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中国妇运》2002,(1):20-22
新时期要创新儿童工作,必须转变观念,将儿童参与的新理念融入到工作中,发挥儿童参与的主体意识,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开拓儿童工作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2.
, 《中国减灾》2012,(11):64-64
依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儿童有权利参与到所有影响其生活的一切事项中。在灾害面前,儿童和青少年并不只是消极的受害者,他们一样有自己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3.
2011年7月30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简称新儿纲)。它规定了中国政府儿童事业发展的新目标和新举措,标志着中国保护儿童工作进入新的阶段。中国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缔约国,因此,保护儿童权利既是履行《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相似文献   

4.
《人权》2005,(2):21-21
《儿童权利公约》(下称《公约》)于1989年11月20日在第44届联合国大会上得到一致通过,同年9月2日生效。《公约》是世界解决儿童问题方面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作为一个主要的国际性约定,该公约试图努力确保所有儿童获得他们应该享受的关怀,保护和机会,并明确表明了国际社会为儿童工作的目标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5.
尚远方  唐钧 《中国减灾》2013,(5X):21-23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进步和高新科技的应用,儿童在防灾减灾中的能动力量备受关注,参与作用日益凸显。一方面,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和民间组织等高度重视儿童工作,纷纷采取行动,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国际公约、法律,开展了宣传教育活动等。1989年联合国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规定了儿童的四大权利,包括:生存权,每个儿童都享有其固有的生命权和健康权;受保护权,每个儿童都享有不受危害自身发展影响的、被保护的权利;发展权,每个儿童都享有充分发展其全部体能和智能的权利;参与权,每个儿童都享有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这  相似文献   

6.
一、背景 《残疾人权利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倡导和起草的过程中,参与者们最常说的两句话是:1.这部《公约》并未创造任何新权利.是的,从权利内容看,这部《公约》似乎没有创设任何新权利,但是,在探索抽象权利如何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这部《公约》确实为残障者“平等”进入主流社会,设计了很多特别的、只适用于残障社群的、新的权利实现方式.2.这是一部确定残障者主体地位,体现权利范式转化的法律,即从权利的客体转换为了权利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刘佳佳 《人权》2014,(1):47-51
一.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十九条规定及其内涵 (1)《公约》第十九条:“独立生活和融入社区”“本公约缔约国确认所有残疾人享有在社区中生活的平等权利以及与其他人同等的选择,并应当采取有效和适当的措施,以便利残疾人充分享有这项权利以及充分融入和参与社区,包括确保:  相似文献   

8.
儿童是家庭的未来,也是民族的希望。同时,儿童又是弱势群体,容易受到侵害。今天,即便是一些发达国家依然没有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因此,保护儿童权益,是各国政府需要直面的共同挑战。1989年,联合国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全面阐释了儿童权利及其保护原则。《公约》所确立的核心权利有四:生存权利、受保护权利、发展权利(主要是教育权)以及参与权利,其核心精神和理念就是倡导各国举全社会之力,确保儿童权利平等、全面、优先、最大化地实  相似文献   

9.
中国5城市儿童参与状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4月到2005年12月期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亚太地区儿童参与权”课题组在北京、杭州、沈阳、西宁、重庆5城市进行了有关“中国儿童参与状况”的调查研究(按照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人。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凡18岁以下的人都是未成年人。本文中使用的儿童概念是指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其目的旨在通过对诸如“怎样理解儿童参与”、“儿童参与的领域”、“儿童参与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促进和阻碍儿童参与的因素”、“促进儿童参与的好处”、“儿童参与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等问题进行焦点访…  相似文献   

10.
马小娟 《人民公安》2013,(14):20-23
王雪梅,中国社会科学院《环球法律评论》副编审,主要研究领域:刑法学、未成年人法学。出版专著《儿童权利论》,发表《儿童权利保护的最大利益原则研究》《社会公众参与反腐败: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视角》《再论少年观护制度之建构——兼议〈刑事诉讼法修正案〉附条件不起诉的规定》等论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减灾》2013,(7):64
依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儿童有权利参与到所有影响其生活的一切事项中。在灾害面前,儿童和青少年并不只是消极的受害者,他们一样有自己的能动性,一样可以对防灾减灾做出积极的贡献。这样的贡献,可以是发表观点和意见,也可以是采取实际的行动。在防灾减灾过程中,儿童的视角还未得到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人权知识     
《人权》2005,(2)
《儿童权利公约》《儿童权利公约》(下称《公约》)于1989年11月20日在第44届联合国大会上得到一致通过,同年9月2日生效。《公约》是世界解决儿童问题方面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作为一个主要的国际性约定,该公约试图努力确保所有儿童获得他们应该享受的关怀、保护和机会,并明确表明了国际社会为儿童工作的目标和努力方向。《公约》确定了3项基本原则。1、18岁原则:《公约》明确指出,“儿童系指18周岁以下的任何人”(第1条)。2、无歧视原则:每一个儿童都平等地享有公约规定的权利。儿童不应因其本人或父母的种族、肤色、性别、民族、语言、宗教、…  相似文献   

13.
杨燮蛟 《人权》2013,(6):30-34
依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儿童权利保障的原则包括无歧视原则、尊重儿童原则、最大利益原则和多重保障原则。从目前中国社会对儿童权利保障的状况来看,儿童权利保障原则已被人们所重视。但是,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未能很好地贯彻儿童权利保障原则的做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减灾》2012,(23):63
依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儿童有权利参与到所有影响其生活的一切事项中。在灾害面前,儿童和青少年并不只是消极的受害者,他们一样有自己的能动性,一样可以对防灾减灾做出积极的贡献。这样的贡献,可以是发表观点和意见,也可以是采取实际的行动。在防灾减灾过程中,儿童的视角还未得到足够重视。为加强儿童青少年的灾害风险意识和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其参与防灾减灾的能动性,引导公众,特别是儿  相似文献   

15.
《中国减灾》2012,(21):64
依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儿童有权利参与到所有影响其生活的一切事项中。在灾害面前,儿童和青少年并不只是消极的受害者,他们一样有自己的能动性,一样可以对防灾减灾做出积极的贡献。这样的贡献,可以是发表观点和意见,也可以是采取实际的行动。在防灾减灾过程中,儿童的视角还未得到足够重视。为加强儿童青少年的灾害风险意识和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其参与防灾减灾的能动性,引导公众,特别是儿童自身,关注儿童青少年群体在防灾减灾中的积极作用,并倡导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儿童与灾害"这一主题,特举办"UNICEF-中国减灾杯"儿童青少年防灾减灾征文绘画大赛。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减灾》2013,(1):63
依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儿童有权利参与到所有影响其生活的一切事项中。在灾害面前,儿童和青少年并不只是消极的受害者,他们一样有自己的能动性,一样可以对防灾减灾做出积极的贡献。这样的贡献,可以是发表观点和意见,也可以是采取实际的行动。在防灾减灾过程中,儿童的视角还未得到足够重视。为加强儿童青少年的灾害风险意识和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其参与防灾减灾的能动性,引导公众,特别是儿童自身,关注儿童青少年群体在防灾减灾中的积极作用,并倡导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儿童与灾害"这一主题,特举办"UNICEF-中国减灾杯"儿童青少年防灾减灾征文绘画大赛。  相似文献   

17.
本议定书各缔约国, 考虑到为了进一步实现《儿童权利公约》的宗旨并执行其各项规定,特别是第一条、第十一条、第二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和第三十六条,应当扩大各缔约国为确保对儿童的保护、使其不受买卖儿童、儿童卖淫和儿童色情制品的影响而采取的各项措施, 还考虑到《儿童权利公约》承认儿童有权受到保护,不受经济剥削,不从事有危害性的或可  相似文献   

18.
《江西政报》2008,(2):13-19
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严重侵犯妇女儿童人身权利,对被拐卖妇女儿童身心健康造成巨大伤害,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为有效预防、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积极救助、妥善安置被解救妇女儿童,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遵照我国政府签署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禁止和立即行动消除最恶劣形式的童工劳动公约》等有关文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制定《中国反对拐卖妇女儿童行动计划(2008-201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9.
《儿童权利公约》第31条要求缔约国确认儿童有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和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和艺术活动的权利。缔约国要尊重并促进儿童的相关权利,并采取措施鼓励提供适当和均等的机会。中国于1990年签署了该公约,1992年公约对中国生效。同一年中国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该法第二十一条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创造条件,建立和改善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第二十二条要求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文化馆、影剧院、体育场(馆)、动物园、公园等场所,应当对中小学生优惠开放。但是,该法并未明确规定儿童享有休闲、游戏和娱乐的权利。绝大多数成年人对儿童权利的了解通常也只限于生存权、教育权等基本权利。儿童娱乐休闲的权利并未得到大多数成年人的认同。这和中国人口众多,这一代的年轻人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和生活压力的基本现实有关。因此,儿童的娱乐休闲权目前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纸上的权利。但是,游戏和娱乐是儿童的天性。抹杀天性的后果将以牺牲儿童的身心健康为代价。本篇论文将对休闲和娱乐权利的内涵和目前中国儿童的生活和娱乐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法律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到城市寻求工作机会,许多儿童留在家乡学习生活,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本文从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的视角,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呼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进一步重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保护。一、儿童最大利益的维度分析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是国际社会解决儿童问题的基本原则。1989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确立了涉及儿童的所有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