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欢 《法律与生活》2011,(11):45-45
问:4年前,我和前妻通过法院判决的方式离婚。当时,法院将女儿的抚养权判给了女方,判决我每月支付孩子抚养费1000元。同时,判决书上明确我每月可探望孩子两次,既可到女方处探望。也可将女儿接到我住的地方探望。但是,离婚后,女方不允许我探望女儿。因此,我决定不再支付女儿的抚养费。请问,我的做法是否合法?  相似文献   

2.
2007年,郑州一对老夫妇,因为小女儿对他们不管不问,从来不回家探望,一怒之下将其告上了法庭。当年10月,法院判决:被告人不仅要每月向老人支付200元钱的赡养费,而且还必须每半月回家探望一次。该案引起了激烈争论。支持者认为,孝顺父母是传统美德,理应获得法律保护;反对者认为,司法虽然具有强制力,但若用来维护社会道德,并不是一件合适的工具。这样的纷争照例没有答案,分歧源于一个更大的命题:法律的归法律,道德的归道德?  相似文献   

3.
政法大观     
"不孝子"被判刑6个月 重庆市荣昌县居民黄开贵老两口因年老体弱生活困难,4个儿子却不尽赡养义务。2002年6月,黄开贵将4个儿子告到法院。当年8月,法院判决4个儿子每人每月支付父母30元赡养费。然而,判决生效后的一年多,被告之一黄忠德拒不履行生效判决。今年6月,黄开贵老人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每次执行黄忠德都说"没钱",可执行法官经调查发现黄忠德在信用社的存款达2万元。当即,法院对黄忠德实施司法拘留,可黄忠德仍拒绝支付赡养费。后经法院建议,当地警方和检察机关依法介入,黄忠德被依法提起公诉。10月13日,法院以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罪,依法判处黄忠德有期徒刑6个月。  相似文献   

4.
近日,金寨县法院依法判决杜某一次性给付其父母赡养费5万元。原告杜老汉夫妇系金寨县某镇农民,均年近七旬,共生二子一女。现女儿已经出嫁;小儿子尚未婚娶,长年外出打工;长子虽在家经营,但早已分家另住,平时却没有顾及父母。二老由于体衰多病,饮食起居十  相似文献   

5.
《法庭内外》2008,(3):58-58
法官: 我家邻居陈老太3年前向本市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其儿子支付赡养费,本市人民法院经审理后判决陈老太的儿子每月向陈老太支付500元赡养费,一审判决后双方均未上诉。200件以来,陈老太患病后经常要去拿药,加上物价上涨,她认为500元难以维持正常生活,打算再向本市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增加赡养费。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我的朋友阿雯去年5月与其丈夫离婚,法院将他们3岁的女儿判归阿雯抚养教育,并判令她的丈夫小吴每月可探望孩子两次。最近两个月以来,小吴因生活压力等方面的原因,染上了毒瘾,一次在幼儿园探望孩子时毒瘾发作倒地乱滚,吓得孩子哇哇大哭,阿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去年底,我和女友晓璐经法院判决解除了非法同居关系,因在哺乳期内,刚满周岁的女儿由她抚养,我每月支付女儿抚养费80元,并且每月探视女儿一至两次。前几天,一位同事告诉我,晓璐快结婚了,因她的未婚夫不同意抚养我的女儿,晓璐无奈,便擅自将女儿送给他人收养了。请问:晓璐的送养行为合法、有效吗?我该怎么办? 读者 夏忠  相似文献   

8.
65岁的老赵一辈子没打过官司,如今为了“探望权”来到法院,要求儿子每周探望一次。8月21日上午,郑州市惠济区法院的法官表示,经过劝说后老人的儿子已经带着礼物回家看望了父母,老人也表示会考虑撤诉。法官表示,如果真的以判决结案,到时候执行起来有难度。  相似文献   

9.
原告:张传梅,女,61岁,某矿退休工人。被告:王衍想,男,33岁某矿工人。原告系被告生母。87年3月,原告张传梅以身体多病、生活困难为由,告到法院要求被告王衍想赡养。被告辩称自己有养父母在山东,每年需尽赡养义务,且本人生活收入较低,拒绝给付赡养费。此案在审理中,法院认为被告自回东北顶替继父接班工作后,即同原告之间产生权利义务关系,因此两次开庭调解,达成协议,被告每月给付原告赡养费八元。  相似文献   

10.
93岁的黄老太养育了5个儿女,25年间,她先后5次将儿女告上法院,要求支付赡养费。本应享受天伦之乐的她,如今却成了“孤家寡人”,儿女对她冷若冰霜。  相似文献   

11.
田野  丛林 《法律与生活》2016,(22):44-45
法院判决上海一男子每月支付给非婚生女儿2万元抚养费,妻子以侵犯其夫妻共同财产权为名起诉丈夫及前女友,要求法院撤销判决.一审法院支持其请求,撤销了原判决.该男子前女友不服,以非婚生女儿之名上诉至法院,认为原判决没有错误,要求履行.二审法院支持其上诉请求,判决撤销一审法院的撤销判决,按原判决履行.两级法院就此案作出相反的判决,依据是什么?2016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依此案首次就夫妻一方对非婚内子女抚养义务与夫妻共同财产权的平衡问题进行了规制.  相似文献   

12.
《法治与社会》2006,(2):37-37
问:我刚满16周岁,是某大学一年级新生。父母4年前离了婚。法院判决我由母亲抚养,父亲每月支付抚养费400元。我考取大学前,父亲能够按时支付抚养费,但当我成为一名大学生后。父亲却停止了抚养费的供给,理由是大学教育不在抚养范围之内。请问:少年大学生能否继续申请执行抚养费?  相似文献   

13.
《法庭内外》2007,(10):57-57
法官: 2年前,我与周某协议离婚。抚养协议约定,7岁的女儿由周某抚养,周某自愿承担一切抚养费用。周某是—名公务员,收入稳定。我没有工作,靠低保维持生活。最近,周某突然以女儿的名义将我告上法庭,以其购置了住房,又生育了一个小孩子,家庭负担加重为由,诉请法院判令我每月支付给女儿扶养费200元,离婚才2年,难道扶养协议就失去效力了吗?  相似文献   

14.
《法庭内外》2006,(1):63-63
法官:我刚满16周岁.是某大学一年级新生。父母4年前离了婚,法院判决我由母亲抚养,父亲每月支付抚养费400元。我考取大学前,父亲能够按时支付抚养费,但当我成为一名大学生后,父亲却停止了抚养费的供给,理由是大学教育不在抚养范围之内。母亲的收入有限,为支付学费即已花光了积蓄,实无力独力承担我读大学的生活费用。请问:少年大学生能否继续申请执行抚养费?  相似文献   

15.
潘忠华  中帆 《检察风云》2007,(20):48-49
一位老母亲将儿子告上了法庭,要求法院判令儿子定期上门探望,从而引发了一场罕见的讨还精神赡养权的官司.那么,精神赡养是道德义务还是法律责任?精神赡养又如何去实现?2007年6月6日,江苏省海安法院对此作了判决,判决儿子每月不少于两次探望母亲,每次陪护时间不少于一小时;母亲因病不能自理时,儿子应予陪护.  相似文献   

16.
彭飞 《法人》2014,(9):76-77
正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后一道屏障,执行是诉讼的最后一道城墙。为了提高执行效率各级法院和执行法官无时不在创新执行手段,最高人民法院也不断修法立规一对夫妻离婚后,女儿由女方抚养,男方每月支付1500元的抚养费。男方要求女方当面写收条,女方却不想同男方碰面,男方以此为由连续5个月没给抚养费。不得已女方向法院申请  相似文献   

17.
探望权执行的法律问题婚姻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母因探望权发生纠纷诉诸法院,依照上述规定,法院首先必须主持调解,促使其达成调解协议,调解不成的,才能依法作出判决。无论是调解或判决,一经生效,当事人都必须依法履行义务。婚姻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对拒不执行有关扶养费、抚养费、赡养费、财产分割、遗产继承、探视子女等判决或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有关个人应负协助执行的责任”。法律对探望权赋予了强制执行的效力,但对如何强制执行,…  相似文献   

18.
法律咨询     
儿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包括精神慰藉编辑同志:我是位70高龄的老人,虽然退休金丰厚,衣食无忧,但总觉得孤单和缺少安慰。在老伴去世后的这几年,这种失落感更加强烈。儿子和女儿都在外地工作,一年到头很少回家,只有到了春节才回来呆两三天。我埋怨过他们,但无效果。请问,我能否向法院起诉,要求儿女们带着孙辈轮流每月回来看望我一次,陪我说说话聊聊天?振海振海同志:  相似文献   

19.
刘萍 《经济与法》2001,(10):36-36
我与前妻于1998年在法院调解离婚,同时对财产进行了分割,由于我前妻当时已退休,且单位效益一般,每月仅能领取退休金420元;而我每月工资加奖金则达1200元,在法院的主持下,我们双方达成了经济帮助条款:由我每月支付300元给前妻,直至前妻再婚时止。此后,我按调解书的规定按月给付前妻300元。但今年4月,因邻居烟火不慎引起火灾,我的家庭财产付之一炬,而同时,我也办理了退休手续,每月退休工资为912.6元,为此,我拒绝再付钱给前妻,但前妻扬言,要向法院申请对该款进行强制执行。请问,这种情况下,我是否可以免除对前妻的经济帮助?  相似文献   

20.
案例一:对于当事人离婚协议中关于一次性支付巨额抚育费的条款。法院不予支持 原告妮妮(化名)的父母在2005年8月离婚时曾签订离婚协议,并在民政局备案。协议约定妮妮的父燕化名张某海月给付妮妮3000元抚育费,并不得以任何理由拒付、减少以及迟延支付,如果以上时间其父拒付、减少或者迟延支付抚养费达到3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