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我国新闻娱乐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玫 《新视野》2005,(2):67-69
在市场经济初期,新闻娱乐化的某些做法,比如形式多样化、内容趣味化等等,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要求解轻压力、追求娱乐的多样化需求。 但现实情况也导致了我国的新闻娱乐化现象还没有一个适当的规范和合理的引导,所以在运用和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了许多的负面效应,毕竟新闻不同于一般的娱乐节目。新闻娱乐化终究只能是新闻大餐中的一种。当市场经济发育程度越来越高,硬性参考信息需要趋势转旺时,以真实、客观、公正、迅速取胜的新闻依然是新闻传播的主流。  相似文献   

2.
新闻娱乐化已然成为当下新闻报道的走势,故探求新闻娱乐化现象背后蕴涵的文化内涵成为一个必然的学术话题.新闻娱乐化的文化内涵有三:第一,新闻娱乐化是"新民间"文化借助于现代传媒的表达;第二,新闻娱乐化是大众通过经济杠杆获得的审美话语权;第三,新闻娱乐化、故事化是大众感知个体生命时间性存在的方式.最后,须对恶性娱乐化进行批判性思考.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电视新闻节目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娱乐化因素,这种现象被称为“新闻娱乐化”。新闻娱乐化现象将成为我国新闻节目的发展趋势。适度的在新闻节目中加入娱乐因素,既开拓了电视新闻制作手法,也顺应了受众的需求,提高了观众的收视兴趣。可以说新闻娱乐化是电视台争取受众和市场的法宝。  相似文献   

4.
科学精神在媒介批评中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批评最根本的标准是要做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然而,媒介批评实践中我们往往违反这一原则,最突出的就是表现在对新闻娱乐化诸问题的批评中。新闻可以娱乐化,应该娱乐化,我们要研究的只是新闻娱乐化的原则、方式、范围诸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否定新闻娱乐化。媒介不要向大众“传播”严肃性新闻、而要向大众传播产生严肃性新闻需求的“刺激”。严肃性新闻只有嵌入大众日常生活,才能获得意义,才能达到教育大众的目的,所以严肃性新闻的娱乐化同样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政治娱乐化逐步从西方向东方蔓延.在中国,从大众生活内容、大众传媒的讨论议题与方式的变化中,都可以看到政治娱乐化的影响.很多人认为政治娱乐化的影响是负面的,但是,透过对中国一些社会现象的分析,不难看到,它在启发民众的民主意识、促进政治监督及公民理性的成熟等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其中带有娱乐性的政治讨论成为政府了解民意的有效渠道.在网络中,网民关于政治问题的讨论,很多时候带有调倪与消遣的性质.而对某些问题的聚焦,则形成了一定时期的网络民意.娱乐化的公共讨论,以委婉的方式体现出一种公众政治智慧,以柔化的方式提出了政治诉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某些管理部门的舆论压力,使它们关注到人们的诉求.  相似文献   

6.
稍稍用心的读者就会发现,近几年,报纸变厚了,因为增加了越来越多的软新闻;新闻好读了,因为硬新闻变得越来越软了;版面更吸引人了,因为图片、标题越来越吸引眼球了。美国人为这种越来越“软”的新闻取了个专有的名字叫“Info-tainm ent”(这是一个新造的组合词)。在中国这一词被形象地译做“新闻娱乐化”。这就是当前全球新闻发展的新趋势。上个世纪80年代起,美国媒体“硬新闻”就开始走下坡路。根据托马斯·彼得森教授的报告,到2001年时,追求轰动效应的新闻从25%增加到40%;以灾难和犯罪为主题的新闻从8%增加到15%。这种全球化新闻变“软”…  相似文献   

7.
娱乐民俗是人类为追求快乐而暂时悬置现实利益的行为。中国古代的娱乐民俗与巫优的乐舞表演、诸侯间的争战以及赌博游戏密切相关。基于"表演、竞赛、机会"三种因素,中国古代形成了三种类型的娱乐民俗。从历时性的角度来看,这些娱乐民俗体现出明显的阶级差异、地域差异以及相互糅合的趋势。问题的矛盾性在于,与中国古代娱乐民俗的丰富程度相比,其娱乐哲学显得十分单薄。虽然中国古代的娱乐哲学十分轻视、厌憎娱乐民俗并试图禁止它,但是参与其中的"娱乐体验"证明了娱乐民俗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这种意义与价值的独立性是基于社会功利的思考所无法裭夺的。  相似文献   

8.
“他的远射像飞一样飞向球门!”这是刘建宏在本届世界杯上的精彩语录之一。4年前,黄健翔的一句“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流行语录。而更早之前,“各位观众您可能刚刚打开电梯,中秋节刚到,我给大家拜个晚年”的韩乔生,就已经开了国内足球解说娱乐化的先河。  相似文献   

9.
娱乐文化在顺应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满足了大众追求平等、实现自我的心理需求,但也对大众造成了不良的心理影响。拜金主义的盛行和审美情趣的下降,直接导致了娱乐文化内涵的空壳化。因此,规范娱乐文化,应当提升娱乐文化的品位,突出娱乐文化的德育功能,扩大娱乐文化的层次性,对娱乐文化进行本土化创新。  相似文献   

10.
电视的娱乐化在今天已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从满布屏幕的游戏节目到青春偶像剧的盛行不衰,电视愈加明显。本文试图从电视的家庭特色、传播特性、生存环境、文化背景及受众需求几个方面,说明电视的娱乐化倾向是一种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1.
陈原 《新湘评论》2013,(21):29-29
人生不能缺少娱乐,而且还要“寓教于乐”,这是人们的共识;娱乐是有界限的,有些事情万万不可娱乐,似乎也被多数人所认可,起码在舆论中是这样表述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你会发现,娱乐的界限极其模糊。  相似文献   

12.
随着民生新闻的兴盛,平庸化、琐碎化、娱乐化、同质化等问题也日益明显,这些问题严重困扰着民生新闻的健康发展。为进一步丰富内涵,拓展空间,提升品质,充分实现有效传播,民生新闻应重点把握好小民生和大民生、市民和农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预警和报平安、专家视角和平民视角、静态讲述和动态展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书法是一种娱乐。"这是梁启超说的话。"凡人必定要有娱乐,在正当的工作及研究学问以外,换一换空气找点娱乐品,精神更提得起来。"确实,书法对于我就是"一种最优美的、最便利的娱乐工具"。练练字,几乎占据了我所有的业余时间。然而,书法又不是一种简单的娱乐:其一,书法蕴含哲学。书法美体现了哲学原理。用笔上的方与圆、按与提、疾与缓,字法上的大与小、收与放、擫与拓,形式上的黑与白、疏与密、枯与湿,风格上的古与今、雅与俗、人与我,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现代性对乡村社会的不断渗透,农村闲暇娱乐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迁。本文在苏北泉村麻将、棋牌娱乐闲暇发展变迁状况的质性调查基础上,指出其不断走向赌博化、灰黑化。并进一步通过消费主义文化视角分析这一变迁的发生过程,物化的农村闲暇娱乐生活带来熟人社会陌生人化,乡村社会走向“无主体性”村庄。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内媒体掀起了一股娱乐化浪潮,过度的娱乐化也使得电视文化充满庸俗化危机和受到文化霸权主义侵蚀的危机,这将对社会道德、价值观念、民族文化特别是青少年的文化素质产生巨大影响。作者提出注重电视文化的发展导向可以从两方面努力:1、国家文化政策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保护和发扬,发展文化含量高的精品电视节目。2、加强对民众的文化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16.
娱乐新闻也要“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电视台的收视率,各地电视台先后推出一批娱乐类栏目,有新闻性也有综艺性。不少栏目由于富有创意,制作认真,迅速成为当地乃至全国具有颇高收视率的节目。但是,其中一些电视台的娱乐新闻、综艺节目包括一些收视率较高的娱乐节目,存在着一些不注意导向甚至进行错误引导的情况。 一是以低俗的格调追逐明星私生活。爆炒一些影视明星或公众人物的结婚、离婚、早恋、婚外情,格调低下。 二是不加区分地转播国外的娱乐新闻和节目,特别是一些格调低下的娱乐节目。对中国和本地的有关内容报道不够,节目内容大都是…  相似文献   

17.
眼下的影视圈有一种现象,即使是战争剧革命剧,也要娱乐化,似乎不娱乐化就无法吸引观众。比如,在《向着炮火前进》中,吴奇隆饰演的土匪头子成了一个“史上最潮土匪爷”,雷朋眼镜、皮衣、皮手套、飞机头。再比如,在《冷风暴》中,朱雨辰诠释的沈木风,马丁靴、一身黑衣、头戴面罩、冷酷寡言,酷似好莱坞电影中“青蜂侠”,还和“佐罗”有些相似。于是有人说,战争电视剧中“靓女那个多,日本兵那个蠢,八路战士身材那个壮,国民党军服那个帅,我方机枪那个猛,拿双枪的那个多”啊!这是以事实为基础的战争剧革命剧吗?在我看来,这是在娱乐战争娱乐革命,难道不娱乐就不能再现那段残酷的历史,难道不娱乐就不能表现革命者的英雄气概吗?  相似文献   

18.
范玉刚 《学习月刊》2011,(23):47-47
广电总局近日发文指出.个别剧目因在表现抗战和对敌斗争等内容时.脱离历史真实和生活实际.没有边际地胡编乱造,将严肃的抗战和对敌斗争娱乐化。其实,针对将革命历史题材剧、政治事件娱乐化的倾向,早就有学者站出来批评呼吁,要正视这股低俗、庸俗和媚俗之风。  相似文献   

19.
政法新闻是报纸版面上一个重要内容,它以报道内容的宽泛性和强大的社会关联性受到读者的关注。政法新闻的采写与其他新闻在方法上大同小异,但最关键的是要把握一个“度”。站在大局的制高点,审视其指导性。这是新闻媒体担负着“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重任所决定的,丝毫马虎不得。政法新闻因其宣传内容的特点而决定其更需如此。采写政法新闻,在选材方面要有所取舍,坚持导向性和典型性,不能逮着什么就采写什么。若是正面报道,要看是不是能供人学习和借鉴;若是反面内容,要看是不是具有代表性,报道后能不能让人引以为戒,能不能促其整改,能不能弘…  相似文献   

20.
李长春同志在中央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负责人会议上强调,要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入手,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他强调,新闻工作"三贴近",就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导向,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心声结合起来,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第一线,把镜头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群众,多用群众的语言,多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多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报道有实在内容、有新闻价值的事情.作为媒体从业人员,应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一精神,从"三贴近"入手,不断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提高新闻传播效果,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