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历史上首次对测谎结论的证据规则作出权威性规定是在Frye诉美利坚合众国一案。随后几十年里,Frye规则成为科学证据采纳性的标准,将众多"伪科学证据"排除在法庭之外。1993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又建构了Daubert规则,改变了测谎结论在法庭的应用。但是由于测谎技术在相关学术领域仍然存在较大的分歧,美国大多数州法院对测谎结论的法庭可采性仍然持有非常谨慎的态度。我国在测谎技术方面的研究水平及相关应用与美国相比还比较落后,应当对刑事案件中的测谎结论进行严格的再审查,方能提高测谎结论的可采性。  相似文献   

2.
测谎技术在刑事案件侦查中的作用勿容质疑,但测谎结论能否作为诉讼证据,却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本文在对测谎技术的发展历史作简单考察的基础上,从证据的客观性、相关性和可采性方面对测谎结论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测谎结论具有证据价值,并进一步对测谎结论的审查判断和测谎证据的规范化予以了阐释。  相似文献   

3.
与其他使用测谎技术的国家(尤其是美国)相比,中国不仅对测谎仪器的技术性问题的研究起步晚,理论研究薄弱,对规范其使用的法律制度基本上也处于空白状态。加之对测谎技术知识的匮乏和宣传上的一些误导,人们对测谎技术理解难免存在一些偏差,如测谎技术是测试人说的话是真是假、良好心理素质的人能逃过测谎、测谎结论是没用的、测谎技术是万能的、测谎技术就是仪器测试、测谎结论是仅从测试图谱得出的等,这些认识误区制约着测谎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本文就常见的测谎技术认识误区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4.
测谎技术在刑事司法、维护国家安全、民事裁决、防范恐怖活动等多方面均可发挥重要作用。准确性和有效性是测谎技术的关键。反测谎是随测谎技术发展而衍生的一种个体实施的对抗、干扰测谎的行为,反测谎的运用对测试人员实施测试、分析图谱、出具结论会造成困难。认知脑电技术是伴随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而逐渐进入应用领域的新型测谎技术,它通过对被测人呈现案件相关刺激,并分析其对刺激进行加工的认知过程,进而推断出被测人是否参与案件。相对于传统多道仪测谎,认知脑电技术在基础原理的严谨性和测试结论的科学性上存在诸多优势。比较传统多道仪测谎和认知脑电技术在技术原理、反测谎实施方面的诸多差别,并介绍国内外前沿的研究成果,对于认知脑电技术的反测谎研究发展是能够有所推动的。  相似文献   

5.
犯罪心理痕迹属于思维证据,它与犯罪行为、环境等具有内在联系,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犯罪心理的特征和外部表现,可以为测谎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纵博 《学理论》2012,(22):155-156
随着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证据法的改革,证据法学的教学和研究内容应随着形势作一些调整和增加,首先要加强对证据法基本理论的研究,包括哲学基础问题、证据制度规范对象问题、证据制度基本原则问题;其次,要加强对证据采纳规则体系、采信规则体系、证明技术、证据规则本土化、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等具体问题的教学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我国测谎技术的生理心理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测谎”技术的生理心理学研究集中在多道心理测试技术研究和脑电波测试技术研究两个方面,两者各有优点与不足,并都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尽快确立测谎的统一标准和指标是发展我国的“测谎”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心理测试技术诞生以来,在世界很多国家都有丰富的司法实践,然而关于心理测试结论的证据资格问题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心理测试结论拥有独特的证据价值,虽然其在我国司法领域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但至今没有获得证据资格,症结在于心理测试符合证据规则的标准体系尚未建构起来,没能解决可重复性短板制约测试结论满足证据基本属性的问题,对此,需要用与时俱进的理念自上而下地统筹部署,通过规范影响测试结论的条件因素和程序方法,推动心理测试结论实质性地进入庭审质证。  相似文献   

9.
当今大多数国家已经在立法或实践中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或体现出非法证据排除的精神,建立合理的非法证据规则体系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我国应当立足国情,构建属于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程序性规则。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论述自白证据规则相关问题的刑事诉讼的修改目标等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白证据的采集规则、自白证据的采信规则和保障自白安全的规则.  相似文献   

11.
刑事证据规则是法律规定或确认的关于刑事诉讼证据的一整套规则体系,既有关于刑事证据的基本原则、规则,也包括证据运用的具体性规定.刑事证据规则是刑法实现的最有力的保障;是保障无罪的人免受刑事追究的有利武器;是体现一国法制进步的状况.应加强和完善我国刑事证据规则的立法,为刑事证据制度发挥更大的作用和促进法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联邦民事诉讼规则>对证据开示的时闻、地点、范围、方法、特权、不开示的制裁方法、法院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法律后果、具体操作等都作了相应的规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证据开示体系.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据开示规定应结合审判实际,借鉴美国证据开示法律规定的经验,从各个方面予以完善,并注意法官释明权的适时行使.  相似文献   

13.
刘艺超 《学理论》2012,(35):146-147
新的国内立法对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规定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但是仍有不完善之处,并且刑讯逼供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从刑讯逼供的视角出发,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浅析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适用的困境并且分析刑讯逼供产生的原因有传统思维的影响、滥用侦查权以及固有的工作模式等。提出诸如明确"非法证据"的界定、完善惩罚制度和后续救济手段、深化保障人权的思想及建立相关配套措施等整改方案,以达到使该规则在我国更好的适用、减少刑讯逼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现阶段中国刑事法中,作为程序公正应有之义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很有必要。我国侦查实践中,刑讯逼供、非法收集证据等一系列侵犯犯罪嫌疑人人权的现象屡禁不止,与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确立以保护被告人权利为主导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一定因果关系。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是符合我国刑事诉讼的目的、主导价值观念和重视公民人权的主流趋势的。  相似文献   

15.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价值考量与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证据领域关于非法证据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的效力与可采性问题,随着世界人权保障潮流的兴起与现代国家对法治的孜孜追求,也愈来愈成为刑事司法关注的热点和证据制度的重大命题,这在我国也不例外。最早起源于美国的现代意义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如今已成为现代法治国家和现代刑事司法理念中一项十分重要的规则和制度。正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法治国家的我国,不论是顺应历史潮流,还是出于解决刑事司法实践中较为普遍存在的违法取证现象,考量如何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已成为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而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首要前提就是要确定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价值取向及理论基础。面对西方国家相对成熟的价值理论,我国应结合自身的社会与司法实际,通过吸收与借鉴,有创新性的提出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价值取向及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事非法证据证明责任制度的立法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科学可行的非法证据证明责任制度是一国刑事诉讼法和证据制度实现日臻完善的重要措施。我国《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对非法证据证明责任的分配规则、证明标准、证明方式等规制,标志着我国刑事非法证据证明责任制度初步建立,也必将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和证据制度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然而,该规定关于刑事非法证据证明责任的规定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有待进一步审视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安全优先的刑事诉讼法目的配置体系为刑讯逼供现象提供了本源,立法上对非法自白证据采用规则的回避为刑讯逼供提供了存在的价值.因此,笔者认为,要控制刑讯逼供现象的发生,必须抑制其本源,否定其价值.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应当从立法上调整刑事诉讼目的体系配置,兼顾安全和自由,确立无罪推定原则和肯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沉默权;另一方面是确立非法自白证据的排除性规则.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式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已有近三年时间,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存在着启动案件数量少、排除非法证据难、范围界定易混淆三大状况。究其原因,既有非法证据逐渐减少的内在必然性,又有非法证据排除难的外在复杂性。为此,可以通过准确界定非法证据的范围,健全非法证据的排除模式和完善非法证据排除的实践方式等方法,实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9.
测谎研究应当突破当前单纯技术层面的研究,立足大侦查、大测谎,重视侦、测、审的综合研究,为测谎技术的更好发展寻求有效途径。对侦查人员进行测谎知识的科学普及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有助于测谎技术为侦查工作的有效服务。  相似文献   

20.
鉴定意见是诉讼证据的一种法定形式,其审查、核实和认定工作涉及很强的专业性。鉴定瑕疵,是指鉴定人和鉴定机构进行司法鉴定,在鉴定程序、鉴定标准和技术规范的适用以及鉴定文书制作等方面不符合法律和鉴定规则等规定,但不影响鉴定意见的正确性和证据能力的情形。诉讼环节不同,鉴定瑕疵和鉴定错误的发现、补正和纠正的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