的“错误判断”?  相似文献   

6.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是中国革命由国内战争转向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在这场事变发生后不久,就有不少人发出的疑问:身为国民党“剿匪”副总司令的张学良,怎么会接受中共中央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号召,毅然扣押国民党最高军事领袖蒋介石呢?  相似文献   

7.
断不了的“退路”诸尚—廉政的根本在于自律。外因总要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所以,仅仅依靠监督机制是靠不住也断不了不廉不洁之根的。何况,客观上的监督总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如果当事人做不到“不欺暗室”,又哪能对暗底里的狗苟蝇营,烛照无遗及时爆光呢?基于此,...  相似文献   

8.
炮声中集中 炮声中游行 1949年12月9日,原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在昆明率部起义,全省人民无不欢欣雀跃。但同时也在担心,蒋介石所属大量部队就在昆明附近,他们会不会反扑?昆明会不会再次陷入灾难?果不出所料,从12月11日起,蒋介石多次派飞机到昆空投传单,限卢汉“回头是岸”、“三天作出答复”。与此同时,还命令陆军副司令汤尧指挥第八军、二十六军等反动武装约三万余人,从12月13日开始从东、南两方向昆明疯狂反扑,妄图血洗昆明。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作为全国五大革命圣地之一,53年前党中央毛主席在这里不仅指挥了世界闻名的三大战役,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而且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进行了新中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前期筹备工作。黄震将军意味深长地说:“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统战部作为党中央的一个重要工作部门,当时是如何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统战工作的?他们为“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做出了哪些贡献?当年统战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对我们今天做好新形势下的统战工作有哪些现实意义?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对中央统战部在李家庄这段不平凡的日子,…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13,(11):151-151
蒋介石是靠办黄埔起家的。蒋介石当了黄埔军校校长之后,就将黄埔军校作为自己的发家资本了。他常常到军校训话,张口就是“本校长”如何,高唱三民主义,以孙中山的当然继承人自居。他甚至故作姿态地说:“本校长向来是革命的,假如不革命,你们就一枪把我打死!”除了训话外,蒋介石还坚持每个星期都到黄埔军校找学生面谈,既是考察学生素质,也是培植自己的亲信。  相似文献   

11.
闻载 《现代领导》2006,(3):39-40
1948年11月底,蒋介石视为关乎“党国生死存亡”的徐蚌会战败局已定,华北平津重镇又陷入中共军队之重围,蒋介石自知无回天之力。这时他急切盼望大洋彼岸的宋美龄能给他带来些好消息。不料12月3日夜宋美龄发来电报,称美援无望。蒋介石彻底绝望了,形势已发展到了非促其下野不可的地步了。  相似文献   

12.
曹峰峻 《人民公安》2010,(17):52-55
“陈赓是黄埔军校的学生,东江之役一直跟着你,不是他从枪炮下把你背出来哪有你的今天!现在你要杀他,你天天说的礼义廉耻哪里去了?”蒋介石被宋庆龄骂得面红耳赤、哑口无言。  相似文献   

13.
崔国辉  邰言 《黄埔》2010,(4):48-50
蒋介石与杜鲁门积怨甚深,宋美龄体味到了世态炎凉的含义 落脚台湾后,蒋介石就不得不考虑如何保卫台湾,因为共产党解放台湾的决心是早就下定了的。这时,最令蒋介石懊恼与担忧的事情出现了——他最“信赖”和最“依靠”的盟友美国竞在他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落井下石,准备弃他而去。  相似文献   

14.
夏燕 《观察与思考》2008,(13):22-23
台北市区虽大,街道却很别致。几条东西向的主干道,从北往南依次以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名,此外还有四维、八德之类典自四书五经的路名,全为蒋介石败退台湾后的杰作。在台湾,蒋介石除了将传统文化平铺在城市路面上,还煞费苦心地把原来的“草山”以王守仁之字改日“阳明山”,而这里的公园也顺理成章成了阳明山公园。  相似文献   

15.
关于抗战时期“马寅初被捕案”的流行说法是 ,马寅初因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而被特务绑架 ,投入集中营 ,后来蒋介石被迫将马寅初从集中营释放 ,但仍将其长期软禁在重庆家中。笔者认为此说不确 ,马寅初的基本态度是拥护蒋介石来反对孔祥熙、宋子文等“大贪污” ,蒋介石为了保住孔祥熙 ,将马寅初逮捕。正因为马寅初“拥蒋反孔”的立场 ,及其巨大的社会影响 ,蒋介石对“马案”采取了特殊处置 ,即以“立法委员奉派考察”的名义进行秘密软禁。马寅初 1 942年 8月获释后 ,很快参加立法院的会议、讲课、公开讲演等各种社会活动 ,此时他又被“软禁于重庆家中”之说不成立。  相似文献   

16.
1927年12月,蒋介石与宋美龄在浙江莫干山度过蜜月,回到上海以后、宋美龄就使蒋介石同青帮发生一场纠纷。上海是青帮所辖地。青帮有一项规定:每一个要人都要给青帮付保护费。蒋介石过去是定期向青帮支付这笔“费”的;宋美龄的保护费,一直是由宋子文悄悄地替她支付的。关于向青帮支付保护费,她是这次在莫干山度蜜月时得知的。她听了很气愤。当夜,便在枕边向蒋介石吹I风:“我警告你、现在你当上了委员长,是中国最重要的人物了,今后不应再交什么保护费了!”她把最后一句话说得非常肯切。蒋介石笑笑:“‘好好好、听夫人的。”可是这…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著作之“最”毛泽东著作里提到过多少个人名?最多的是谁?在正式出版的15种毛泽东著作中,涉及人物305人。最多的是蒋介石,共提1044次;其次是马克思,913次;列宁,663次;陈毅,188次;邓小平,184次;彭德怀,180次;恩格斯,150次...  相似文献   

18.
渠县人熊倬云,自幼参加袍哥,为人豪爽侠义,热心公益,年仅21岁就被乡里推选为团总,掌握近千条枪,除恶安民,服务桑梓。因反对军阀杨森,为杨所不容,避祸成都。后来认识了亲戚张澜,走上一条反蒋的路。当时四川的一些人士认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必须先反蒋,反蒋必须保刘湘,保刘湘则要把投靠蒋介石的杨森挤出四川。刘湘在冯玉祥暗中协助下反蒋,组织起“武德学友会”及其核心组织“武德励进会”,并成立“密探队”,以侦察蒋介石勾结日寇的活动和抵销蒋介石所派参谋团、别动队在川的影响。密探队队长就是熊倬云,副队长罗君侠。通…  相似文献   

19.
陆昇 《同舟共进》2011,(12):36-41
她是蒋介石、朱家骅身边的美女速记员,也是“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萧克说她“不用千钧棒,赛过孙悟空”,毛泽东赞叹她能让国共谈判变成“玻璃瓶子里押宝”。她谨遵周恩来的教导,做了一辈子“无名英雄”……  相似文献   

20.
“台独”挟洋自重,妄图分裂中国,近来已到丧心病狂程度。中国何以出现李登辉、吕秀莲这样的民族败类?众多原因之中,一个最不可忽视的原因,是有股汉奸情结。当年光复台湾,本应彻底铲除殖民主义的土壤,但蒋介石的反共意识压倒一切,服从美国的远东战略,对台湾五十年的“皇民化运动”不作认真清算,结果养痈遗患,让阴魂不散的汉奸情结演变为今日的台独势力上台执政。汉奸情结衍生李登辉和吕秀莲这样的怪胎,留下“台独”这样一条祸根,为那个企图领导世界、阻遏我国发展。亡我之心不死的霸权主义国家“打台湾牌”提供工具。如“台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