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汉统治集团的骨干大都是刘邦发迹前结交的“狗肉朋友”,刘邦是沛县丰乡(今江苏沛县西)人,成年后当上了泗水亭长。秦时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亭长一职。主要是为朝廷派丁催款、管理地方治安和民事调解,刘邦因此而与沛县的公职人员有了交往。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喜欢谈论刘邦的文武大臣,尤其是陈平和周勃。陈平是刘邦的主要谋士,与张良并称为“良平”。他原是项羽的人,后来投奔刘邦,刘邦摒除谗言,对他很信任,陈平也多次为刘邦出好主意。1965年8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听取罗瑞卿总参谋长汇报关于诱敌深入的备战方案时,他非常高兴地说:就是要诱敌深入。毛泽东即兴谈起自己的读史感受:“我最近研究历史,古今中外,凡是诱敌深入的,就把敌人歼灭了;凡是开始打了胜仗,兴高采烈,深入敌境,就打败仗。”又说:“刘邦也是轻敌冒进,被打得大败,差一点被敌人捉住。一次是…  相似文献   

3.
汪金友 《唯实》2011,(7):96-96
谁都知道,萧何是帮助刘邦夺取天下的大功臣。而且多年忠心耿耿,尽心效力。但后来有一天,刘邦却把身为相国的萧何逮捕入狱。原因是萧何写了一个奏折,希望把上林苑中的荒地分给百姓耕种。有一位侍卫探问刘邦:“萧相国犯了什么大罪?”刘邦怒气冲冲地说:“吾闻李斯为秦相时,有善归主,有恶自与。今相国为民请吾苑,  相似文献   

4.
西汉著名的辩才和谋士陆贾李邦云陆贾,西汉时任甘太中大夫。虽名不见经传,但在刘邦死后,吕雉专权的过程中为维护刘氏天下立过汗马功劳。其辩才和谋略,今世人刮目相看。本文正是基于此,引述一段帝后之争的史实,以现陆贾的名士风采。──将相和的牵线者。刘邦死后,少...  相似文献   

5.
封赏最恨失     
赵炎 《党建文汇》2014,(5):46-46
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击败西楚霸王项羽后,统一天下。建立汉朝。开国之初,刘邦看见很多将军聚在一起发牢骚.刚想走近听听.将军们就立刻不说话了。  相似文献   

6.
用贤求长     
吴志彬 《求贤》2011,(9):53-53
陈平随汉高祖刘邦征讨天下,为刘邦出谋划策,屡立奇功。但是当初很多人对陈平有意见。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2,(17):122-123
楚汉相争的关键时刻,两军打得难分难解,刘邦派郦食其去劝齐王投降。郦食其本来已经说服齐王归顺汉王刘邦,没想到,韩信还是指挥大军进攻了齐国。齐王十分恼怒,便把郦食其烹杀了。郦食其丧命,使刘邦损失了一个大能人。  相似文献   

8.
正据《史记》《汉书》载,萧何原为沛县一文吏,与亭长刘邦友善,后辅佐起义的刘邦。无论刘邦队伍在草创之际,还是任何危急之秋,在许多将士动摇甚至逃跑之时,萧何一贯顾全大局,维护大局,忠心耿耿,别无二志。公元前202年,刘邦消灭了项羽,统一了  相似文献   

9.
(一)天下汹汹,各为其主。刘邦与张良曾经是一个最佳组合。楚汉相争,刘邦的实力远不及项羽,但依靠他们这个最佳组合将能量发挥到极致,终于赢得了这场比赛。比赛一旦结束,促成他们构成最佳组合的客观条件也就不复存在。因为这个最佳组合是打天下的班底,不是坐天下的班底。刘邦为了独掌天下,需要重组班底,这就注定了他们这个最佳组合的倾情演出,上半场是正剧,下半场是悲剧。刘邦与张良的关系比较微妙。就从刘邦封张良为留侯这件事说起。刘邦得了天下,即行论功封侯。表面上看,刘邦对张良评价很高,封赏最重。实际上,围绕封侯这件事,刘邦与张良展…  相似文献   

10.
领导应该有什么样的气质?什么样的气质特征有助于领导的成功?这是一个从古及今都在探讨和解答的问题。如果选汉高祖刘邦作为领导角色的古典标本来分析领导角色的气质特征问题,那么,他的“痞子领导法”无疑是他一个鲜明的领导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11.
西汉十二年秋,黥布造反,刘邦亲自率兵征讨,萧何留守长安。每次萧何派人输送军粮到前方,刘邦都要问:“萧相国在做什么?”  相似文献   

12.
刘邦入关后来到秦皇宫,禁不住金银财宝、香车美女的诱惑,在纵情享受中把军中大事置之脑后。大将樊哙忠言劝之:主公你不能住在此处,这是何地?是以前暴君秦王享受的地方,你如果想得天下,就赶快离开这迷人之地!经多人劝说,刘邦幡然醒悟,立即搬离秦宫,屯军灞上,厉兵秣马,最终打败项羽。  相似文献   

13.
汉高祖刘邦,生当秦末乱世,以一介布衣提三尺而取天下,开汉家基业四百余年。刘邦的成功,由多种因素所致,他本人卓越的领导才能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刘邦身上具有一个领导者所必需的许多优秀品质,服善之勇和从善之速,便是其中的两种。  相似文献   

14.
景华 《廉政瞭望》2010,(8):44-44
萧何:自辱其名以自保 汉高祖刘邦因为大将英布反叛,亲自率军征讨。在后方主持国务的萧何兢兢业业、勤于政事、稳定民心,源源不断地向前方输送给养。但萧何越勤勉,刘邦心里越不踏实,于是常常派使者回长安询问萧何的近况。对于皇上的这种“关心”,贵为相目的萧何虽然聪明一世,却糊涂一时,很是感到迷惑。  相似文献   

15.
清风慕竹 《党课》2011,(22):106-106
汉高祖刘邦一生征战,打了无数的败仗,平城之围可说是最令他尴尬的一次失败了,他被匈奴人布下的奇兵围困在白登山达七天七夜,最后靠贿赂匈奴单于的皇后才得以脱身。  相似文献   

16.
公元前206年。楚汉战争爆发。一方是西楚霸王项羽,拥兵40万,坐拥西楚富饶之地。一方是汉王刘邦,拥兵仅10万,根据地也很清寒贫瘠。力量对比如此悬殊,胜负似乎已见分晓。但最终结果让人震惊不已——项羽自刎。刘邦称帝。项羽自刎前长叹:“天亡我也,非战之罪。”真是天亡项羽吗?非也。刘邦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伺;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相似文献   

17.
正刘邦无疑是秦末最幸运的"老板",在他的集团中,"白骨精"众多,比如以萧何为代表的前朝白领,以韩信为代表的军事骨干,以张良为代表的谋臣精英,除此,就连他的御用司机,也是个百分之百的锦绣人物。这个人就是夏侯婴。夏侯婴即汝阴侯,又叫滕公,跟刘邦是发小,后来做了刘邦的太仆,也就是专职司机,是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堪称中国历史上最给力的御用司机。在刘邦集团里,夏侯婴在职场上实现了其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当然,他的潜能能够被充分激发,最应该感谢的还是刘邦这个老板的那套用人哲学:让吃苦的人吃香,让实干的人实惠,让有为的人有位。  相似文献   

18.
束文 《先锋队》2010,(11):59-59
我国古代的许多用人理念,在今天来看,都具有借鉴意义。 “不以前过为过”。楚汉之争中,刘邦争取到韩信等一大批楚营人才,为灭楚建汉立下不朽功勋。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善于从敌营中发掘人才,他对“仕之者”实行“不以前过为过”的政策,  相似文献   

19.
高祖还乡     
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秋天,刘邦御驾亲征,平定淮南王黥布的谋反。战斗中,高祖中箭负伤,只得暂留蕲县衙内疗养一日,高祖在后园中散步,忽闻长空雁叫,抬头一看,只见一队排成人字形的大雁,掠过淡淡的云层向南飞去,不禁感叹道:“大雁要回家了,回家了!”他猛然回头对陪他散步的御史大夫赵尧说:“你立即传朕口谕,十日之内,起驾还乡。”  相似文献   

20.
百科知识     
中国古代政法合一,各地行政官员同时也是司法者。官吏们升堂审理案件时,公堂正面总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明镜高悬”四个大字。这四个字是怎么来的呢?据东晋葛洪著《西京杂记》载:公元前206年,刘邦、项羽灭秦争霸。刘邦率军进入秦朝都城咸阳,在皇宫里,他看到无数的珍宝奇物,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